隨著上市公司年報披露進入高峰期,上市券商2017年的業績排名也逐漸清晰。據記者統計,截至昨日晚間,已有21家上市券商公布了2017年年報。與往年相比,去年上市券商業績的顯著特征是利潤增長進一步向大型券商傾斜,中型券商呈現分化趨勢,而中小券商去年的業績則普遍下滑。
此外,隨著華泰證券2017年年報的披露,上市券商業績前五名也基本確定。中信證券多項主營業務經營業績位列第一,穩居榜首;國泰君安和華泰證券緊隨其后;海通證券和廣發證券則分列第四名和第五名。在全行業凈利潤同比下滑8.5%的背景下,上述五家券商均實現了2017年凈利潤同比正增長。
“馬太效應”初現
隨著昨日山西證券公布去年年報,目前已經披露2017年年報的上市券商已經達到了21家,占全部30家A股上市券商的比例超過三分之二。
根據中國證券業協會此前發布的數據,2017年各券商行業總體營業收入較2016年下滑了5.08%;凈利潤同比下滑了8.47%。而根據已經披露2017年年報的21家A股上市券商可以看出,去年大型券商經營業績水平明顯好于中小券商。21家上市券商中,有9家大中型券商去年實現了凈利潤正增長,好于行業平均水平。
大型券商方面,中信證券業績遙遙領先,實現營業收入432.92億元,凈利潤114.33億元,同比增長分別為13.92%和10.30%,而華泰證券營業收入和凈利潤較上年分別增長24.71%和47.94%。另外,廣發證券、海通證券、招商證券和光大證券均實現營業收入和凈利潤的同比增長。
另據記者統計,長江證券、西部證券、華西證券、國海證券、第一創業、太平洋證券6家券商凈利潤出現了超過20%的同比下滑。
對此,東吳證券非銀研究團隊認為,當前市場環境下,龍頭券商估值安全邊際充足。券商強者恒強,傳統業務方面,預計嚴監管將推動行業集中度持續提升,經紀、投行、資產管理等資源向龍頭集中。創新業務方面,資本實力雄厚、風控穩健的大型券商將更受益,且大型券商已先發布局創新業務。
業績前五名輪廓初定
隨著日前華泰證券2017年年報的披露,上市券商業績前五名也基本確定。中信證券憑借多項主營業務經營業績第一,穩居榜首;國泰君安和華泰證券緊隨其后;海通證券和廣發證券則分列第四名和第五名。
數據顯示,2017年中信證券依然穩居行業第一把交椅:其2017年實現的營業收入達到432.92億元,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為114.33億元,遠遠領先于第二名國泰君安。國泰君安去年的營收和凈利潤分別為238.04億元和98.82億元。值得注意的是,無論是營收還是凈利潤,中信證券的領先優勢都在逐漸拉大。中信證券2017年營收和凈利潤的同比增幅分別為13.92%和10.30%,而國泰君安則僅為-7.61%和0.41%。
排名第三的是華泰證券。年報顯示,2017年華泰證券實現營業收入211.06億元,同比增長24.71%;實現凈利潤92.77億元,同比增長47.94%。由于營收和凈利潤的同比增幅均在券商第一梯隊中排名居首,華泰證券2017年得以首次擠進行業前三名。有分析指出,華泰證券業績大增得益于“江蘇銀行股權投資轉為權益法記賬使得投資收益大增102%、金融科技助力財富管理轉型、資產管理業務領先、投行業務保持穩健”。
排名第四的海通證券和第五名廣發證券也均在2017年實現了凈利潤同比正增長。其中,海通證券去年實現凈利潤86.18億元,同比增長7.15%;廣發證券去年實現凈利潤85.95億元,同比增長7.04%。
海通證券業績增長得益于直投業務和海外業務的大幅增長。年報顯示,2017年海通證券子公司實現收入178.22億元,占集團營收總額比重60%,海通證券的海外業務實現收入48.73億元,占比17%。而廣發證券的業績增長主要源于2017年自營投資收益同比大幅增長39.4%。此外,廣發證券的資管業務和投行業務也處于行業領先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