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晚間,“保健酒第一股”*ST椰島發布2018年第三季度報告,今年前三季度,公司營收為3.47億元,同比下滑49.56%;凈利潤為-1.62億元,同比下滑4843.68%。
*ST椰島表示,營收下滑系本期酒類收入、房地產收入和貿易收入同比減少所致。凈利潤暴跌主要是由于本期酒類和房地產收入減少,且銷售費用增加。新京報記者注意到,今年前三季度,*ST椰島銷售費用為1.74億元,比去年同期的9265萬元銷售費用增長了88%。
連虧兩年 慘遭“戴帽”
4月24日,*ST椰島發布2017年年報顯示,2017年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06億元。同一天,*ST椰島宣布,由于2016年和2017年經審計的公司凈利潤為負值,*ST椰島將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4月26日起,公司股票簡稱由“海南椰島”變更為“*ST椰島”,在白酒行業一片紅火的情況下,椰島被“披星戴帽”,令人唏噓。
2017年,海南椰島曾計劃未來保健酒、白酒雙品類推廣,借助央視媒體傳播以擴大銷售規模,預計宣傳投入為6億元。
然而,在主營業務仍未盈利的情況下,如此大手筆投入廣告宣傳引發了投資者的不滿和業內的質疑。隨后,海南椰島于2018年初重新進行評估,認為當前海南椰島旗下的保健酒、飲料、白酒等幾大板塊中白酒處于行業劣勢,應將資源集中在保健酒飲料領域。
多元化失利
事實上,*ST椰島一直在嘗試多元化發展,但也因此備受業內質疑。*ST椰島2017年財報顯示,*ST椰島的業務已經涵蓋酒類、食品飲料、房地產開發、貿易以及其他共五大板塊。
幾大板塊的業務中,除酒類和貿易業務外,營收最高的是房地產業務,然而這一業務卻正遭遇“寒冬”。2017年*ST椰島房地產開發收入為8010萬元,同比減少64.61%,公司解釋稱主要是本期澄邁椰島小城存量房受限所致。
業內人士指出,*ST椰島以前靠地產賺錢,但受到海南房地產政策調控影響,*ST椰島無法通過地產再進行盈利,只得將精力放在大健康主業上。
房地產業務隨后被*ST椰島“處置”。今年9月,*ST椰島發布的股東大會公告顯示,股東大會同意公司公開掛牌轉讓海南椰島陽光置業有限公司60%股權以及公開掛牌轉讓龍昆北路辦公大樓。10月10日,*ST椰島在海南產權交易所公開掛牌轉讓海南椰島陽光置業有限公司 60%股權及椰島綜合樓,掛牌價格4億元。
高管頻頻離職
據了解,今年上半年,*ST椰島高管頻繁離職。1月26日,海南椰島董事會收到董事饒哲的書面辭職申請。饒哲因個人原因申請辭去公司第七屆董事會董事職務,辭職后不再擔任公司其他職務。5月3日,*ST椰島發布公告稱董事、總經理雷立因達到法定退休年齡,已辦理了退休手續,不再擔任公司董事、總經理職務,由公司董事長馮彪代行總經理職責。同一天,*ST椰島董事會收到財務總監伍紹遠的書面辭職報告,伍紹遠因個人原因辭去公司財務總監職務。5月7日,*ST椰島董事會收到副總經理羅雯的辭職報告,羅雯因工作變動原因辭去公司副總經理職務。
與此同時,今年6月,*ST椰島還因公司董事長助理喬星任職未履行董事會審批程序,時任總經理雷立實際未履行總經理的法定職責,被記入資本市場誠信信息數據庫。
有業內人士指出,企業高層的動蕩說明,*ST椰島歷經酒類板塊布局、廣告拉動等動作后,想要穩定股指、提升收益預期的失利。這反映出*ST椰島在“企業保穩求發展”的戰略沒有得到有效實施,戰略市場預期與資本運作與企業內部的組織模式、管理架構不匹配,資源動用能力無法與目標相適應,*ST椰島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難。
酒水分析師蔡學飛認為,*ST椰島面臨的最大問題是企業多元化戰略對于品牌的嚴重稀釋,市場已經嚴重老化,多年的業績低迷帶來人事的持續動蕩,資本的過度干涉可能導致戰略的搖擺,急功近利的企業高層難以完成企業的“涅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