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獲悉,永安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永安保險)1130萬股股份(占總股本的0.38%)被掛牌轉讓,項目于11月9日掛牌,截止期為12月6日。
此次掛牌轉讓的股東為西安飛機工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西飛集團)。據記者了解,西飛集團共持有永安保險的股份比例為0.38%,這也意味著,掛牌轉讓后,西飛集團將完全退出永安保險。有業內人士表示,股東退出的原因很多,跟業績、公司治理、戰略規劃等都有關系。
公開資料顯示,永安保險成立于1996年,迄今已有22年歷史。從股權結構看,據三季度償付能力報告顯示,截至9月末,永安保險持股超過5%的股東有7家,包括陜西延長石油(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上海杉控投資有限公司、上海復星工業技術發展有限公司、陜西興化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陜西有色金屬控股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金堆城鉬業集團有限公司、陜西化建工程有限責任公司,陜西國資委為控股股東。
西飛集團尋求退出
根據披露信息,西飛集團此次共轉讓永安保險1130萬股股權,占總股本的0.38%,轉讓底價為4232.37萬元。
西飛集團表示,現委托中國航空工業集團有限公司提出申請,將持有的轉讓標的公開轉讓,按公告內容由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在其網站及相關媒體上公開發布產權轉讓信息,并由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組織實施。轉讓方依照公開、公平、公正、誠信的原則作如下承諾:“本次產權轉讓是我方真實意愿表示,轉讓的產權權屬清晰,我方對該產權擁有完全的處置權且實施不存在任何限制條件;我方轉讓產權的相關行為已履行了相應程序,經過有效的內部決策,并獲得相應批準;我方所提交的《產權轉讓公告》及附件材料內容真實、完整、合法、有效,不存在虛假記載、誤導性陳述或重大遺漏;我方在轉讓過程中,遵守法律法規規定和產權交易市場的相關規則,按照有關要求履行我方義務。”
此次掛牌的結束時間為12月6日。掛牌日期結束后,如果有意向方,將根據《產權受讓申請書》保護雙方利益的前提下進行交易。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梳理發現,此次掛牌轉讓完成后,西飛集團將完全退出永安保險。有業內人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股東退出險企的因素很多,跟業績、公司治理、自身的戰略發展等都有關系,需要根據具體的情況來看。
據悉,成立于1996年9月的永安保險,迄今已有22年歷史。從股權結構看,據二季度償付能力報告顯示,截至6月末,永安保險持股超過5%的股東有7家,包括陜西延長石油(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上海杉控投資有限公司、上海復星工業技術發展有限公司、陜西興化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金堆城鉬業集團有限公司、陜西有色金屬控股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陜西化建工程有限責任公司,持股比例分別為20%、19.83%、16.18%、5.96%、5.16%、5.16%、5.02%,陜西國資委為控股股東。
從業績方面看,2017年年報顯示,永安保險實現保險業務收入84.86億元,和上年同期的90.65億元相比下降6.39%;實現凈利潤3億元,和2016年的6.03億元相比下降50.25%。
永安三季度風險評級仍為C類
值得注意的是,除卻業績的下降,永安保險的風險綜合評級也被監管層下調為C類。根據其二季度償付能力報告顯示,截至今年6月末,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和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均為247.03%,和上季度末的249.98%相比,下降2.95個百分點,依然滿足監管要求。但值得注意的是,該公司的風險綜合評級卻從一季度末的B類被降為C類。
進入三季度,該風險評級依舊未改變,永安保險的風險綜合評級仍為C類。一般來說C類公司不達標的原因主要指償付能力充足率不達標,或者償付能力充足率雖然達標,但操作風險、戰略風險、聲譽風險和流動性風險中某一類或幾類風險較大。
從永安保險的數據來看,其顯然不屬于第一類,那只能是第二個原因。這在永安保險的償付能力報告中也有體現。其二季度償付能力報告顯示,被下調風險綜合評級,主要因其操作風險、戰略風險、流動性風險、聲譽風險的部分評估項目實際執行情況與監管評估標準存在差距。
針對被監管層下調風險綜合評級,永安保險也給出了7條整治措施。例如根據《公司風險偏好管理辦法》《公司風險限額管理辦法》相關規定,結合當前公司風險管理現狀,啟動對相關容忍度指標閾值的調整工作;強化公司主要風險評估和防范工作,分析業務發展趨勢,調整經營策略,全面推動業務發展,合理控制綜合成本率,進一步提升公司償付能力充足率水平;加強輿情監測,對公司經營管理產生的影響進行分析評估,制定了聲譽風險應對方案,以保證公司經營持續、穩定發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