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電龍頭格力電器的控股權或將變更!
格力電器4月1日早間發布《關于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股票臨時停牌的公告》顯示,格力電器擬籌劃控制權變更事項,根據深交所有關規定,經公司申請,公司證券于2019年4月1日開市起臨時停牌。
隨后,格力電器在午間公告稱,公司收到控股股東珠海格力集團有限公司(簡稱“格力集團”)通知,格力集團正籌劃轉讓所持有的部分格力電器股權,可能涉及公司控制權變動。
一位接近格力電器的人士透露,格力集團確有股權轉讓意向,轉讓比例很可能會超過10%,轉讓后會使得格力電器控股權發生轉移。但國資轉讓需要走資產評估和招投標的程序,現在轉讓的對象和價格都還沒有進一步消息。
從一家地方國資企業成長為市值2840億元的家電龍頭公司,格力電器的控制權一直牢牢掌握在格力集團手中。此次股權轉讓引發外界廣泛猜測,有觀點認為目前經銷商作為格力電器的第二大股東,有望聯手格力電器董事長董明珠拿下公司的控制權。而擁有相似背景的TCL集團股權變更歷史,或是格力電器的一個參照。
格力電器控股權或變更
目前,格力電器的第一大股東是格力集團。格力電器2018年三季報顯示,格力集團持有格力電器股份10.96億股,持股比例達18.22%,格力集團為珠海市國資委100%持有。
第二大股東是河北京海擔保投資有限公司,該公司由格力電器主要經銷商作為股東,持有格力電器股份比例為8.91%。第3位至第9位的股東均是機構投資者,第10大股東是董明珠個人,持股比例為0.74%。
格力電器1996年登陸深交所主板市場,上市后其控股股東始終是格力集團,實際控制人為珠海市國資委。截至2005年底,格力集團合計持有格力電器股權比例一直在50%以上,處于絕對控股地位。
2006年3月,格力電器啟動股權分置改革,格力集團持股比例首次降至41.06%。此后,通過實現國有股流通,從格力集團所持股份中劃出部分股票作為格力電器管理層股權激勵計劃的股票來源,格力集團向格力電器主要經銷商作為股東的河北京海擔保投資有限公司轉讓格力電器股權,引入經銷商聯盟成為公司戰略投資者等方式,格力集團持有格力電器股份比例不斷減少。格力電器2010年年報顯示,格力集團持有格力電器股票10.96億股,持股比例為18.22%,并且一直維持這一持股數量和持股比例。
此次格力電器控股股東格力集團籌劃轉讓所持有的部分格力電器股權,可能涉及公司控制權變動。
格力集團欲擺脫對格力電器依賴
一位接近格力電器的人士透露,格力集團確有股權轉讓意向,轉讓比例很可能會超過10%,轉讓后會使得格力電器控股權發生轉移。但他也指出,國資轉讓需要走資產評估和招投標的程序,現在轉讓的對象和價格都還沒有進一步消息。
另一位分析人士認為,格力集團轉讓格力電器股份可能與集團層面欲擺脫對格力電器的依賴有關。格力集團官網資料顯示,自1985年3月創立以來,格力集團已成長為珠海市規模最大、實力最強的國有龍頭企業,2017年集團實現營收1517.89億元、凈利潤 223.69億元,同比大幅增長36.10%、44.41%,分別占全市國企總量的83.02%和66.98%。集團已形成了“一個核心,四大支柱”的戰略性產業布局,除了旗下核心制造企業格力電器,格力集團還在建筑安裝、建筑投資、金融投資、海島旅游等領域進行了布局。
格力集團近年來大力開展“二次創業”,上述分析人士認為,格力集團此舉不排除是為了擺脫對格力電器的依賴,去年5月格力集團就曾試圖要約價格收購長園集團20%股份。
或效法TCL集團
格力電器實控權生變目前尚無明確說法,但有業內人士認為格力電器有可能進行混改,引入戰略投資者,增加管理層持股。
與格力電器擁有相似背景的TCL集團股權變更歷史,或是格力電器混改的一個參照。1997年4月,惠州市批準TCL集團進行經營性國有資產授權經營試點,以李東生為首的管理層與政府簽署了為期5年的授權經營協議。按照該協議規定,TCL截至1996年底的3億元資產全部歸惠州市政府所有,此后每年的凈資產回報率不得低于10%(環比增長);如果增長10%-25%,以李東生為首的管理層可獲得其中的15%;增長25%-40%,管理層可獲得其中的30%;增長40%以上,管理層可獲得其中的45%。
也是在1997年,TCL的企業性質開始發生變化,公司從100%國有變成國有控股。到2002年,國有資本占60%,其他股份占40%。同年TCL開始股份制,政府支持TCL進行股份制改造,主要是引入外國戰略投資者。當年飛利浦、東芝、住友、還有香港的兩家公司,從政府手上購買了一部分股權,企業變成了地方政府相對控股,地方政府股權轉到地方政府下設的投資公司,整個企業結構規范化,變成了股權結構多元化的公司。接下來的改制,使企業管理團隊成為了股東,上述做法有一定激勵作用。改制后的五年,企業的銷售收入增長5 倍。2004年TCL集團實現整體上市。
2002年4月16日,TCL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創立暨首屆股東大會在惠州舉行,公司變更為“廣東TCL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惠州市政府由重組前持股58%的絕對控股股東,變為持股40.97%的相對控股股東。TCL集團引入的東芝、住友、金山、南太和Pentel等五大戰略投資者合共以現金購買了18.38%的股權。以李東生為首的管理層占到25%,非管理層、非戰略投資者的原有其他股東持有15.65%。
2006年,TCL股權分置改革完成后,惠州市國資委間接持有TCL集團12%以上股權,仍為“實際控制人”。公司2008年年報中還將惠州市國資委認定為公司實際控制人。
2009年TCL集團定向增發3.5億股,李東生個人認購6310萬股。第一大股東惠州市投資控股持股比例從12.7%降至11.19%,TCL集團就此宣布“本公司不存在控股股東或實際控制人”。
李東生早前曾表示,TCL集團的體制改革建立了一個現代企業制度。同時,這種股權多元化的結構也規范了管理層的行為,讓管理層在得到充分激勵授權的基礎上,能有一個合理的監督和約束,保證公司持續健康發展。這種股權結構的安排,也使公司管理層必須從公司長遠發展來考慮企業的經營戰略,避免了一些企業短期經營行為、短期逐利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