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雛鷹披露退市前最后半年報 多名董事表示無法保證真實性
餓死豬、債務肉償……備受爭議的*ST雛鷹(002477,SZ)因股價跌破1元面值而退市。在退市整理期,*ST雛鷹披露了在A股的最后一份半年報。*ST雛鷹的半年報十分慘淡,上半年巨虧15.18億元。此外,公司生豬產品營業收入為1.84億元,營業成本高達5.63億元,毛利率為-205.39%。
除實際控制人侯建芳外,董秘楚剛、副總裁李帥及三名獨董均表示無法保證*ST雛鷹這份財報真實性,理由是2018年年度審計報告無法表示意見涉及事項截至目前尚未消除。
實際上,*ST雛鷹留給投資者的交易時間已不多。目前,*ST雛鷹尚在退市整理期,預計最后交易日期為2019年10月15日。
多名董事不保證財報真實性
*ST雛鷹披露了在A股的最后一份半年報。
*ST雛鷹今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4.65億元,同比減少77.48%;凈利潤虧損15.18億元,同比下降96.02%;凈資產為-4.45億元,同比下降141.48%。*ST雛鷹上半年不僅巨虧超15億元,負債還合計高達185.27億元,負債比率已達到95.04%。
然而,即便是這樣一份慘淡的半年報,多名獨董和高管也均無法保證真實性。
公司董事、董事會秘書、副總裁楚剛,副總裁李帥、獨立董事劉江濤、獨立董事羅毅均表示“無法保證本報告內容的真實、準確、完整”,理由是公司2018年年度審計報告涉及事項截至目前尚未消除;獨立董事王愛國的理由是“本人已于6月3日正式書面提出辭去獨立董事的職務;公司正處于中國證監會立案調查期間”。
僅有*ST雛鷹實際控制人侯建芳、主管會計工作負責人楊桂紅及會計機構負責人(會計主管人員)豆小玲保證這份半年報的真實性。
就*ST雛鷹去年年報,審計機構亞太(集團)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出具了“無法表示意見”。審計機構的判斷依據是*ST雛鷹無法償付到期債務、無法判斷*ST雛鷹財報相關項目的準確性、無法判斷*ST雛鷹關聯方關系等。
8月27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就*ST雛鷹相關高管無法保證財報真實性問題致電董秘楚剛。“一切以信息披露為準。”楚剛說。對于*ST雛鷹涉及的更多問題,其并不愿意過多透露。
實際上,截至*ST雛鷹2019年半年報,涉及逾期未償還債項達53.26億元,涵蓋短期借款、債券、應收賬款保理等。
另外,記者注意到,*ST雛鷹還在2019年半年報中披露了違規擔保信息。*ST雛鷹涉及向非關聯方河南百順農牧發展有限公司違規擔保2億元,占最近一期經審計凈資產的比例達18.64%。
最后交易日期為10月15日
從這份半年報看,*ST雛鷹的主營業務已無力回天,產品毛利率慘不忍睹。
今年上半年,*ST雛鷹的生豬產品營業收入為1.84億元,營業成本高達5.63億元,毛利率為-205.39%。值得注意的是,*ST雛鷹上半年期末存貨僅有3.76億元,較期初的16.7億元已是大幅下滑。*ST雛鷹存貨出現重大變動的原因主要是豬抵抗力下降,死亡率上升,資金緊張無法補欄,消化存欄所致。
事實上,最近兩年以來*ST雛鷹總是以另類的方式“上頭條”。
2018年11月5日,*ST雛鷹公告稱,有一筆5.28億元的短期債務本息要償還,但公司沒錢。*ST雛鷹與債權人協商,以公司火腿、生態肉禮盒等產品償付本息,這就是所謂欠債肉償。
到了今年初,*ST雛鷹業績修正預告中又表示豬餓死了。2018年6月開始,*ST雛鷹出現資金流動性緊張局面,由于資金緊張,飼料供應不及時,公司生豬養殖死亡率高于預期,致使生豬養殖成本及管理費用高于預期。業績爆雷,餓死豬,*ST雛鷹這系列公告著實令人震驚。
*ST雛鷹陷入困境不難理解,它攤子鋪得大、業務跨得多,耗費了寶貴的現金流。
2016年3月,*ST雛鷹設立5億元電競產業投資基金。此外,*ST雛鷹還曾投資沙縣小吃、電商等。
盡管今年2月,侯建芳發公開信稱*ST雛鷹正在自救,將調整發展戰略,優化內部結構,共克時艱。然而,*ST雛鷹卻依然沿著下滑軌道降落,積重難返。
由于2019年7月5日至2019年8月1日,*ST雛鷹股票連續二十個交易日的每日收盤價均低于股票面值(1元人民幣),將面臨終止上市。
自此,曾經的“中國養豬第一股”,2010年9月掛牌上市的*ST雛鷹將走完近20年的資本市場之路。目前,*ST雛鷹尚在退市整理期,預計最后交易日期為2019年10月15日。
那么退市后的*ST雛鷹是否仍有機會上市?
“重新上市對退市公司的要求與IPO類似,一般要求退市公司恢復盈利能力且規范運作。此外,除了主動退市可隨時申請重新上市外,退市企業重新上市需要經過一定的冷卻期,從3個月至36個月不等。”上海新古律師事務所王懷濤律師對記者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