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奧福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奧福環保)正在謀求科創板首發上市,經過兩輪問詢之后,這家公司將于下周一進入到上會審議階段。
作為一家從事工業廢氣處理設備生產研發的企業,奧福環保正在享受著環保政策趨緊的紅利。2016-2019上半年的報告期內,這家公司的營業收入分別為9286萬元、1.96億元、2.48億元,1.3億元(2019上半年),上漲速度極快。
從營收情況來看,這是一家正在快速發展的中型環保設備類企業,其中積累了諸多的自有技術沉淀,所謂技術沉淀所指便是奧福環保擁有針對工業廢氣、柴油尾氣等業務的多項自有技術。從2016年—2019年上半年期間,奧福環保的研發費用分別為750萬元、1178萬元、1617萬元、1022萬元(2019上半年),呈逐年大幅上漲態勢。
從一般角度出發,高新技術企業一般都希望將研發費用資本化以增加利潤扮靚報表。不過奧福環保在最新一期的上會稿(加入2019上半年數據)中明確表示,公司在報告期內沒有將研發費用資本化,以全部計入損益。
奧福環保在給中國網財經記者的回復中表示,“公司的研發成果以生產技術、生產工藝為核心,成果體現主要在經營成果方面,研發費用資本化嚴格按照財務準則進行。”
如果從另外一個角度看,奧福環保保持研發費用不被資本化的好處可能就是減免所得稅的優惠。
一位財務人士以奧福環保2018年數據為中國網財經記者舉例,當年奧福環保的研發費用確認為1617萬元,如果按照研發費用稅前加計扣除的方式,奧福環保的研發費用在2018年可能會減免三百余萬元所得稅;如果奧福環保將2018年的研發費用全部資本化,按照無形資產10年攤銷計算,奧福環保每年僅能減免數十萬元所得稅。
在費用化和資本化之間存有數百萬的減免所得稅差額。
在公開資料中,奧福環保明確表示報告期(2016—2019上半年)內公司發生的研發費用全部全部計入當期損益,不存在研發費用資本化。上述分析人士認為,這表明奧福環保在三年多的研發歷程中,可能還未有可以落到實處的無形資產。
事實果真如此?
試舉兩個例子,根據奧福環保的數據顯示,報告期內這家公司有兩項發明專利的申請日為2016年8月31日,分別為“一種以全氧化物為原料的堇青石蜂窩陶瓷載體及其制備方法”、“一種堇青石蜂窩陶瓷載體的生產方法”,這兩項專利的取得方式均為自行取得。
根據中國網財經記者的查詢結果顯示,上述兩個專利的授權公告時間均在2016—2019上半年的報告期內,也就是說在報告期內奧福環保的上述兩個專利均已取得授權。但是奧福環保在上會稿中明確表示,報告期內不存在研發費資本化的情況。
一位專利法方面的人士認為,專利取得授權時專利即可進入無形資產,而據奧福環保公布的無形資產顯示,去除土地使用權,該項下的無形資產價值僅在百萬元規模。
研發費用未能資本化形成無形資產是否說的過去?奧福環保是否在操縱研發費用以獲取不正常的所得稅減免?
上述問題的答案,現在真要由當地稅務部門來解答。
若深究研發費用,奧福環保的研發人員薪資結構亦值得琢磨。在公開招聘信息中該公司的研發人員薪資范圍基本與普通崗位無異,且低于同地域同行業規模相仿的競爭對手。
根據奧福環保的公開材料顯示,這家公司在2018年共有研發人員76人,當年研發人員薪酬共計為706萬元。值得注意的是在76人的研發隊伍中,奧福環保在公開資料中還將四名高管列為核心研發人員,這四人分別為董事長潘吉慶、兩位副總經理劉洪月和倪壽才以及技術部總經理黃妃慧,此四人在2018年的薪酬分別為95.74萬元、42.53萬元、47.59萬元、30.13萬元。如果刨除這四名核心研發人員的工資,奧福環保在2018年共有72名非核心研發人員,這72名中低層研發人員的月均工資大致在5千元左右。
公開的招聘資料顯示,奧福環保目前招聘的技術人員要求為大專及以上學歷,工作3年-5年,涉及專業均為科班比如無機非金屬材料等,而工資范圍則在4—6千元,與上述測算相符。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奧福環保的研發人員在薪資范圍上與其他部門并沒有體現出競爭力,根據奧福環保的招聘信息顯示,該公司招聘的電工維修崗、人力經理崗、銷售崗等基礎員工崗位的工資范圍也在4-6千元。
關于薪酬問題,奧福環保在回復中以設計保密為由,并未回復。
一位獵頭人士對中國網財經記者表示,從崗位薪酬差異角度來看,若研發人員的月均工資與企業普通崗位無異,這表明其在研發領域的人力資源投入不高。中國網財經記者查詢發現,作為同行業同地域的競爭對手山東國瓷功能材料公司對研發人員公開給出的薪資范圍為6-8千元。
奧福環保在回復中國網財經記者的問題回函中,多處以參考招股書資料作為結答,語焉不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