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剛上任一年的蒙??偛帽R敏放給蒙牛提出了一個目標:2020年,蒙牛市值和營收都達到1000億。上任三周年之際,蒙牛干了一票大買賣。
今日早間,蒙牛在港交所公告稱,公司將以每計劃股份12.65澳元(約相等于61.47元人民幣)的計劃對價來收購貝拉米(BELLAMY’S AUSTRALIA LIMITED)的全部股本,總對價不超過14.6億澳元(約相等于70.95億元人民幣)。每股12.65澳元的收購報價較該股上周五收盤價8.32澳元溢價高達52%。
收購網紅奶粉
股價卻一度領跌
市場似乎對此收購并不買賬。公告一出,蒙牛乳業在港股市場一度領跌藍籌。截止發稿,蒙牛乳業跌幅2.92%,報29.95港元(約人民幣27.04元)。而貝拉米在澳洲證券交易所大漲逾54.87%,截至澳洲當地時間下午2:20,報12.88澳元(約人民幣62.57元)。
貝拉米是一家澳洲上市的有機嬰幼兒配方奶粉及嬰兒食品廠商,成立于2004年,近些年來依靠海淘在中國迅速走紅,并邀請了知名女星孫燕姿為其代言。貝拉米的2019財年報顯示,全年實現收入2.66億澳元(現約合12.94億人民幣)。其公布的經審核綜合賬目顯示,其截至2019年6月30日止的經審核稅后純利為2170萬澳元,較2018年減少了約50%。
根據公告顯示,蒙牛乳業稱已于9月15日與貝拉米訂立《計劃實施契據》。根據該契據,公司建議以每計劃股份12.65澳元(約合人民幣70.95億元)的計劃對價來收購所有計劃股份。公司預期會以內部資金結合銀行融資的方式,為建議的收購交易提供資金。目標公司董事會有意向目標公司股東推薦建議的收購交易并實施該計劃。
截至公告刊發之日,貝拉米共有已發行股份1.1億股,其中有523.19萬股為已授出但尚未行使的可購股權。而蒙牛乳業現持已有324.8482萬股貝拉米股份,占貝拉米已發行股本約2.9%。如果計劃生效,根據《計劃實施契據》,貝拉米獲準派付特別股息每計劃股份0.60澳元。
乳制品行業獨立評論人張旭提供的數據稱,中國是貝拉米最重要的市場,通過各種直接和間接渠道,該公司營收的70%以上來自中國。
不過,從公開可查資料看,近幾年來,貝拉米在中國霉運纏身,產品屢次因質量問題被下架或招回。并且,值得關注的是,貝拉米至今沒有獲得中國的嬰幼兒奶粉的配方注冊。
中報營收凈利增速均下滑
其實,從“向伊利學習”到“雙千億”,蒙牛一直在努力追夢。
伊利2016年提出 "五強千億"目標,即:2020年,進入全球乳業五強,營收突破1000億。2017年,剛上任一年的蒙??偛帽R敏放也給蒙牛提出了一個目標:2020年,蒙牛市值和營收都達到1000億。
兩家公司同為乳業集團發展風向標,誰會是這場賽跑中的領跑者?橫向來看,2019年中報數據顯示,伊利營業總收入450.71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12.84%;蒙牛營業收入為398.572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15.6%。兩者營收差距超過50億元;利潤方面,蒙牛凈利潤20.769億元,伊利凈利潤37.98億元,伊利差不多是蒙牛的2倍。
縱向來看,2019年上半年,蒙牛營收和凈利潤增速也均有所下降,資產負債率卻一度攀升。數據表明,截至2018年年報,蒙牛的營收收官于689.77億元。距目標還有著300多億的巨額差距。
而2019年8月28日晚,蒙牛公布2019年上半年財報顯示,截止6月30日實現營收398.572億元,同比增長15.6%;凈利潤20.769億元,同比增長33.0%。其中,液態奶收入同比增長14.4%;明星單品特侖蘇營收增長22%,純甄增長30%。雖然這份財報乍看亮眼,但對比2018年上半年蒙牛營收同比增長了17.15%,凈利潤同比增長38.5%的數據來看,2019年上半年,蒙牛營收和凈利潤增速均有所下降。
不僅如此,數據顯示,凈利降低的同時,蒙牛的資產負債率也在攀升。2019年中期負債高達57.06%,相比2016年中期的47.82%,上升接近10個百分點?,F金流方面,蒙?,F金及現金等價物大幅減少,從2018年中期的72.98億大幅減少35.17%至目前的47.31億元。其經營性現金流大幅減少22.4%至26.4億。
本應該快速奔跑沖刺的蒙牛,似乎變慢了。
對此,蒙牛表示:主要由于預付原料鮮奶款項較去年同期增加及銷售分子公司銷售占比增加,導致應收賬款及票據上升所引致。
股價也迅速反映了這一差距,截止發稿,蒙牛股價為29.95港元。相比8月28日財報公布日的33.45港元,股價已下跌10%左右。而在蒙牛公布業績前,其股價最高曾至34.6港元,相較年初暴漲30%,市值凈增加408億港元。
急速擴張的并購之路
而在此之前,為了完成”雙千億目標“。2012年到2018年期間,蒙牛對現代牧業、中國圣牧等企業展開一系列增持并購。
公開資料顯示,2017年初,蒙牛兩次向現代牧業發起強制性現金要約,2017年6月向現代牧業提供5億元加工大單,同時負責其液奶產品銷售。2018年12月31日,蒙牛擬以626.79萬元收購現代牧業間接非全資附屬公司現代牧業。2018年12月24號,蒙牛向中國圣牧、圣牧高科分別支付1.58億元及1.44億元,共3.034億元,獲得26.27%及24.33%股份,買下圣牧下游所有工廠。2019年1月31日,中鼎聯合牧業與蒙牛乳業集團簽署戰略合作儀式。但在市場人士看來這些收購至今乏善可陳,甚至還有不少“后遺癥”亟待解決。
2019年,對于蒙牛來說,似乎同樣挑戰重重。
首先是人事變動。公開資料顯示,年初,中糧副總裁馬建平卸任蒙牛董事長,由中糧總裁于旭波接任;但于旭波只上任三個月就辭職了,由“華潤系”的陳朗接任。半年內三次更換董事長,這種人事的更迭對業務的影響多半是負面偏多。
其次是業務挑戰。2019年7月1日晚間,蒙牛曾宣布以40.11億元出售所持君樂寶51%的股份。雙方長達9年的合作關系就此終結。相對于2010年4.692億元的購入價,出售君樂寶給蒙牛帶來近9倍的賬面利潤,這自然會顯著增厚其短期利潤,但長遠來看,2018年,君樂寶營收達130億元,凈利潤3.07億元。它為蒙牛貢獻了約兩成的營收、一成的利潤。失去君樂寶,不僅意味著蒙牛失去約兩成營收,還意味著它將多一個熟悉自己的對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