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4日,上市三周年的顧家家居迎來4.53億股限售股流通股解禁。解禁后,顧家家居的流通股本由1.31億股增長至5.04億股,占總股本的比例為75.23%。
有分析師在接受中國網財經記者采訪時指出,流通股大幅增加對持股成本較低的首發限售股東來說,存在拋售預期,公司股價可能承受較大的壓力。
截至目前,顧家家居持股5%以上的股東還沒有拋出減持計劃,但自10月14日以來,顧家家居日K線已經三連陰。截至10月17日收盤報價33.71元,對比上市以來的高點累計跌幅已超過30%。另據同花順IFIND數據,顧家家居近3日特大單流出金額為7.8億元。值得一提的是,11月8日,顧家家居還將有113.36萬股限售股解禁。
或許是對沖限售股解禁帶來的負面影響,顧家家居早在9月就拋出了回購計劃,回購金額不低于3億元不超過6億元,回購價格不超過50元/股。截至9月30日,顧家家居已回購金額為2666萬元。
多起并購遭質疑
除限售股解禁外,顧家家居股價承壓的背后,還與其發展模式遭遇重重質疑有關,熱衷并購便是其中之一。據中國網財經記者不完全統計,2018以來,顧家家居發起的并購有接近10起,耗資逾30億元。
有投資者認為,顧家家居的多起并購令人費解。以收購納圖茲(上海)為例,2018年3月顧家家居以 6500 萬歐元(約5.05億元)收購該公司51%的股權,估值約為9.9億元。
而截至2017年底,納圖茲(上海)的總資產為7876.64萬元,凈資產為1039.43萬元。在2008-2017年期間,納圖茲(上海)凈利潤持續告負,2017年凈利潤為-3185.20萬元,2018年因出售子公司股權扭虧為盈,凈利潤為3311.90萬元。2019年上半年,納圖茲(上海)稅息折舊及攤銷前利潤為1461萬元。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并購交易沒有業績利潤承諾。
此外,顧家家居以下的收購行為也屢被投資者質疑:比如收購優先家居時,后者僅成立4個月,但顧家家居給出的估值卻翻倍;高溢價收購杭州顧家寢具疑為幫助核心員工變現;溢價收購成立1年的寧波卡文家居,被質疑是看中寬邸家居背后的資源,有特殊目的;收購璽堡家居前夕,該公司營收驟增,投資者質疑是歷史股東及關聯方推動了璽堡家居的營收規模,并對該公司與客戶恒昂工貿之間的交易真實性提出質疑。
伴隨多起并購的是顧家家居商譽高企。截至2019年6月30日,顧家家居商譽已達到8.33億元,占總資產的7.84%,并且沒有做商譽減值處理。對此,中國網財經記者致函致電顧家家居,相關人士表示,“目前處于三季報發布前的敏感期,不方便回復”。
凈利潤增速下滑
在頻繁并購后的同時,顧家家居也在售賣資產。今年9月初,顧家家居出售了Nick Scali Limited。資料顯示,顧家家居投資Nick Scali Limited只有1年半時間,資產收益率僅2%。對此,有投資者認為,顧家家居之所以頻繁并購,目的是短期內把業績做上去,而出售資產是為回籠資金。
從業績來看,2017-2018年和2019年1-6月,顧家家居營業收入分別為66.65億元、91.72億元和50.10億元,同比增長分別為39.02%、37.61%和23.74%;歸母凈利潤分別為8.22億元、9.89億元和5.59億元,同比增長分別為43.02%、20.29%和15.79%。從并購標的的利潤貢獻來看,2019年上半年璽堡家居、優先家居、Rolf Benz、班爾奇和卡文家居稅息折舊及攤銷前利潤分別為3039.17萬元、4728.94萬元、247.74萬元、100.08萬元和233.14萬元。
如果排除并購影響,顧家家居的業績增長緩慢。公司在回復上交所的問詢函中表示,合并范圍為并購前口徑,并扣除并購所承擔的財務費用后,顧家家居2019年上半年的營收為40.04億元,同比僅增長0.57%。
由于頻繁并購,顧家家居的負債在一路走高。2017-2018年底和2019年1-6月,顧家家居總負債金額分別為25.35億元、54.89億元和52.35億元。
曾被敏華因專利糾紛告上法庭
作為國內軟體家居龍頭企業,顧家家居和敏華控股之間的侵權糾紛備受市場關注。在今年9月第44屆上海家博會上,顧家家居指控敏華控股全資子公司重慶嘉年名華商務服務有限公司參展的一款芝華仕沙發侵犯其專利。
而此前,敏華控股曾兩次指顧家家居侵權并提起訴訟。今年3月,敏華控股在深圳國際家具展向展會知識產權保護站提交侵權訴狀,直指顧家家居設計侵權;2014年東莞家具展上,敏華控股以顧家家居大量生產、銷售與其享有外觀設計專利完全相同或近似的產品已構成侵權為由提起訴訟。
天眼查顯示,顧家家居曾因侵害外觀設計專利權糾紛約70條,侵犯商標權約10條。業內人士告訴中國網財經記者,這也反映出顧家家居在研發投入上的不足。數據顯示,公司2017-2018年和2019年1-6月的研發費用分別為7219.15萬元、1.36億元和7382.59萬元,而同期的銷售費用分別為13.97億元、17.89億元和8.98億元。
除設計上遭到同行質疑,顧家家居的產品質量也多次遭到消費者投訴。8月29日有消費者在互動投訴平臺上發文稱,2016年購買的顧家家居茶幾,今年8月26日發生自爆,茶幾4個角爆裂的玻璃渣飛濺到了臥室門口。不過,當地經銷商說顧家工廠只能更換一塊玻璃,并不能保證更換的玻璃今后不發生這種情況。
8月9日消費者在互動投訴平臺上表示,2017年購買的顧家沙發氣味大,散味一年多后房子仍無法入住,商家建議到陽臺暴曬也沒效果。隨后經協商換了一套其他款式的沙發,新沙發2019年3月6日生產,3月中旬送到消費者家中,期間正常散味未使用。8月6日發現沙發出現了掉皮、裂紋,多次聯系售后和代理商未收到任何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