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營化工化肥業務的全資子公司桐梓化工運營困難并非三季度才出現,圣濟堂卻在三季度對桐梓化工計提16.49億元的巨額資產減值,為什么?是否合理?
資產減值損失16.49億元!這一巨額數據甚至比這家公司前三季度全部營收還多出2.45億元,也就是說,不僅今年前三季度白干了,可能還要把今年全年的營收填進去。
這一信息來自10月31日貴州圣濟堂醫藥產業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圣濟堂,600227.SH)披露的三季報。三季報顯示,公司對其全資子公司貴州赤天化桐梓化工有限公司(下稱桐梓化工)計提超過16億元的資產減值準備,由此,前三季度凈虧損16.74億元,預計全年虧損額將達到17.24億元。
如此的巨額資產減值引發交易所閃電問詢!《投資時報》研究員注意到,上交所在三季報披露的4個小時后即下發問詢函,要求圣濟堂補充披露歷年資產減值測試的具體過程及結果,說明三季度計提大額資產減值準備的判斷依據及合理性,并提出質疑:是否存在前期資產減值應計提未計提或計提不充分的情形?
全年預計虧損超17億
10月31日,圣濟堂披露三季報稱,前三季度實現營收14.29億元,同比減少16.76%;凈利潤巨幅虧損16.74億元,同比大降982.76%,去年同期凈利潤為1.896億元。
在三季報中,圣濟堂稱,受化工業務主要產品價格下滑且短期內難以復蘇、原材料煤炭供應結構發生變化等不利因素影響,于三季度對全資子公司桐梓化工存在減值跡象的生產設備及其相關資產計提資產減值準備16.49億元。這一巨額資產減值損失甚至超過圣濟堂今年前三季度的全部營收。
受此項減值影響,圣濟堂預計2019年全年公司累計凈利潤虧損17.24億元,同比由盈利轉為虧損。去年凈利潤為1.99億元。
巨額虧損導致圣濟堂總資產和凈資產也大幅減少。數據顯示,截止三季度末,圣濟堂總資產為49.33億元,比年初減少26.03%;凈資產為31.85億元,比年初下滑34.50%。
不過,數據顯示,圣濟堂在第三季度單季度凈利潤為-16.52億元,如果剔除此項16.49億元的資產減值損失影響,圣濟堂第三季度單季度虧損額為293.2萬元。對照今年上半年虧損2165.76萬元的數據,三季度的業績數據較上半年有所好轉。
根據與三季報同日披露的《關于對公司全資子公司桐梓化工生產裝置及相關資產計提資產減值準備的公告》(《減值公告》),桐梓化工成立于2007年,前身為貴州金赤化工有限責任公司,主要生產經營氮肥等化工產品。桐梓化工于2007年開始投資建設30萬噸甲醇、52萬噸尿素項目,總投資約57億元,項目主體工程于2012年9月建成并投入試運行。
《減值公告》顯示,桐梓化工主要生產經營尿素、甲醇等化工產品。目前尿素產能過剩現象較為嚴重,尿素價格下行壓力較大;甲醇下游產業開工率不足,需求疲軟,加上全球經濟增長放緩、國際油價缺乏支撐等因素,預期甲醇價格短期內難以復蘇。
對于桐梓化工而言,除了產品市場價格下滑且短期內難以復蘇的因素,還要面對原材料采購發生不利變化的影響。公告顯示,桐梓化工生產尿素、甲醇的主要原材料為煤炭,在“十三五”期間,桐梓縣按照煤炭去產能的工作要求,持續淘汰煤炭產能,當地煤炭產量已逐漸不能滿足桐梓化工生產需要,今年以來煤炭短缺尤為嚴重。圣濟堂稱,桐梓化工未來因煤炭供應不足導致減產或停產的可能性會大幅增加。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桐梓化工在尿素、甲醇等產品價格持續低迷、煤炭原料供應短缺的雙重不利因素下,負擔過重、運營困難的情形在上半年就已經凸顯了。
圣濟堂半年報數據顯示,上半年桐梓化工實現營收73894.94萬元,同比下降2.78%,利潤虧損3925.15萬元,同比減少4225.37萬元。在半年報中,對桐梓化工營收利潤同比下降的主要原因,圣濟堂稱,是甲醇平均銷售價格較去年同期相比有一定的下降幅度。
圣濟堂三季度的業績數據較前兩個季度有所好轉,桐梓化工在負擔過重、運營困難的情形也不是在今年三季度才出現,那么圣濟堂為什么在三季度對桐梓化工計提16.49億元的資產減值準備?有什么判斷依據?是否具有合理性?是否存在前期資產減值應計提未計提或計提不充分?
在三季報披露后的4個小時即下發的問詢函中,上交所提出上述一系列質疑,還要求圣濟堂補充披露桐梓化工項目投產以來相關產品各期的經營數據,對應原材料各期的采購量、采購價格,并說明歷年資產減值測試的具體過程及結果。
圣濟堂過去一年的股價走勢
數據來源:WIND
集中計提大額資產減值是否合理?
根據《減值公告》,圣濟堂此次16.49億元計提資產減值的依據時點是2019年8月31日,而不是三季度末的9月30日。為什么?是否合理?
《減值公告》顯示,此次圣濟堂發生減值的資產賬面價值為36.48億元,資產包括桐梓化工的固定資產和無形資產兩部分。固定資產部分,主要為機器設備、房屋及建筑物,減值金額分別達到11.81億元、3.87億元;無形資產主要是專利權減值,賬面價值金額為7066.89萬元的專利權全部減值計提。
圣濟堂三季度集中計提大額資產減值是否具有合理性?計提金額是否準確、恰當?是否符合企業會計準則相關規定?
《投資時報》研究員對圣濟堂的資金狀況進行了梳理,數據顯示,前三季度,圣濟堂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為1.53億元,較去年同期大減52.23%,公司稱主要系銷售商品收到的現金同比減少所致。此外,截止三季度末,圣濟堂貨幣資金為1.96億元,較年初減少42.63%,公司稱主要系加大采購原料支出所致。
在資金狀況明顯轉壞的情形下,圣濟堂的預付款與其他應收款卻有大幅上升。三季報顯示,截止三季度末,圣濟堂預付款項3.10億元,相較年初增長131.35%,年初為1.34億元;其他應收款為9250.94萬元,上半年此數據為4158.04萬元,三季度相較一季度、二季度增幅明顯。
這一情形引起了上交所重視,要求圣濟堂補充披露預付款、其他應收款的形成時間、交易背景及形成原因、交易對方及是否公司關聯方、是否計提壞賬準備及相應依據,并提出是否存在資金占用的質疑。
公開資料顯示,圣濟堂原為主營氮肥生產的上市公司赤天化股份有限公司,于2016年以19.70億元、增值率868.87%的對價重組收購貴州圣濟堂醫藥產業股份有限公司,2018年3月更名為現名。目前,圣濟堂的主營業務為化肥化工和醫藥制藥兩個板塊,桐梓化工是最主要的化工生產基地,醫藥領域則以專注糖尿病藥品的子公司貴州圣濟堂制藥有限公司(下稱圣濟堂制藥)為核心。
公告顯示,在收購時,業績承諾方承諾,圣濟堂制藥在2016年、2017年、2018年需完成扣非凈利潤分別為1.50億元、2.10億元、2.61億元,但實際完成扣非凈利潤分別為9350.14萬元、1.79億元、2.05億元,實際完成率為62.23%、84.93%和78.45%,連續三年未能完成承諾。
雖然圣濟堂制藥連續三年均未能完成業績承諾,業績遠低于預期,但由于另一個主業——化肥化工業務盈利能力大幅滑坡,占據營收大份額但凈利潤卻負貢獻,在此種情形下,醫藥業務尷尬地成為圣濟堂重要的利潤來源。
更為尷尬的是,圣濟堂的醫藥業務也面臨著雙重沖擊,受“4+7帶量采購”醫藥政策影響和一致性評價原因,銷售額下降,加之保健品生產線整體搬遷至清鎮市醫藥工業園區后暫時不能恢復生產未恢復生產。
《投資時報》研究員注意到,11月2日最新公告顯示,圣濟堂在自查中發現存在董事會、股東大會審批對貴州赤天化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下稱赤天化集團)提供擔保的擔保期限和實際簽訂擔保合同期限不一致的情況,構成違規擔保。
公告稱,如在公告披露之日起一個月赤天化集團不能解決前述問題,公司可能會被上海證券交易所實行其他風險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