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早盤,ST巖石再度沖擊漲停,自公司11月15日晚間表示要將公司名稱變更為“上海貴酒股份有限公司”以來,公司股價已經連續拉出三個漲停板。
ST巖石今日早盤再度漲停,數據來源:Wind
值得一提的是,ST巖石自上市以來,已經四次更改公司名稱,而本次雖然欲改為“上海貴酒股份有限公司”,但半年報顯示,公司的白酒業務占總營收比重僅為3.31%。
有業內人士指出,上市公司更名手續簡單,也是公司的權利之一,一些公司的更名確實是出于業務、定位變更的需要,但也有一些公司的更名動作是為吸引市場眼球,屬于蹭熱點的炒作行為,對于這一類的公司,投資者應理性看待。
此前已四易其名,“匹凸匹”名稱曾誤導投資者
11月16日,ST巖石公告稱,公司擬將公司名稱由“上海巖石企業發展股份有限公司”變更為“上海貴酒股份有限公司”。如果此次更名成功,那么ST巖石將擁有上市以來的第6個名字。
上市至今,ST巖石已多次變更公司名稱,從最初的福建豪盛,到利嘉股份、再到多倫股份以及匹凸匹,直到如今的巖石股份,ST巖石已經四易其名,其中最令市場熟知的一次更名,出現在2015年5月,公司決定將名稱從多倫股份更名為匹凸匹。
2015年5月10日,當時的多倫股份公告稱,公司擬更名為匹凸匹金融信息服務(上海)股份有限公司。彼時多倫股份解釋稱,公司立志于做中國首家互聯網金融上市公司,更名是基于業務轉型的需要,使公司名稱能夠體現主營業務轉型。
彼時,A股市場的互聯網金融概念十分火熱,而匹凸匹的稱號又和“P2P”諧音,在上述公告發出后,多倫股份的股價連續拉出6個漲停,股價在一個月時間內上漲132.76%。
但有趣的是,要更名為匹凸匹的多倫股份,在當時并未開展互聯網金融的業務。2016年8月該公司的一份轉讓股權公告顯示,在宣布要更名的2015年5月,多倫股份才成立了控股子公司匹凸匹金融信息服務(深圳)有限公司,但是受行業監管政策的影響,子公司一直沒有開展P2P業務,公司因此決定在2016年8月轉讓匹凸匹金融信息服務(深圳)有限公司的全部股權。
因為匹凸匹這一更名行為,公司受到了監管層調查,其董事會相關人士因此被處以行政處罰。2017年7月31日,已經更名成功的匹凸匹公告稱,公司將更名為巖石股份,而在這份公告中,匹凸匹還對此前的更名進行了“反思”。
匹凸匹稱,公司在變更后的公司全稱中不僅使用了“金融信息服務”的字樣,還使用了與熱門概念“P2P”發音高度接近的“匹凸匹”字樣,嚴重誤導了投資者對公司價值的錯誤認知,引起公司股價異常波動。相關部門已經對公司進行了行政處罰,公司將認真汲取前期不當更名的深刻教訓,專注于做大做強公司主業,避免類似事件的再次發生。
上半年白酒收入僅占總營收3.31%
最近三年,白酒板塊一直備受資本市場的青睞,Wind數據顯示,近一年來,中信證券行業類的白酒指數上漲幅度達到112.37%。在11月15日晚間ST巖石公布更名計劃之后,公司迅速獲得資本市場的關注,截至今日午間收盤,公司已經連續拉出三個漲停板。盡管午后股價有所回落,但截至發稿時,今日漲幅仍達到3.41%。
但從業務收入來看,ST巖石尚處于向白酒行業轉型的起步階段。ST巖石的2018年年報顯示,公司在2018年12月才開始切入白酒行業。彼時,ST巖石以228.24萬元的價格收購了貴州貴酒云電子商務有限公司85%的股權,并打算以此為切入點試水白酒銷售行業。資料顯示,貴州貴酒云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是一家白酒銷售線上平臺。
盡管從近期的動作來看,ST巖石確實在白酒業務上加大布局。在11月15日發布更名公告的同時,公司發布了擬設立全資子公司上海軍酒有限公司的公告,而在今年的三季報中,ST巖石的銷售費用較上年同期增加37.14%,其解釋稱主要系因為公司積極拓展白酒業務,費用增加所致。
但是從目前來看,ST巖石的白酒業務規模并不大。2019年半年報顯示,ST巖石在今年上半年實現營收7435.61萬元,而白酒銷售業務收入僅246.26萬元,占總營收比例僅約3.31%。在半年報中,ST巖石指出,因為公司籌劃向白酒銷售業務轉型,主動嘗試收縮一部分信貸業務,導致融資租賃業務以及商業保理業務收入同期均出現下滑。
不過從2018年年報的營業收入構成來看,融資租賃業務以及商業保理業務的收入占公司總營收的比例僅為6.7%,公司最主要的收入還是來自于大宗商品貿易業務,該業務2018年占總營收的比重高達92.79%。
事實上在更名公告中,ST巖石也表示,本次公司名稱變更事項尚需獲得公司股東大會的批準,如變更證券簡稱需符合相關規定。目前公司的白酒業務主要為酒類銷售,銷售規模較小,尚處于業務發展初期,業務轉型不確定性較大,敬請投資者注意風險。
專家:投資者應警惕用名字蹭熱點的公司
中新經緯記者統計Wind數據發現,今年以來,A股市場已有41家上市公司進行了名稱變更,其中一些公司的股價,在更名之后不斷上漲。如“姚記撲克”在今年7月更名為“姚記科技”之后,股價從8月開始不斷走高,目前報于16.95元/股,近120個交易日的漲幅達到53.07%。
上市公司更名需分兩方面看,一些企業確實存在業務、定位變更而更名的需求,但也有不少案例顯示更名的背后是對概念、熱點的炒作,這需要投資者理性看待。
巨豐投顧高級投資顧問趙玲對中新經緯記者表示,一般情況下,在相關業務占比較小或者沒有相關業務的情況下而改名,改名之后股價被炒作上漲的公司是屬于典型的蹭熱點,對于投資者來說,參與股市不是為了做游戲,所以建議投資者應對這類用改名“嘩眾取寵”的公司進行回避。
著名經濟學家宋清輝對中新經緯記者指出,上市公司更名手續簡單,也是公司的權利,如果確實是因重組成功、大股東易主帶來主營變化的更名屬于正常。
“但如今越來越多炫酷的、奇葩的更名只不過是一些公司為了吸引市場眼球,迎合市場刻意的炒作,這種蹭熱點式的改名行為給市場生態帶來不良的影響。而要防止上市公司通過更名配合別有用心的資金進行股價操縱,監管層對變更申請采取更加嚴厲一些的監管措施,亦在情理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