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運環保(300090.SZ)債務危機還在持續發酵中。12月5日,公司公告稱,因資金周轉困難,致使部分到期債務未能清償。截至目前,公司到期未清償的債務47.27億元。
主營固廢垃圾焚燒處理及垃圾發電的盛運環保,在上市之初業績談不上靚麗但也算穩定,2015年公司迎來高光時刻,營收和凈利潤達到上市以來的最高峰。
但自2018年4月公司第一大股東兼董事長開曉勝宣布辭去董事長開始,盛運環保的問題便接踵而至開始暴露。一方面,上市公司不斷發布涉及欠款訴訟、擔保訴訟、銀行賬戶被凍結、股東股份被輪候凍結的公告;另一方面,上市公司持續巨虧且大量債務逾期,公司面臨退市及破產清算的風險。
到期未清償債務達47億
根據12月5日的公告顯示,盛運環保目前有81筆債務未清償,合計金額高達47.27億元。
對于債務危機的應對,盛運環保表示,目前公司在政府主導下積極尋求其他重組方以及與債權人相關方協商妥善的債務解決辦法,努力達成債務延期、和解方案。同時,公司內部將通過壓縮開支、資產處置、尋求地方政府支持等各項措施全力籌措償債資金,減輕公司資金壓力。
自2018年陷入債務危機至今,因大量債務到期無法清償,涉及多起訴訟,盛運環保主要銀行賬戶被凍結、部分資產被查封凍結。最新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公司累計被凍結賬戶118戶,累計申請凍結金額31.67億元,累計凍結賬戶賬面余額4428.03萬元,公司被凍結銀行賬戶尚無新的解凍情況。
除此之外,盛運環保還有大量的對外擔保和資金被占用。根據最新公告顯示,公司關聯方非經營性占用盛運環保資金16.56億元,經營性占用資金4.85億元,合計21.41億元;其他非關聯方共計占用公司資金15.46億元。但截至2019年11月底,以上款項均未清償,實控人開曉勝也未代為清償。
盲目擴張導致資金鏈斷裂
盛運環保于1995年創立,主營業務是固廢垃圾的焚燒處理及垃圾發電,2010年在深交所上市。2015年之前,盛運環保的業績談不上靚麗,但也算穩健。
2015年,是盛運環保的轉折年,當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6.4億元,凈利潤高達7.4億元,這一數據遠超公司前幾年的凈利潤之和。但盛極必衰,盲目擴張之后,盛運環保迅速走下神壇,并陷入瀕臨破產的窘境。
根據盛運環保歷年的財報數據顯示,2016年,公司凈利潤由最高點的7.4億元斷崖式跌至1.19億元,2017年公司由盈轉虧,且虧損數額高達13.18億元,2018年虧損繼續擴大至31.12億元,截止2019年三季度,公司虧損2.76億元。
公司業績出現急轉直下,還要從公司的轉型開始說起。
上市之初,盛運環保主營輸送機械產品和環保設備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產品為帶式輸送機和干法脫硫除塵一體化尾氣凈化處理設備。2012-2014年,盛運環保分三次收購了北京中科通用能源環保有限責任公司(下稱中科通用)100%股權,開始轉型垃圾發電領域。
2014年年底,公司將持有的盛運重工70%的股權、新疆煤機60%的股權和部分輸送機械相關資產作價3.42億元出售給剛成立不久的關聯方還是潤達機械。2017年3月,公司將盛運重工剩余25.78%的股權以1.06億元的價格轉讓給了潤達機械,徹底剝離了輸送機械業務,開始專注垃圾焚燒領域。
然而,國內垃圾焚燒發電項目基本上是采用BOT模式建設,工程的建設需要多項審核和批準,項目開工的前期時間長,且投資規模巨大,回收周期長。在完成中科通用的收購之后,盛運環保開始在全國范圍內大力發展垃圾發電項目,據悉,盛運環保在2016、2017年年間,公司平均1個月能簽下約2個項目。盲目借債擴張,占用了上市公司大量的資金。
圍繞垃圾發電項目,盛運環保在2016年初定向增發募集了18.32億元,用于償還借款和補充流動資本;此外,公司短期借款從2015年年初的7.67億元增加至2018年年底的12.55億元,長期借款從7億元增加至2018年年末的10億元。
截止2019年三季度,公司的資產負債率已經高達103.89%。
2019年以來,公司經營狀況持續惡化,由于陷入較大債務危機,流動性嚴重不足,公司項目建設基本處于停頓狀態,經營十分困難。
泥足深陷的盛運環保因為2017和2018年公司已經虧損兩年,2019年前三季度公司依然有2.76億元的虧損,扭虧的難度十分大,公司很可能因為連續三年虧損而面臨退市風險。此外,盛運環保的凈資產也由正轉負,截止到2019年第三季度末,其凈資產為-3.99億元,相比2018年末下降329.08%。公司也可能因為凈資產為負面臨退市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