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2日,首批25家科創板上市公司將迎來其首次公開發行網下限售股解禁,以昨日(1月21日)的收盤價來計算,25家公司的1.24億股解禁股將為參與網下發行的機構投資者帶來23.77億元盈利。
業內人士指出,本輪解禁規模的市值占比較小,對于日均成交過百億的科創板影響有限,但仍需關注解禁套現的減持規模較大、盈利性較差的科創公司或受解禁潮的利空影響。
機構收益最高可接近5倍
2019年7月22日,首批25只科創板新股一起登陸上交所,到今日(1月22日)上市正滿半年,其首次公開發行網下限售股將獲得解禁。
整體來看,25家公司解禁股票數量合計達到1.24億股,以1月21日的收盤價來計算,解禁市值達到39.20億元,這筆解禁股占公司目前解禁前流通股本的比例在4%-7%之間。
其中,本次解禁股數量以及解禁市值最大的是中國通號,一共解禁7562.94萬股,按1月21日收盤價計算的解禁市值達到5.55億元。解禁股比例最高的為杭可科技,解禁股占解禁前流通股本的比例為7%,最低的是沃爾德的4.67%。
此次科創板解禁股的持有者,主要為公募基金、企業年金、銀行資管計劃、養老資金等機構。
從收益率來看,截至1月21日收盤,本次解禁的科創板25家上市公司的股價均高于發行價,其中給機構帶來收益最高的是中微公司,該公司當前價格較發行價漲幅達到487.90%,解禁的299.14萬股合計帶來4.23億元的收益。當前股價較發行價漲幅最小的為中國通號的25.47%,解禁股收益最低的則為新光光電的1174.92萬元。
專家:投資者無需過度擔心
在業內人士看來,首批科創板解禁對股價整體影響不大,投資者無需過度擔憂,但仍需警惕解禁公司的業績以及是否存在大量小非股東減持兩種情況。
著名經濟學家宋清輝對中新經緯記者表示,就以往大量解禁后的個股二級市場表現來看,一般情況下,個股的股價會有短期的利空影響,而在市場情緒較低迷的時候,這種負面因素往往會被放大。
“這次首批科創板公司的股份解禁,確實會給相關公司的股價帶來一定的影響。不過投資者也無需過度擔心,在1月份北向資金仍將延續當前凈流入的趨勢下,增量資金的進入可在一定程度上對解禁帶來的減持形成對沖,所以從總量上投資者無需過度擔憂。”宋清輝說道。
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則對中新經緯記者表示,科創板的首批解禁股可能會對板塊的短期走勢帶來一定的壓力,但考慮到此前科創板整體已經調整得比較充分,很多個股甚至出現破發的現象,因此解禁對于科創板股票的影響可能并沒有想象的那么大。
中泰證券則指出,截至17日,科創板總體市值已經突破萬億水平,綜合來看,本輪解禁規模的市值占比較小,對于日均成交過百億的科創板影響有限。但投資者仍需關注解禁套現的減持規模較大、盈利性較差的科創公司,這些公司或將受到解禁潮的利空影響。此外,結合科創板公司業績預披露期來臨,投資者可以甄選業績預喜的基本面表現良好的科創個股。
除了關注科創板業績情況之外,楊德龍還提醒,投資者要注意分清大小非減持,一般來說大非(持有非流通股比例大于等于5%)股東來說,限售股解禁之后,是否減持還需要顧及到公司的經營層面以及對于股價的負面影響,但是對于小非(持有流通股比例小于5%)股東來說就沒有那么多顧慮,因此如果是大批量小非股東限售股解禁,那么投資者應該要非常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