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不意外,開盤之后的安信信托,直接跌停。
截止本文發出,安信已經經歷了三個跌停板;目前安信信托的股價大概在3元左右,比起高峰腰斬都不足以形容其慘烈程度。
一.巨虧35億,退市風險大增
安信的三個跌停板,與自身在2019年錄得的巨虧是對應的。
早在1月23日,安信就發布相關公告宣稱:經過財務部門的初步測算,同上年相比,預計將出現虧損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30億元到-35億元。而歸母扣非凈利潤則達到了-31億元到-36億元,當之無愧的虧損王。
這一數字,再次創下了行業記錄。
退市在即
公開數據現實,2018年安信信托虧損18多億元,扣非凈利潤為-19.97億元,按照A股的規則,連續兩年凈利潤為負的安信信托;或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在公司股票簡稱前冠以“*ST”字樣的處理。
事實上,坊間關于安信信托退市和被接管的討論就一直沒有斷過,就連安信信托自己的公告上都說,如公司2019年度經審計后的凈利潤為連續為負值,根據《上海證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規則》,公司股票將在2019年年度報告披露后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
如果沒什么意外,那么安信信托將成功躋身為信托ST第一股。
二.虧損不斷,討債不停
安信信托面對的,除了投資者的憤怒,監管的問詢,媒體的口誅筆伐以外,還有來自金融同業機構的“集體討債”。
近日安信收到了7份起訴書,涉及金額高達15.36億元,包括湖南高速集團財務公司和三家城商行(長沙、邢臺和營口)。當然這還不是故事的全部,早在去年12月16日安信還收到三份起訴書,其中包括了自貢銀行、上海墨銥資產和交銀國際信托,起訴緣由是安信信托以遠期受讓或出具流動性支持函的形式提供保底承諾。
其中,交銀國際信托訴請判令被告支付原告信托收益轉讓價款4.14億元,利息暫記3722.01萬元,違約金9703.8萬元,自貢銀行訴請支付1.05億元。
要解決安信的問題,恐怕只有引入強大的外力這一條路可走了。
三.安信何以至此?
從2017年的“行業黑馬”到2018年“踩雷高手”,安信信托僅僅用了一年的時間。而面對絕的虧損,安信給出了自己的解釋:
一方面是根據財政部相關規定及有關會計政策,對部分金融資產計提減值準備;另一方面是受行業政策調整及市場等多重因素影響,公司業務收入同比有所下降。
這樣的回答,用甩鍋一詞已經不能解釋了。
一組熟悉的數據,要再次引用一下:截至2019年3季度末,信托業風險項目為1305個,風險資產規模為4611.35億元,信托資產風險率為2.10%。
可見行業總體風險可控,在資管新規、強監管等政策影響下,存量市場規模有所收縮,但并沒出現斷崖式下滑、風險項目也總體平穩。但是和其他信托公司相比,像安信信托這樣違約規模之大,風險上升速度之高以及業績一波三折的情況,實屬罕見。
投資失敗、業務激進、風控失職都是安信巨虧的重要原因,但是背后的水有多深,恐怕只有安信自己知道了。不過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安信信托目前的頹勢大鍋,不能讓行業環境來背。
結束語
百億產品違約,暫時看不到解。
投資者還是自求多福,除非引入強大的外力支援。
否則以安信自身,只能越陷越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