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發稿,蘇寧環球漲停,華熙生物、愛美客、貝泰妮等多股紛紛跟漲。
5月25日早盤,醫美概念盤中大幅拉升,截至發稿,蘇寧環球漲停,華熙生物、愛美客、貝泰妮等多股紛紛跟漲。
近日,多家上市公司擬對醫美行業進行投資,其中不乏跨界并購。
特一藥業5月18日晚間發布公告稱,擬出資1億元設立廣東特美健康科技產業有限公司(暫定),為特一藥業集團的大健康產業投資運營平臺。公司稱,要以公司的中藥產品,如皮膚病血毒丸針對青春痘和金匱腎氣片對治療脫發的臨床研究為契機,大力開發及引進醫美上游品種。
除特一藥業外,麥迪科技近日發布公告表示,公司擬以現金支付方式收購美貝爾集團持有的蘇州美貝爾美容醫院與常熟瑞麗美貝爾醫院各不少于80%的股權,標的公司100%股權初步整體估值合計為2.9億元。
與此同時,作為從事紡織業的公司金發拉比近期也宣布加入醫美投資熱潮。公司發布公告稱,擬以自有資金2.38億元受讓懷化問美企業管理咨詢合伙企業持有的廣東韓妃醫院投資有限公司36%的股權,對應402.35萬元出資。同日發布的另一份公告顯示,除收購醫院資產外,金發拉比還將與韓妃醫美實控人和社會資本設立醫美產業基金,希望尋找優質醫美項目進行投資,基金規模為3億元。
此外,奧園美谷、澳洋健康等多家公司通過并購迅速入局醫美,形成“主營業務+醫美”的跨行布局模式,提升企業價值。
業內人士指出,目前醫美概念炒作此起彼伏,在行業競爭加劇的情況下,具備較高牌照和技術壁壘,擁有較強創新能力和品牌獲客能力的上游頭部企業更值得關注。
天風證券研報指出,顏值經濟推動醫美市場高景氣,醫美接受度進一步提升,2019年中國醫美市場規模超1500億元,增速領先全球,但當前我國醫美滲透率相較于大部分發達國家仍較低,預計在滲透率持續提高下,醫美市場將保持高增,預計2023年有望超3000億元。
國金證券指出,不同于海外以連鎖品牌為主的醫美市場,起步較晚的中國醫美市場大型醫美機構市占率僅約10%。而小型民營醫美機構存在獲客成本偏高、議價權較低等問題,大型連鎖品牌醫美機構優勢顯著,預計連鎖化將成為未來趨勢。
該機構表示,根據中整協數據表明,我國合規開展醫美項目的機構僅占整體行業的12%,未來機構正規化、正規專業醫生需求擴大化、經營產品合法化等因素將促進提升合規醫美服務行業的市場份額,隨著醫美行業的整體擴容和滲透率提升,未來醫美服務行業將迎來高速發展時期。伴隨市場監管的不斷完善和規范程度的提高,醫美行業從產品到服務的“合規替代”將成為趨勢。品牌連鎖的醫美服務機構優勢明顯,有望實現集中度提升,看好這些企業的市場份額不斷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