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錯殺的公用事業股港華燃氣(01083)正在迎來建倉的機會。
8月2日,港華燃氣甫一開盤即呈下跌之勢,最后收盤收跌7.44%。港華燃氣的下跌,或源于中銀國際更改其評級相關,前者將港華燃氣評級下調至“持有”,但令人值得回味的是,中銀國際卻將3月研報中的4.41港元目標價提高到了5.14港元。
投行對于研究標的的見解相異,這是市場的常態;一個上市公司或因為一份研究報告導致股票價格的波動,亦是尋常之事。不過,業績穩健的港華燃氣卻因為一份報告而出現如此大的股票跌幅,其中或有錯殺之嫌。
事實上,今年三月年報后,港華燃氣加強了資本市場溝通,應該不會無的放矢。除卻中國銀行外,根據智通財經APP的統計,自今年3月以來,港華燃氣已獲得超過11家大行的研報覆蓋,這些大行包括:花旗、大摩、大和、匯豐、里昂、中金、華泰、中銀國際、招商證券(600999,股吧)(香港)、申萬宏源(000166,股吧)、安信券商等,此些投行均對港華燃氣未來成長價值予以力挺。
從研報數量來看,券商針對港華燃氣出研報的數目超過20份,從覆蓋的券商量及研報數目而言,均在港股整個公共事業板塊中位居前列。
與此同時,多家券商在過去四個月里針對港華燃氣出爐研報,多次上調港華燃氣目標價。以大和證券為例,其在3月25日、5月11日、6月21日三次上調港華燃氣目標價,三次出價分別為5港元、5.5港元、7.8港元,上調幅度高達56%,而7.8港元的目標價亦為所有券商中最高。
不僅僅是大和,中金、招商證券(香港)亦多次出爐針對港華燃氣的研報。如過去四個月以來,中金公司出爐4份研報,其目標價從4月13日的4.5港元上調至7月13日的6.2港元; 招商證券同樣有4份研報覆蓋,其給予的目標價從4月23日的5.2港元上調至7月15日的7.1港元。
引發大行們一致關注的,是港華燃氣與上海燃氣的交叉持股交易。此前,港華燃氣向上海燃氣增資47億元的協議已于2021年7月9日交割完成。增資協議完成后,港華燃氣及申能集團將分別持有上海燃氣25%及75%股權,與此同時上海燃氣的綜合財務報表也將按權益法入賬。
隨著這一項增資協議的正式完成,意味著這兩大燃氣巨頭于2020年10月27日開始的合作終于“塵埃落定”,后續上海燃氣也將通過反向增持的方式,持有港華燃氣25%的股權,實現真正的“交叉持股,雙向進入”的深度合作。
港華燃氣主席陳永堅對這一入股持以高度評價。在其看來,此次是適逢混改的契機,得以進軍上海,屬稀有項目,“相信再也找不到這般規模的投資”;港華燃氣母公司中華煤氣加上上海燃氣后,年售氣量將達350億立方米,將成為全國最大的售氣集團。
數據顯示,上海燃氣隸屬于申能集團,2020年天然氣供應規模超過90億立方米;港華燃氣及其母公司香港中華煤氣在中國內地運營城市燃氣項目公司逾280個,2020年城市燃氣總售氣量約270億立方米。
購入上海燃氣股權后,中華煤氣連同旗下公司在內地9個省會級城市有項目,客戶群可達4000萬戶,按每戶3人計相當于覆蓋逾億人口;港華所占客戶將由1400萬增至逾2000萬,公司規模將得以迅速提升。
港華燃氣認為,與上海燃氣之戰略性合作將使集團的業務延伸至上海市,此一反應不僅僅是客戶數的大幅增長,同時亦對港華燃氣旗下的高端爐具及廚柜、燃氣保險及其他延伸業務帶來龐大的潛在市場。
同時,依托上海燃氣在長三角的資源、豐富的氣源優勢,港華燃氣將通過江蘇省、浙江省城市燃氣項目企業作為首批下載試點進行合作,進一步延伸資源采購和市場銷售拓展等方面的合作。
從財務角度而言,對上海燃氣的入股將成為重估港華燃氣市值的歷史性事件。
在過去的4年里即2017-2020年中,港華燃氣的凈利潤多在15-16億之間,變動不大,這也間接影響了資本市場對其的認知。
但隨著其與上海燃氣交叉持股的完成,上海燃氣25%權益將會計入,加之從上海燃氣獲得更便宜的氣源、管道輸送優勢等,以及兩者的協同效應,則未來港華燃氣的凈利潤將有大幅增長。
從市盈率的角度來看,目前港華燃氣的市盈率僅為9.94倍,遠低于行業平均16.073倍的市盈率。作為比較,在這個數據上,新奧能源是25倍,中國燃氣為12倍,華潤燃氣為21.36倍。
不僅僅是目前的市盈率,甚至如果考慮到購入上海燃氣股權帶來的權益收購,港華燃氣都是被低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