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8日晚間,凱賽生物(688065.SH)發布2021年半年報。報告期內,凱賽生物實現營業收入10.14億元,同比增長27.83%;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3.26億元,同比增長58.12%;扣非后歸母凈利潤3.06億元,同比增長47.40%;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凈額為3.39億元,同比增長56.65%。
上半年,政府持續推進“碳中和”政策,凱賽生物加速推進在新疆和山西等地的項目建設,其中烏蘇項目已正式投產,并且凱賽生物也加快了對產業鏈下游工程塑料、紡絲、復合材料領域的布局,產品應用場景不斷豐富。
烏蘇生產基地10萬噸生物基聚酰胺生產線正式投產
2020年7月24日,據凱賽生物《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在科創板上市招股意向書》顯示,烏蘇生產基地的生物基聚酰胺生產線尚在進行建設和設備調試。經過1年的建設和調試過程,其半年報顯示,烏蘇生產基地年產5萬噸生物基戊二胺及年產10萬噸生物基聚酰胺生產線已于上半年末開始投料生產,調試產出的生物基戊二胺及在連續和間歇聚合裝置上獲得的生物基聚酰胺產品質量均達到設計指標,下游驗證和推廣加速。
據凱賽生物官網發布的烏蘇生產線投產相關新聞透露,凱賽生物對生物基聚酰胺56產品進行了“全消光-高速-熔體直紡”工藝的驗證,高效制備合格的預取向絲(POY)和全牽伸絲(FDY),取得了理想的實驗效果。該工藝將節省常規切片紡過程中的切粒、切粒干燥、再熔融等環節,可進一步加強凱賽生物聚酰胺56民用絲纖維在產品性能和紡絲成本等方面的競爭優勢。
業內人士指出,萬噸級生物基戊二胺和生物基聚酰胺的順利投產將為山西合成生物產業園項目驗證技術和開拓市場,為產業園的建設打下基礎。
山西項目建設按計劃穩步推進
2020年10月12日,凱賽生物發布公告,擬出資40.1億元與山西轉型綜合改革示范區管理委員會合作,共同在山西轉型綜合改革示范區投資打造“山西合成生物產業生態園區”。
2021年2月,合成生物山西省重點實驗室、山西大學合成生物學學院、山西合成生物研究院在太原揭牌成立,這將為園區提升整體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提供強有力的技術和智力支持。
作為山西省轉型發展的標志性項目,山西合成生物產業生態園區于2020年10月在陽曲縣東黃水鎮開工建設。2021年1月,凱賽生物年產4萬噸生物法癸二酸和年產90萬噸生物基聚酰胺項目在園區開工建設。據此次半年報顯示,目前凱賽生物山西項目(包括研究院設計及建設、設備采購、土建工程等)正在穩步推進中。
山西省委書記林武曾表示:“凱賽生物作為合成生物領域的創新型企業,在做大全產業鏈、帶動產業整體發展上發揮著重要作用”。
秸稈產業化利用取得階段性成果
目前,全球生物制造行業為解決生物化工和糧食安全的矛盾一直在原材料來源上投入大量的研發精力與資金,凱賽生物也在其2020年報中披露,公司三大戰略之一即是生物廢棄物的高效利用,著力突破生物質產業化技術,為更大規模的生物制造解決原料來源問題。
經過近半年的研發,據此次半年報顯示,目前凱賽生物正在開展秸稈處理和應用于乳酸生產的中試實驗。
助力“碳中和” 合成生物前景可期
凱賽生物在合成生物學全產業鏈戰略發展中緊貼國家“碳中和”主題,持續為“碳中和”助力。其中,凱賽生物的生物基戊二胺產品可再生碳含量達100%,系列生物基聚酰胺中可再生碳含量更是高達45%至100%。以戊二胺為原料生產的單位生物基聚酰胺56的碳排放比傳統尼龍6和尼龍66減少一半以上。身為生物合成領導者的凱賽生物對比傳統化工合成行業在碳排放上有巨大的優勢。
凱賽生物堅持以開發生物基新材料、生物廢棄物的產業化利用和建立合成生物學全產業鏈的研發和生產設施,穩步推進凱賽生物的發展并保持行業競爭力。憑借技術優勢始終保持行業領先地位,原材料研發的階段性突破讓凱賽一直處于行業的最前沿,山西合成生物產業生態園的建設也為凱賽生物之后市場規模的擴張打下良好的基礎。
業內人士表示,在“碳中和”的大環境下,隨著凱賽生物不斷在新材料領域的創新性突破和下游領域的布局加快,凱賽生物離實現“致力成為世界生物制造行業的開拓者和領導者”的愿景越來越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