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多只熱門半導體股遭到大股東減持。9月1日盤后,雅克科技(002409,股吧)、萬業企業(600641,股吧)紛紛公告稱,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股份有限公司擬分別減持不超過公司總股本比例的1%、2.1%。值得注意的是,自8月30日以來,已有4只半導體股披露了股東減持計劃。 ]
作為本輪科技行情的領頭羊,半導體板塊自8月以來率先進入調整。Wind數據顯示,8月以來,半導體板塊49只股的平均漲幅為-14.39%、中位數-15.33%,僅4只個股錄得正增長。
與此同時,近日,多只熱門半導體股遭到大股東減持。9月1日盤后,雅克科技(002409.SZ)、萬業企業(600641.SH)紛紛公告稱,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大基金”)擬分別減持不超過公司總股本比例的1%、2.1%。值得注意的是,自8月30日以來,已有4只半導體股披露了股東減持計劃。
此前,三安光電(600703,股吧)(600703.SH)8月31日晚間公告,持股8.469%的大基金擬減持不超過2%公司股份。
30日晚間,存儲芯片龍頭兆易創新(603986,股吧)(603986.SH)控股股東朱一明和一致行動人香港贏富得有限公司擬分別減持不超過總股本的2%和1.21%。今年內,大基金也對兆易創新進行了多次減持。
業內分析人士指出,大基金的減持屬于正常投資退出動作,對股價短期表現有影響,但不改半導體企業的中長期發展邏輯。
半導體板塊回調中繼時,多只股迎來股東密集減持是否意味著板塊年內的高點已過,半導體股又是否還能追?
半導體板塊遭密集減持
近日,雅克科技、萬業企業、三安光電都遭到了大基金不同程度的減持。大基金表示,減持主要因其自身經營管理需要。
多位業內分析人士也對記者表示,大基金對國內半導體產業發展起到了關鍵推動作用,目前一期已經進入投資退出階段,屬于正常的市場化運作,減持不會對半導體企業的中長期基本面形成影響。
具體來看,雅克科技的公告顯示,目前,大基金為公司第三大股東,持有股份數量約2653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5.73%。具體到本次減持計劃,大基金擬以集中競價的方式減持合計不超過約463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比例約為1%。
對于減持原因,大基金表示是出于產業基金自身經營管理需要。公告顯示,大基金減持雅克科技的股份來源為定增配售股。
2018年4月,雅克科技以非公開發行股份的方式購買科美特90%的股權和江蘇先科84.8250%的股權,大基金共計獲配2653.29萬股,斥資5.5億元。
截至最新收盤日,大基金持股雅克科技股份市值為21.5億元,持股三年半浮盈16億元,累計收益率高達291%,對應本次擬減持的市值為3.8億元。
財報顯示,雅克科技主要從事電子材料制造,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8.03億元,同比增長94.16%;實現歸母凈利潤2.42億元,同比增長14.72%。報告期內,雅克科技的半導體化學材料、光刻膠及配套試劑合計實現營收9.3億元,占營收比重51%。
另一邊,國家大基金還計劃減持萬業企業,減持數量不超過公司股份總數的2.1%,即不超過2011.65萬股。截至公告披露日,國家大基金持有公司7.07%股份,為上市公司第三大股東。根據最新收盤價計算,大基金減持市值約4.77億元。
近日,萬業企業的首臺國產集成電路離子注入機通過主流晶圓大廠12英寸廠線驗證,半導體設備國產自主化步伐再進一步。
減持頻現是板塊高點已過的信號?
9月1日,A股市場風格畫風突變——鋰電光伏等前期熱門賽道股全線熄火,基建、消費、金融等低估值藍籌板塊崛起。
半導體板塊內部繼續分化,在8月大幅回調的龍頭股的股價走出小幅度反彈。Wind數據顯示,8月至今,28只半導體股跌超15%,其中18只股回調超20%。兆易創新、立昂微(605358.SH)兩只股跌超30%,士蘭微(600460,股吧)(600460.SH)、華潤微(688396.SH)、捷捷微電(300623,股吧)(300623.SZ)3家IDM龍頭跌逾20%。
股東減持本是一項市場化行為,但在市場風格切換之際、半導體板塊的調整中繼,面對相關個股的密集減持公告,投資者不禁發問:密集減持是否預示著半導體板塊年內的高點已過?中報密集披露的8月,半導體板塊為何沒有走出第二波主升浪?
耀之資產投研部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8月份,中報的陸續發布以及各行業政策引導了8月份整體市場行情。光伏、鋰電、半導體、商品等行業中的優質企業的業績高增長進一步推升了相關股票的上漲。
“前期熱門板塊過高的漲幅所帶來的高估值,也使得高估值個股對風格輪動和整體流動性變得更加敏感。我們預計,新能源汽車、半導體、光伏等行業仍然維持高景氣度,但是過高的估值或將使得部分業績增速不達預期的個股面臨回調風險。市場或將積極尋找景氣高增長的細分賽道。”耀之資產投研部負責人說。
接受記者采訪的多位半導體業內人士指出,本輪半導體板塊上漲行情之初是由行業高景氣度“缺貨漲價”下的業績高增預期推動的,此后產能緊缺的情緒高漲,轉變為由估值推動的上漲邏輯。
記者統計半年報數據顯示,報告期內,49只半導體股的營業收入同比增速平均值和中位數分別為92.37%、65.75%;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速平均值和中位數分別為320.82%、138.57%。從第二季度單季度情況看,龍頭股均延續第一季度的高增長態勢,部分超市場預期。
“7月份,半導體板塊主導了本輪科技行情,資金給出的估值不僅打滿了今年業績預期表現,個別高估值個股甚至透支了未來2~3年的業績增速。半年報正式落地時業績預期差非常小,階段頂部出現,資金有獲利離場的需求。”一位TMT行業分析師對記者說。
目前,全球半導體產能緊缺的現象尚未出現明顯緩解勢頭。記者從多家MCU芯片、LED芯片企業獲悉,許多細分領域的下游需求依然非常旺盛。行業景氣度尚在、二級市場個股卻是回調中繼,下一步投資者該如何布局半導體板塊?
“在這輪半導體產能的供需錯配期間,有些企業是‘短視’賺產品漲價的快錢,有些則是謀長遠。‘缺貨漲價’周期之下,半導體企業實現業績高增相對容易,因此營收與凈利潤增速絕對值不能成為主要考量因素。”上述分析師說。
在他看來,結合銷售收入、產品銷售數量、產能利用率3個指標的相對增速,才能初步判斷個股是否真實受益本輪半導體超級周期。
“若營收、凈利增速與整體產品銷量、產量的背離程度較大,企業賺的可能只是產品漲價的錢。隨著供需錯配緩和,這些企業的業績增速會被迅速打回原形。而籌謀長遠發展的半導體企業,在‘量價齊升’過程中的管理、規模、客戶多維度優勢為中長期發展形成良好支撐。”該分析師補充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