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截至9月1日,北向資金已連續八個交易日呈現凈流入狀態,總計凈流入337.19億元。 ]
截至9月1日,北向資金已連續八個交易日呈現凈流入狀態,總計凈流入337.19億元,9月1日全天凈流入76.88億元。
市場也開始顯現風格切換的跡象。一邊是聚集藍籌股的上證50指數在筑底后大幅反彈,昨日大漲2.19%;另一邊是聚齊中小值景氣股的中證500指數、中證1000指數陷入回調,昨日分別下跌0.86%和1.57%。
多位接受記者采訪的中、外資機構投資經理表示,此前以鋰電池、光伏等行業為代表的成長股大漲,以鋼鐵、煤炭為代表的周期股也曾獨領風騷。接下來,機會可能會輪動到低估值股票。春節至今持續回調的食品飲料等部分消費行業已跌近30%,未來消費行業有望分化,有業績的消費股將止跌反彈。
北向買買買,上證50大爆發
7月以來,港股和中概股進一步破位下行。同時,鑒于四季度美聯儲縮表的可能性攀升,使得更易于受到資金進出擾動的離岸市場風險偏好急劇下行。
前兩周, A股、港股雙雙下挫。8月19日和8月20日兩日北向資金遭賣出超百億,分別流出107.83億元和108.16億元。然而至23日起北向資金連續 8個交易日都在買買買。
此前接受第一財經采訪的國際資管機構投資經理提及,對于全球投資組合,可能會稍微降低離岸中國市場的頭寸,轉配其他新興市場。但對于專注中國的組合,更多考慮降低離岸互聯網、教育板塊的倉位,轉為增持港股的“國潮崛起”等概念,同時也將提升對在岸A股的持倉比例。
近兩周以來,境外資金持續大幅流入A股市場。9月1日,上證50成份股大獲青睞。滬深港通十大成交活躍股顯示,韋爾股份(603501,股吧)、中信證券(600030,股吧)、伊利股份(600887,股吧)、招商銀行、中國中車(601766,股吧)等凈買入額居前。
據記者統計,上證50指數年初以來跌幅13.13%,中證500指數則大漲10.96%。至此,“跌跌不休”的大盤藍籌是否將醞釀大反彈?
中航信托宏觀策略總監吳照銀對記者表示,景氣股預期打滿,而大宗商品價格下跌將導上半年表現良好的周期股出現曲折,機會可能會輪動到低估值股票。以銀行為代表的低估值股票具備較高的分紅收益率,銀行經營業績穩健,利潤穩步增長,投資收益可靠。當前,跌破凈值的銀行股比比皆是,部分銀行股票市凈率甚至不足0.5,部分銀行股股息率已經超過6%。因此,對于低風險、低收益目標的資金而言,以銀行為代表的低估值股票是不錯的配置標的。
此前,他也提及,證券行業進入布局區間(不過近期券商已經出現一輪大漲)。邏輯在于,兩市成交量破萬億的局面持續多時,而且年初至今雖然證券公司業務凈收入保持兩位數增速,其中投行業務、資管業務表現優異,但上半年二級市場走勢不佳,上半年證券指數下跌11.04%,7月再度下跌8.17%。當前,資本市場改革已成國家戰略,科創板、注冊制等改革成效顯著,同時監管層大力推動資本市場對外開放,證券行業迎來發展機遇。財富管理、投顧等業務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良機,資管產品有望集中爆發,增厚企業業績。
環懿董事長、投資總監高杉則對記者表示,上證50里的中字頭企業可能因為估值低、股息高和市值考核等原因,存在價值重估的機會。
在他看來,中長期成長方向的景氣賽道行情仍需要關注,但超額收益下降。“像光伏行業,海外市場也的確相當景氣,且目前能夠拿到的第四季度搶裝的數據似乎不亞于去年,但預期完全打滿后,整個板塊從阿爾法(超額收益)行情變為貝塔行情,首先就是硅料未如預期價格回落,光伏玻璃也出現了一定的漲價,小的一些化學品也漲價。只有組件無法漲價,只是下游市場開始接受了當前組件價格。”
大跌后消費行業有望分化
事實上,消費板塊是今年受沖擊較為劇烈的部分。在風格切換下,消費是否有望估值修復?
吳照銀對記者提及,消費行業將分化,股價走勢取決于業績好壞。春節至今,食品飲料等消費行業持續調整,資金持續流出。調整至此,部分行業跌幅接近30%。
無獨有偶,高杉對記者提及,消費的確可能分化,就此前跌幅較大的白酒而言,“高端白酒問題不大,盈利基本面并未出現嚴重惡化,只是‘醬酒熱’不宜過度炒作,未來可能出現產能無序擴張。” 此外,他認為,經歷了去年疫情下“躺著賺錢”行情的部分食品企業,部分標的盈利兩年連續增速超20%~25%,股價卻打對折,這些有望迎來估值重塑。同時,部分小家電也有望反彈。
瑞銀證券A股分析師孟磊也對記者表示,長期對于白酒相關公司比較有信心的投資者,可以在四季度開始介入。市場有望迎來風格切換。
同時,機構開始關注近期被錯殺的行業,醫藥行業也是今年受重挫的板塊。高杉提及,例如安徽對診斷試劑的集采事件,“我們了解安徽診斷試劑集的最新情況是,在腫瘤標志物談判中,羅氏沒參與,雅培西門子參與,國產邁瑞、新產業等亦參加。價格國產大概20%~25%限價,進口25%~30%限價,不同產品限價比例并不相同。這意味著,極端情況下,如果國產品牌最終以目前收費20%的價格入圍,進口品牌以目前收費的30%價格入圍,那么進口品牌的價格就比國產品牌的價格要高出50%。如果國產廠家貼著限價入圍,不會影響出廠價,而如果羅氏腫瘤標志物棄標(市占率60%),這塊市場的釋放將利好‘國產替代’,可能給國產的部分優質廠商帶來一次較大的機會,股價已經嚴重超跌。”
此外,四季度還需關注的事件就是,以MSCI中國A50互聯互通指數為底層標的的期貨即將推出。日前港交所表示,與MSCI合作推出的上述A股期貨產品將于今年10月18日推出,MSCI近期也向記者提供了這50個成份股的名單。對于布局中國的海外投資者來說,這些成份股無疑將成為最受關注的標的,且A股指數期貨產品出爐意味著外資對沖風險的工具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