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頂“半導體設備商國內五強”的光環,拓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拓荊科技”)近三年來營收穩步增長,核心產品PECVD設備量價齊升,但凈利潤仍處于虧損中,這主要源于公司產品驗證周期長、研發投入高。
此次拓荊科技沖擊科創板,擬募資約10億元,將投資于高端半導體設備擴產項目、先進半導體設備的技術研發與改進項目、ALD設備研發與產業化項目,并補充流動資金。
拓荊科技有何優勢與不足?記者發現,公司PECVD設備推出較早,下游市場應用豐富,國內市場趨于成熟,未來發展空間廣闊;而由于大單品在營收中占比近100%,導致前五大客戶集中,應收賬款與存貨均占比較高。
近日,拓荊科技科創板上市申請審核狀態更新為“已問詢”。
PECVD設備龍頭 股權分散無實控人
集成電路制造分為前道晶圓加工和后道封裝測試環節。其中,前道工藝包括刻蝕、沉積、涂膠、熱處理、清洗等,需要用到大量的半導體設備,且對設備精度要求極高。
根據不同的應用,薄膜沉積演化出了PECVD、ALD等不同設備,其中PECVD占整體薄膜沉積設備市場的33%。在該細分領域里,拓荊科技成為“佼佼者”。
公開資料顯示,拓荊科技成立于2010年4月,主要從事高端半導體專用設備的研發、生產、銷售和技術服務,產品包括等離子體增強化學氣相沉積(PECVD)設備、原子層沉積(ALD)設備和次常壓化學氣相沉積(SACVD)設備三個產品系列;主要客戶包括中芯國際、長江存儲科技有限責任公司、華虹集團等集成電路制造企業。
由于半導體設備前期研發投入較高,拓荊科技在發展過程中引進了較多的投資機構,這使得其股權較為分散。
目前,公司無控股股東和實際控制人,國家大基金為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為26.48%;第二大、第三大股東為國投科技成果轉化創業投資基金企業、中微公司(688012,股吧),持股比例為18.23%、11.2%。
值得一提的是,為了籌措增資款,董事姜謙與7名自然人股東以及11個共青城員工持股平臺形成一致行動人,合計持股比例為15.2%。其中,7家員工持股平臺將其所持有的966萬股質押,已涉及該公司近八成在職員工。
據中國裁判文書網,公司股東潤揚嘉禾與共青城存在訴訟糾紛。根據潤揚嘉禾的表述,共青城導致潤揚嘉禾未能完成私募基金備案,經其他合伙人一致同意將共青城除名。而共青城則要求潤揚嘉禾返還拓荊科技2.9%的股份。
目前,因雙方對簿公堂,潤揚嘉禾所持有的6.57%股份被凍結。
營收穩步增長 凈利潤虧損收窄
拓荊科技在研發方面一直投入不菲。2018年至2020年(下稱“報告期內”),公司研發費用分別為1.08億元、7431.87萬元、1.23億元,在營收中占比152.8%、29.6%、28.2%。
這也賦予了公司“高端基因”。招股書顯示,拓荊科技先后四次承擔國家重大科技專項/課題,2016年、2017年、2019年三度被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評為“中國半導體設備五強企業”。
不過,公司的研發優勢與盈利能力暫時不相匹配。最近三年一期報告期,其毛利率分別為31.67%、31.85%、34.06%、30%,在行業內排名中等偏下;半導體行業上市公司2020年毛利率中位數為35%。
近年來,拓荊科技營業收入增長較快。2018年至2020年分別為7064.4萬元、2.51億元、4.36億元。這是基于半導體行業景氣度的持續提升,下游晶圓廠的需求增加,晶圓制造廠商更加注重供應鏈安全和成本控制。
銷量方面,近三年來,拓荊科技PECVD設備量價齊升;銷量分別為4臺、19臺和31臺,平均銷售單價從1292萬元升至1349萬元。
但截至目前公司尚未扭虧。數據顯示,報告期內,拓荊科技凈利潤分別為-1.03億元、-1936.64萬元、-1170萬元,虧損逐年收窄。
除前期研發投入較大之外,驗收周期長也對盈利造成一定影響。招股書顯示,對于新客戶的首臺訂單或新工藝訂單設備,整個流程可能需要6-24個月甚至更長時間;而對于重復訂單設備,從出貨到設備驗收通常也需要3-24個月的時間。若公司產品驗收周期延長,其收入確認將有所延遲。
拓荊科技還表示,若未來政府補助力度減弱,業績將進一步受到影響。報告期內,公司計入其他收益的政府補助金額分別為4691.5萬元、4326.3萬元、5096萬元,在營收中占比66.4%、17%、11.7%
至于何時能夠實現盈利,根據已發出機臺和在手訂單情況,拓荊科技預計能在2021年度完成40臺以上薄膜沉積設備的銷售,實現營業收入5.5億元以上,并實現盈利。
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公司僅達成了目標營收的零頭。營收與歸母凈利潤分別為5774萬元、-1058.92萬元,其中政府補助為1427.8萬元。
短期償債能力方面,拓荊科技處于安全區間。截至一季度末,公司貨幣資金達到9.21億元,一年內到期的短期借款為0。資產負債率41.4%;流動比率與速動比率為3.37與2.08,高于正常值。
行業步入高景氣階段券商看好公司未來
從其所在的行業發展來看,未來拓荊科技仍有較大的上升空間。
目前,全球半導體設備市場由五大廠商主導,其中三家廠商總部位于美國。數據顯示,ASML、AMAT、LAMResearch、TEL、KLA五大廠商2020年半導體設備收入共計550億美元,占全球市場約71%。
從市場格局來看,國產半導體設備供需差距較大,據SEMI數據,2014—2019年,我國供給自給率一直低于8%,國產化率仍處于較低水平;半導體設備細分市場集中度較高,前三甲份額往往高于90%,主要參與廠商通常不到5家。
由于技術差距及壟斷格局,現階段半導體設備國產化率較低,但這同時也意味著廣闊的國產替代空間。2020年中國大陸半導體設備市場規模首次位居全球第一,達到181億美元,同比增長35.1%,占比26.2%。
在當前半導體行業缺芯潮之下,各大半導體代工廠商正在持續地擴充產能。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預測,全球半導體廠商將在今年年底前開始建設19座新的高產能晶圓廠,并在2022年再開工建設10座。
機構觀點認為,大量晶圓廠的擴建、投產,將帶動上游半導體設備需求增長。在國產替代和下游擴產雙邏輯驅動下,看好拓荊科技未來發展前景。
中銀國際證券在研報中指出,作為國內稀缺的12 英寸PECVD、SACVD、ALD 設備企業,拓荊科技近年來的高成長性代表著國內工藝設備龍頭的再次步入成熟,且國內市場需求旺盛。受益于全球半導體高景氣和制程進步帶來工序增加,薄膜沉積設備需求迎來持續提升,且拓荊科技有望在國際巨頭壟斷局面中進一步提升市場份額。
與此同時,拓荊科技也將面臨更激烈的競爭環境。招股書中披露的國內同行業上市公司有中微公司、芯源微、華海清科、盛美股份。
受益于半導體行業景氣度的提升,上述公司2020年的營收均呈現同比增長,其中營收最高的為中微公司22.73億元;營收同比增幅最大的為華海清科,同比增長83%。拓荊科技營收排名中等。
歸母凈利潤方面,除拓荊科技小幅虧損外,其余可比公司的歸母凈利潤均為正;從毛利率來看,拓荊科技排名倒數第一,而其研發投入在其中排名中等。
客戶集中度較高 應收賬款與存貨問題待解
相比于同行,拓荊科技的競爭劣勢還在于產品單一。招股書表示,公司PECVD設備推出較早,ALD、SACVD均處于市場開拓階段,形成批量銷售需經過不同客戶的驗證,目前銷售金額較少。
PECVD設備是拓荊科技最主要收入來源。2018年至2020年,該產品銷售收入為5170.3萬元、2.5億元、4.2億元,占主營業務收入比重為78%、100%、97.55%;今年一季度其在營收中占比達到100%。
大單品依賴,疊加下游集成電路行業集中度高,拓荊科技客戶集中度較高。報告期內,前五大客戶在營收中占比分別為100%、84.02%、83.78%。
而由此產生的議價權問題也帶來了一定風險。最近三年,公司應收賬款余額分別為 6540.8萬元、13476.8萬元、7406.55萬元,在營收中占比 92.59%、53.64%和17%,逐漸收窄。
與此同時,公司產品需要經歷較長的驗證過程,其存貨已從2019年的3.5億元增加到2020年的5.2億元,今年一季度達到6.6億元,在流動資產中占比40%左右,其中發出商品是最主要的組成部分,最新占比約70%。
對此,拓荊科技表示,如果未來這些發出商品在客戶端試運行未能驗收通過而被退回,可能導致存貨積壓,以及出現補充計提存貨跌價準備的情況,從而影響公司的流動資金及盈利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