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中匯集團(00382)發布2021財年年度業績,實現收入約12.52億元,同比增長56.4%,毛利6.31億元,同比增長59.2%,而歸母經調整凈利潤為4.6億元,同比增長48.7%。2020/2021學年,該公司擁有在校生61,829名,同比增長74.4%。董事會建議派發末期股息每股8.4港仙,全年分紅比率30%。
四川并購學校業績貢獻日益凸顯
此次業績并表了年初收購的城市職業學院和城市技師學院的8個月的業績,根據公司業績會分享,四川兩所學校貢獻8個月主營業務收入約2.44億,其中城市職業學院學費約1.3億,城市技師學院學費約5,300萬,及住宿費約1,100萬及非學歷業務約5,000萬。此外亦有接近3,000萬的其他收入;四川學校貢獻8個月利潤約1.15億。預估全年利潤,對應收購對價15億元的的PE水平不到10倍,展望其未來幾年業績仍然有不錯的上升空間。
原有業務依舊維持強勁增長趨勢
憑借高水平高質量的特色辦學,嵌入國際化教學服務,中匯集團原有業務(主要為華商學院和華商職業學院)學生人數和學費水平逐年提升,業績增長依然依舊非常強勁,記者了解到,剔除四川學校并表的業績,原有業務的利潤增速高達30%,強勁的內生增長是該公司業績持續增長的核心。華商學院和華商職業學院在校生及學費均穩步增長,近三個學年在校生人數復合增長率分別為5%和18.32%,報告期內,在校生人數同比增長10.7%。華商學院學費區間增長12-27%,華商職業學院為9%-14%。
值得一提的是,新建的校區將成為內生增長的主力,廣東學校肇慶四會和江門新會校區全部投入使用后將釋放超過4萬的學生容量,疊加增城校區總容量接近8萬,以廣東兩所學校2020/2021學年在校生算,還有一倍的增長空間。當然,該公司內生實力不是靠簡單的“新建”就可以,需要外部拉力和內部吸力。
行業及區域政策全面利好中匯集團業務
外部拉力主要政策驅動,政策鼓勵民辦職業教育投資,2020-2021年間頻繁發布相關的支持文件。今年10月份發布《關于推動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指出2025年,職業本科教育招生規模不低于高等職業教育招生規模的10%,以2019年數據看該指標僅為0.6%,發展空間很大。而中匯集團8所學校均是職業教育,且所處辦學區域均為職業教育發展的沃土,相信有行業政策和區域政策全面利好的加持,中匯集團的業務將會加速高質量拓展。
中匯集團教育品牌效應日益凸顯
內部吸力為中匯集團旗下學校本身的優勢,堅持高合規高質量的特色辦學,疊加緊貼市場以及與行業龍頭企業(比如華為、百度、金蝶、商湯等)強強聯合深度布局國家所需人才的各個領域(比如大健康,大數據,人工智能等),中匯集團旗下學校取得了不少的成果。記者了解到,華商學院及華商職業學院均為廣東省排名前列的民辦院校,其中華商學院獲批碩士學位授予立項建設單位,是廣東省首批8所民辦院校之一;華商職業學院從今年9月招生情況來看,超出7,000名學生報道,報道人數位列廣東省同類型院校第一,過去幾年的報到率均維持在前三的水平。
而四川學校也很強, 城市職業學院2020中國民辦高職高專綜合實力四川省第一,同時 也是十三五規劃升本院校,辦學條件早已達到本科水平,招生規模、學費標準均保持省內同類院校前列。2018年增設的城市技師學院經過了僅3年的發展,學生規模已經接近 1.2萬人,主要得益于清晰的升學通道和優質的辦學口碑,更重要的是它很好的為城市職業學院輸送了生源。
在外部拉力和內部吸力下,展望2022財年及后數年,旗下業務通過內生外延和輕重并行,預計該公司維持已有業務高質量穩健發展之外,還將積極落地符合職業教育發展趨勢的新項目,疊加四川學校并表效益增加,同時華商學院轉設后學籍管理費的遞減也將于22財年開始釋放,以及非學歷業務也有望逐年有可觀的增長,多項增長驅動力有望在未來數年帶給公司強勁的業績增長。該公司市值近月來持續筑底,而近一周有啟動跡象,投資者可留意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