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1日,中藥板塊大幅高開,領漲兩市。截至發稿,精華制藥、同仁堂、華潤三九等4股漲停,龍津藥業、新天藥業等多股紛紛跟漲。
12月30日,國家藥監局等八部門聯合印發《“十四五”國家藥品安全及促進高質量發展規劃》提出,“十四五”期末,中藥傳承創新發展邁出新步伐,中醫藥理論、人用經驗和臨床試驗相結合的審評證據體系初步建立,逐步探索建立符合中藥特點的安全性評價方法和標準體系,中藥現代監管體系更加健全。
今年以來,中藥創新研發正在快速崛起。據中國證券報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國家藥監局共計11個中藥新藥獲批上市,包括康緣藥業的銀翹清熱片、以嶺制藥的解郁除煩膠囊等,成為近5年來獲批中藥新藥最多的一年。
此外,今年以來,中醫藥行業重磅支持政策頻發。2021年2月國務院印發《關于加快中醫藥特色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6月30日國家衛健委等部委聯合制定《關于進一步加強綜合醫院中醫藥工作推動中西醫協同發展的意見》;7月7日五部門共同制定《中醫藥文化傳播行動實施方案(2021-2025年)》。
中信證券認為,在醫藥板塊年末CXO等高估值板塊持續回調的時候,中藥板塊作為低估值的避風港,價值得以凸顯。短期中醫藥板塊看藥品漲價等邏輯,中長期將持續受益于政策推動、創新研發以及消費升級。
國金證券指出,有關政策不斷推動中西醫協調發展,為中醫藥行業營造了更優異的成長環境。中成藥等產品納入集采范圍,有望促進中醫藥進院、拓寬放量渠道。此外,中醫藥產業對上游中藥原材料的依賴性強,隨著對中藥材監管的趨嚴及其價格的上漲,將增加中藥企業的成本壓力。中藥由于其在OTC類別中的明顯優勢,其主要銷售渠道集中在零售端及自營而非,僅少部分被納入集采名單,在市場需求及藥店端的重視雙拉動下,具備較高的價格維護能力。
同時,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加劇,慢性病患者基數不斷擴大,對中藥的剛性需求持續增長。同時,居民消費結構升級、可支配收入提升,受疫情影響健康管理意識大幅度提升,居民對預防和治療疾病的需求上升。中醫藥在抗擊新冠疫情進程中發揮重要作用,同時中醫藥行業監管規范不斷加強,中醫藥創新發展和消費升級空間廣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