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多個抗病毒治療藥物被寫入最新一版新冠診療方案,這些藥物涉及的相關生產、銷售環節上市公司,受到投資者極大關注,截至3月16日收盤,相關個股迎來上漲。
值得注意的是,涉足新冠藥物藥物原料生產環節的個股,也受到投資者熱捧。盡管上述涉及的部分藥物還未在中國大陸市場實現銷售,但卻依然難擋投資者熱情。業內人士提醒,新冠藥物市場化關系到防疫政策和措施,具體銷售前景還未完全明朗,警惕盲目跟風炒作。
新冠藥物概念股飆升
受到診療方案的利好因素影響,此次列入方案的藥品所涉及的相關生產及銷售類上市公司股價大多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上漲。
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NMPA)官網顯示,輝瑞新冠病毒治療藥物PAXLOVID(帕羅韋德)已按照藥品特別審批程序,進行了應急審評審批,并于2月11日附條件批準進口注冊。
輝瑞中國方面稱,PAXLOVID™為口服小分子新冠病毒治療藥物,用于治療成人伴有進展為重癥高風險因素的輕至中度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例如伴有高齡、慢性腎臟疾病、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慢性肺病等重癥高風險因素的患者。
作為獲得PAXLOVID大陸地區2022年銷售權的企業,中國醫藥(600056.SH)3月16日再度漲停,報收于27.49元/股,逼近歷史高點(27.82元/股),最近11個交易日錄得8個漲停,累計漲幅高達147.66%。
利托那韋是PAXLOVID組成之一。利托那韋原研廠商是美國艾伯維,港股上市公司歌禮制藥-B(01672.HK)聲稱其使用高端制劑技術,大幅提高難溶性利托那韋在人體內的生物利用度,從而達到與原研藥在人體中的生物等效性。2021年9月,歌禮制藥利托那韋在國內獲批上市。
2022年1月3日,歌禮制藥宣布,口服利托那韋片年產能已擴大至1億片,未來根據市場需求可以進一步快速擴大。3月13日,歌禮制藥繼續公告增產計劃,已將利托那韋口服片年產能進一步擴大至約5.3億片,以滿足國內和全球日益增長的潛在需求。公司已采取多項措施擴大利托那韋年產能,包括在其全資附屬公司歌禮藥業(浙江)有限公司的生產基地增添關鍵設備等。
或許是在新冠診療方案的刺激下,3月16日開盤,截至9時20分,歌禮制藥上漲10.03%,報價3.84港元,成交額72.19萬。此后快速上漲,盤中最大漲幅超過26%。截至當天收盤,歌禮制藥報收4.280港元,上漲0.790港元,漲幅22.64%。
另外,此次被寫入診療方案的安巴韋單抗/羅米司韋單抗聯合療法,正是騰盛博藥-B(02137.HK)的產品,2021年12月8日獲國家藥監局(NMPA)上市批準,用于治療輕型和普通型且伴有進展為重型(包括住院或死亡)高風險因素的成人和青少年(12-17歲,體重≥40kg)新型冠狀病毒感染(COVID-19)患者。其中青少年(12-17歲,體重≥40kg)適應癥人群為附條件批準。
3月16日開盤,騰盛博藥也迎來上漲,盤初拉升一度暴漲36%至11.4港元。截至當天收盤,騰盛博藥報收10.140港元,上漲1.760港元,漲幅21.00%。
在歌禮制藥和騰盛博藥的領銜下,港股市場新冠特效藥概念股集體高開。截至3月16日收盤,開拓藥業-B(09939.HK)報收9.870港元,上漲1.07港元,漲幅12.16%;君實生物(01877.HK)報收50.300港元,上漲2港元,漲幅4.14%;先聲藥業(02096.HK)報收8.970港元,上漲0.82港元,漲幅10.06%。
而在此之前,港股市場相關個股表現卻是“不盡如人意”,歌禮制藥和騰盛博藥-B則持續震蕩下跌。騰盛博藥方面,從2021年12月8日,該公司的中和抗體聯合治療藥物注冊申請獲得應急批準以來,該公司股價已經腰斬,從最高的48港元跌至2022年1月中旬的不到23港元。今年1月至3月,騰盛博藥的股價持續震蕩下跌,跌至3月15日的8.3元左右,好在3月16日出現反轉。
新冠藥物原料類個股被熱炒
近期,廣東、上海、吉林和浙江等多地疫情猛然抬頭,這番疫情“倒春寒”令人頗感意外,而資本市場的新冠藥物產業鏈原料或者醫藥中間體(用于藥品合成工藝過程中的一些化工原料或化工產品,作者注)環節涉足的個股卻出現異動,這其中也不乏缺乏冷靜的投資者扎堆。
頗受爭議的還屬特色原料藥生產商美諾華(603538.SH),這家上市公司近7個交易日斬獲6個漲停板,Wind數據顯示,美諾華的股價由3月1日的收盤價31.07元漲至3月16日收盤價59.83元。
從基本面來看,美諾華是一家專業從事特色原料藥和成品藥研發、生產與銷售的醫藥制造企業。經公司自查,其目前生產經營情況正常,內外部經營環境、主營業務均未發生重大變化,也無其他應披露而未披露的重大信息。
2021年第三季度報告顯示,2021年1-9月,公司實現營收9.19·億元,同比下降3.18%;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35億元,同比下降4.04%。
近期,在生產新冠藥物中間體的傳聞之下,美諾華股價受到市場投資者扎堆。此前美諾華公告,公司股票于3月4日、3月7日、3月8日、3月9日、3月10日、3月11日連續6個交易日漲停,收盤價格漲幅偏離值累計超過20%,短期漲幅高于同行業漲幅及上證指數。
此前的3月9日,美諾華公告回應媒體報道、市場傳聞以及熱點概念情況時稱,近期,有投資者關注“公司是否涉及SM1、SM2、T17、PF-07321332相關中間體產品”,經核實,公司目前中間體產品SM1、SM2均已實現商業化生產,但營收占比較小,對公司業績不構成重大影響,“公司目前所承接的訂單不涉及T17、PF-07321332。公司正在推進國際MPP授權申請,但截至該公告提交日尚未獲得相關授權,后續能否取得授權尚存在較大不確定性。”
3月10日收盤,美諾華報收于44.07元,上漲10.01%,已連續漲停3天;3月11日繼續漲停,報收于48.48元;3月14日,美諾華盤中漲停,報53.33元。
這還未完。3月15日,美諾華公告稱,控股子公司宣城美諾華藥業有限公司收到宣城高新區管委會出具的“年產60噸抗新冠藥奈瑪特韋原料藥及其關鍵中間體新建項目”備案表。
新冠藥奈瑪特韋,與輝瑞公司相關。2022年2月11日,國家藥監局附條件批準輝瑞公司新冠病毒治療藥物奈瑪特韋片/利托那韋片組合包裝 (即Paxlovid)進口注冊。而在美諾華的上述公告中,并未見到輝瑞公司的字眼。
美諾華稱,公司奈瑪特韋(原料藥)目前處于實驗室研發階段,后續仍需進行中試規模的生產工藝驗證等工作,可能存在工藝研發失敗、注冊申報失敗等風險,能否實現商業化生產存在不確定性。
“項目僅完成備案,尚需依法辦理規劃、土地、環保、安全、能評、消防等各項審批手續,嚴格落實相關要求后方可開工建設。存在未獲政府有關部門審批通過、通過審批但耗時較長等風險。”美諾華稱,目前尚處于籌備階段,設備安裝調試、試生產等環節耗時存在不確定性風險。
即使如此,3月16日,美諾華股價繼續飆紅,截至收盤上漲4.83元,漲幅8.78%,公司總市值達72.37億元。
疫情發生兩年多至今,新冠藥物板塊的邏輯一直受到市場認可,但業內人士提醒,在概念股普漲的同時,需警惕“偽新冠藥物”概念股炒作。
股價漲卻不見訂單
一位新冠藥物概念股投資者告訴記者,中國醫藥或許是目前市場“最大贏家”,因為這只股票從3月初以來,股價至今已翻倍,而新冠藥物訂單卻不見“蹤影”。
此次并不是中國醫藥股價首次異動。從與輝瑞合作消息在市場流傳,到中國醫藥公告證實,3月初至今整整半個月以來,該股走出了一波曲線上升的路徑。
進入3月,中國醫藥股價接連出現異動,該股在3月1日、2日、3日連續三個交易日內日收盤價格漲幅偏離值累計超過20%,股價波動幅度較大。
3月5日,中國醫藥對外發布相關傳聞的風險提示公告,公司關注到市場近期有公司與某跨國制藥公司新冠病毒治療藥物合作事宜的傳聞,目前相關事項正在溝通洽談中,但協議具體條款以及能否順利簽署尚存在不確定性。雖然是風險提示,但中國醫藥在公告中已承認“正在溝通洽談。”
即使如此,依然擋不住投資者熱情。中國醫藥稱,公司股票自3月2日至3月7日,已經連續四個交易日漲停。3月9日,中國醫藥對外公告確認,當天與輝瑞公司簽訂協議,將在協議期內(2022 年度)負責輝瑞公司新冠病毒治療藥物PAXLOVID™在中國大陸市場的商業運營。
3月16日晚間,中國醫藥發布風險提示公告稱,公司股票自2022年3月2日至2022 年3月16日,11個交易日中有8次漲停,股價累計漲幅為147.66%,并已四次觸及股票交易異常波動的情形。截至3月16日收盤,經查詢 Wind 資訊,醫藥流通業市盈率(TTM)中位值為15.35, 公司市盈率(TTM)為32.34,已明顯高于同行業的市盈率。
中國醫藥主營業務包括醫藥工業、醫藥商業及國際貿易等,2021年度業績預減,最近的業績預告顯示,2021年年度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3億元到7億元,與上年同期相比減少77%到47%;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非凈利潤為2.5億元到6.5億元,與上年同期相比減少79%到45%。
即使如此,3月15日,中國醫藥逆勢大漲8.56%,報收于24.99元,換手率25.24%。盤后數據顯示,今日兩機構合計買入2.82億元,滬股通買入1.02億元并賣出6087萬元。
“產品的最終使用及銷售情況受疫情防控等因素影響存在較大不確定性,且預計相關業務規模占公司整體業務量比重較小,對公司近期經營業績無重大影響。”中國醫藥此前表示。
可是最近,中國醫藥儼然成為資本市場熱門追捧對象。在上述3月9日與輝瑞合作協議公布后,連續幾天,中國醫藥的股價持續上漲。回顧整個3月初至今,中國醫藥股價漲幅較大。3月15日晚間,中國醫藥稱,公司股票自3月2日至3月15日,10個交易日中已有7次漲停,股價累計漲幅為125.14%,并已第四次觸及股票交易異常波動的情形。
雖然拿到了2022年在中國大陸的經銷權,但目前還未見有上述PAXLOVID在大陸上市的進一步消息,倒是香港市場存在供貨。據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3月15日公報,首批新冠口服抗病毒藥物PAXLOVID已于3月14日運抵香港,并于3月15日送往醫院管理局使用。但這顯然與中國醫藥既定的協議供貨范圍無關。“我們只負責大陸市場,不包括中國香港、澳門、臺灣地區。”中國醫藥董秘辦人士表示,目前在大陸市場是否有具體的銷售訂單還不清楚。
記者試圖從輝瑞中國方面了解上述藥物的產能以及在中國大陸地區的銷售和價格等信息。3月16日,輝瑞中國方面回應記者稱,“目前關于這款藥沒有進一步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