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報披露只剩下最后一個月時間,部分上市公司卻連審計機構都沒找到。
最新的例子是*ST昌魚。該公司3月30日公告稱,正在落實聘請年審會計師,并將加快選聘進程,按期披露年報。今年1月底,已經確定的會計師事務所突然辭任后,該公司至今沒有找到審計機構。
*ST昌魚并不是唯一個案。稍早前,未名醫藥(002581.SZ)更是聲稱,管理層接觸了十多家審計機構,但無一愿意接受邀請。
除了上述兩家公司,還有部分上市公司因為不同的原因,在預約年報披露時間臨近時,卻突然出現審計機構辭任、變更。有的目前雖已找到接手審計師,但卻仍有待股東大會表決。
找不到年報審計機構的上市公司,不少都是面臨退市的ST公司。有一些公司雖然沒有被ST,但普遍存在違規擔保、資金占用等違規行為。這些公司原任計機構辭任后,一些成立時間段、業務規模小,甚至沒有上市公司審計經歷的會計師事務所,開始試圖填補空缺。
年報披露臨近找不到審計機構
按預約時間,*ST昌魚2021年年報披露時間為4月30日。去年10月18日,該公司董事會已聘請中勤萬信計師事務所(下稱“中勤萬信”),為其2021年度審計機構。但到了今年1月29日,該公司突然稱,中勤萬信由于業務量較大,預計無法按期完成審計,提請不再繼續提供審計。
披露中勤萬信辭任的當天,上交所就發出問詢函,要求*ST昌魚對上年度審計意見類型、會計師辭任前 已開展審計工作、辭任具體原因進行說明。經過多次延期后,直到3月30日回復監管時,該公司仍未找到年報審計機構。
實際上,最后披露時限將至,仍然找不到審計機構的上市公司并不罕見。相較于*ST昌魚,未名醫藥的希望,顯得更為渺茫。
未名醫藥3月26日公告稱,為了推進年報審計,管理層先后邀請十余家會計師事務所,進行了初步考察、業務溝通、談判和商業盡調,但因子公司的人參資產盤點特殊性等原因,至今尚未有會計師事務所達成合作。
因長期股權投資及收益確認、控股股東抵債資產價值確定等問題,未名醫藥2020年年報被中興財光華會計師事務所出具保留意見的審計報告。但中興財光華去年8月被立案調查,難以繼續對該公司年報進行審計。
此后的幾個月里,未名醫藥一直沒有續聘審計機構。直到去年11月9日,該公司決定聘請深圳久安會計師事務所對2021年年報進行審計。但在該公司半個月后的臨時股東會上,這一議案卻因股東反對而未能通過。
除了未名醫藥、*ST昌魚,運盛醫療、*ST圣萊等公司,審計機構雖然已找到,但能否最終確定,仍有待股東大會裁決。
*ST圣萊原來確定的2021年年報審計機構,是立信中聯會計師事務所(下稱“立信中聯”)。但該公司3月1日公告稱,立信中聯因自身承接ST項目受限、業務量繁重難等原因,難以繼續提供審計,因此要求解除合作。直到3月 15 日,該公司才聘請興昌華具備會計師事務所(下稱“興昌華”),對其2021年年報進行審計。
聘請、變更會計師事務所,需要股東大會表決。4月1日,*ST圣萊將召開臨時股東大會對此進行表決。按照原計劃,該公司年報披露時間為3月30日。無奈之下,該公司只能將年報披露時間,延后到4月30日。如果得到股東大會通過,其年報審計時間,距離最后披露時間已經只剩下不到一個月。
運盛醫療也面臨同樣的情況。該公司3月22日公告稱,因項目及疫情影響等原因,擬將聘任的年報審計機構,由容誠會計師事務所改為興昌華。之所以換所,是因為項目及疫情影響等原因,容誠所的進度安排無法滿足其2021年年報的披露時間要求,無法完成公司2021年財報、內部控制審計報告的審計。
這已經是運盛醫療半年內第二次變更會計師事務所,而蓉誠所擔任其審計機構的時間,前后還不到半年。去年10月,該公司以合同期限已滿,提高審計效率為由,將審計機構由中審眾環更換為容誠所。
相對于*ST圣萊,運盛醫療的年報審計時間,將更為緊迫。根據此前披露,該公司年報預定發布時間為4月27日,目前尚未變更,而其表決換所的股東大會,召開時間則遲至4月7日。如果年報如期披露,留給審計機構的時間,僅僅只有20天。
部分審計機構不敢“接單”
找不到年報審計機構的上市公司,不少都是面臨退市的ST公司,普遍面臨觸發財務退市指標的風險。一些公司雖然沒有被ST,但也普遍存在違規擔保、資金占用等違規行為,部分公司的年報,已經連續多年被出具非標審計意見。
未名醫藥就是如此。披露信息顯示,因無法對子公司的長期股權投資及收益進行確認,從2017年到2020年,該公司年報連續四年被出具保留意見的審計報告,而且至今沒有解決。
2019年,審計機構又發現,控股股東以工程款、設備款、技術轉讓款等形式,占用未名醫藥子公司資金。截至當年12月底,占用本息余額共計超過5.6億元。當年,控股股東以持有的四項藥品技術、吉林未名天人中藥材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下稱“未名藥材”)100%的股 權抵償占用的資金及利息,但時任審計機構不予認可,對抵 債資產的價值確定發表了保留意見。未名藥材的資產價值,成為未名醫藥2021年聘請審計機構的主要障礙。
運盛醫療2020年年報的兩名簽字會計師,被出具警示函,也與業務違規有關。根據四川證監局披露,運盛醫療時任股東存在資金鏈緊張、信托計劃延期等情況;運盛醫療子公司向合作方預付大額款項又解除協議;公司在原股東控股期間發生3500萬元違規擔保等行為。中審眾環及簽字注冊會計師周玉瓊、張寧寧在對運盛醫療相關審計項目檢查時,存在風險評估不到位、控制測試不到位、形成審計報告和發表審計意見的依據不足等情形。
*ST昌魚則面臨財務指標退市風險。根據該公司披露,經財務部門初步測算,預 計 2021 年凈利潤約為-2850 萬元,營業收入約1.1億元,預計扣除與主營業務無關的業務收入和不具備商業實質后的營業收入約為1.06億元。
此前的2018年至2020年,*ST昌魚凈利潤均為負值,且2020 年審計報還出具了“續經營能力仍存在重大不確定性”的帶強調事項段無保留意見。2020年報披露后,其股票已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
這種情況正是監管重點關注的對象。公開披露顯示,寧波證監局也在去年12月的監管函中,就要求*ST圣萊應有序推進2021年年報審計,杜絕購買審計意見。深交所則要求該公司說明,換所是否與前期溝通中存在爭議事項、是否存在其他未充分披露的原因或事項,導致更換會計師事務所。
*ST昌魚業績預報披露后,上交所也在問詢函中表示,若涉嫌未按規定對營業收入予以扣除,規避終止上市情形,將在年報披露后,及時啟動現場檢查等監管措施。
根據記者報道,為督促上市公司以及年報審計機構嚴格執行退市新規,上交所約談公司和審計機構74家,發出審計風險提示函78份,對于可能觸及財務類退市指標的上市公司,重點提示關注公司是否觸及營業收入扣除的情形,并做好營收扣除事項的核查。
除了監管問詢、風險提示,一些違規的審計機構,還遭遇監管重拳打擊。今年1月,曾為多家ST股提供審計的深圳堂堂會計師事務所,因承諾為2018年、2019年財務造假的*ST新億,不出具“無法表示意見”或“否定意見”的審計報告,而在今年1月,被沒收業務收入199萬元,罰款1194萬元。
隨著監管趨嚴,審計生態可能也發生了變化。未名醫藥就稱,因人參資產盤點的特殊性,加之公司連 續 4 年被出具保留意見審計報告,受邀的絕大多數會計師事務所,出于謹慎原則和風險考慮,拒絕提供2021年年報審計。
小所“跑馬圈地”
面對ST公司、涉嫌違規公司伸過來的橄欖枝,一些會計所“有錢不賺”,另外一些會計所卻在跑馬圈地擴大版圖。
今年以來,容誠所已辭任數家公司審計,除了運盛醫療,還包括*ST聚龍。今年3月8日,因無法滿足時間要求,*ST聚龍改聘中興華為其2021年審計機構。
披露信息顯示,截至2020年底,容誠所共有注冊會計師1018人,其中445人簽署過證券服務業務審計報告,當年收入總額為 18.7億元,其中審計業務收入16.3億元,證券期貨業務7.36億元。
*ST圣萊、運盛醫療新近聘請的審計機構,均為興昌華。未名醫藥原擬聘請的眾安所,已經承接了ST光一2021年年報審計。
此外,今年一季度,*ST騰邦、藍盾股份,先后將審計機構由亞太會計師事務所、永拓會計所事務所變更為鵬盛會計師事務所。而另一上市公司的審計機構,也是鵬盛所。
相對原來的審計機構,一些上市公司新聘的會計師事務所,存在成立時間段、規模小的特點,個別甚至剛剛成立不久。
2019年底,亞太所合伙人89名,注冊會計師 541 人,從事證券服務業務的注冊會計師 395 人,最近一年經審計收入總額為 7.9 億元,其中審計業務收入 6.55 億元、證 券業務收入 2.47 億元。
2021年底的注冊會計師雖達 344 人,但簽署過證券審計報告的注冊會計師只有 82 人,年度審計總收入2.06億元,證券業務收入1183萬元,年內審計的上市公司只有3家。
興昌華、眾安所規模更小。根據運盛醫療披露,興昌華成立于2009年,截至去年底,共有兩名合伙人、28名注冊會計師,簽署過證券服務業務審計報告的注冊會計師僅有 8 人,去年4月才完成從事證券服務業務備案。2021年,該所總收入2663.2 萬元,其中證券業務收入僅 93.21 萬元,當年證券類業務審計客戶 3 家。
眾安所此前幾乎沒有上市公司審計經歷。2020年,該所合伙人2 人,注冊會計師15 人,從業人員數量為 20 人,年度 總收入更是只有110.75 萬元,審計公司家數為 27 家。除了未名醫藥,擬承接的上市公司審計,截至去年11月只有1家。
也正是因為如此,一些上市公司更換、選聘會計師事務所時,被監管質疑審計能力與信披問題,以及是否存在購買審計意見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