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以來,短債基金突然火了,發行數量相較2021年、2020年急速增長,更有多只基金開啟限購。
一名債券基金經理對記者表示,今年以來權益市場和轉債市場回調明顯,引發部分資金流出,風險偏好下行。在貨幣基金收益率較低情況下,預期收益率高于貨幣基金、回撤相對可控的短債基金受到青睞。
“但是短債基金管理難度其實很大,因為投資者風險承受度很低,對回撤控制要求極高,收益要高于貨幣基金其實挺難的,而且還是開放式基金,需要隨時面臨投資者贖回風險。”上述債券基金經理說道。
震蕩市下業績表現優異
通聯數據顯示,截至4月11日,2022年公募基金公司共發行41只短債基金(A、C份額分開計算)。
而2021年同期,公募基金公司只發行4只短債基金。其中九泰錦元中短期利率債債券還發行失敗。
再往前,2020年同期,市場共發行23只短債基金,均募集成功。
私募排排網財富管理合伙人榮浩對記者解釋道,短債基金的投資范圍主要限于債券、央行票據等固定收益品種以及銀行存款等,且久期一般在一年以內,風險性低,確定性強,流動性好;而今年以來,受權益市場震蕩以及烏克蘭危機等影響,部分機構選擇降低倉位等風控措施,待穩定后再布局。
而業績優異,自然是公募基金們爭先恐后布局短債基金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權益市場大幅震蕩的背景下,短債基金賺錢效應相對較好。
根據Wind數據,截至2022年4月11日,今年以來,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數下跌20.75%、偏債混合型基金指數下跌4.03%、混合二級債基指數下跌5.09%,而同期中長期純債型基金指數上漲0.67%、短債純債型基金指數上漲0.76%,可見短期純債型基金在今年表現最好。
進一步分析短債基金指數,可以發現短債基金指數不僅年內表現出色,還在多個年度之中保持正收益,累計收益不俗。
Wind數據統計顯示,截至4月11日,短債基金指數近1年、近3年的收益分別為3.30%、9.20%,2019、2020、2021年年度收益依次為3.49%、2.35%、3.27%。在海內外各種因素共同影響下,權益市場持續波動劇烈,投資者避險情緒上升,以短債基金為主的固收類產品成為配置優選。
中植基金產品投研中心CIO辦公室策略研究負責人林程昆對記者表示,隨著低利率時代的到來,低風險資產收益下滑,貨幣基金7日年化收益大部分在2%~2.3%之間,且隨著寬貨幣穩經濟的政策導向越來越清晰,貨幣型基金的收益中樞面臨進一步下調的可能性,已無法滿足閑錢理財需求。而短債基金主投期限短、流動性高、波動性低的短期債券,且申贖靈活、費率低廉,逐步替代貨幣基金成為“閑錢理財PLUS”新選擇。
因而兼具收益性、流動性、低風險、凈值化管理的短債類基金成為各家基金公司競相布局的品類。
華泰柏瑞固定收益部副總監、基金經理鄭青則從貨幣與政策層面為記者解釋了為何短債基金突然“火熱”。
“首先,2022年國內面臨的經濟主題依舊是‘穩經濟’,各項政策將協同發展來支持經濟增長。其次,內需的啟動將是今年利率趨勢變化時點的決定因素,那么在內需啟動之前需要看到更多的政策層面上的放松,這意味財政和貨幣將可能出現“雙寬”的一個階段,這種情況對短債基金來說是有利的,短債基金的凈值波動預計會持續保持在一個較低的水平。”鄭青說道。
對于短債基金的“吸金”效應,鵬揚基金現金管理部總監陳鐘聞有著切實的感受。
“在今年一季度股債整體缺乏明顯機會的背景下,業內中短債基金的規模整體呈現增長趨勢。以我本人管理的鵬揚利澤這只中短債基金為例,今年以來規模增加了近20%,目前總規模39億。我們的感受是機構投資者反應要更迅速,尤其是一些對回撤控制要求比較高的、絕對收益目標的理財資金,在一季度已經提前布局。” 陳鐘聞對記者表示。
部分短債基金開啟限購
在資金大批涌入的情況下,不少短債基金開啟限購。
2月21日,鑫元基金發布《關于鑫元中短債債券型證券投資基金暫停大額申購業務的公告》,公告中稱,為了保護個人投資者利益,自2022年2月21日起,單日每個基金賬戶的累計申購金額應小于等于100萬元,如單日每個基金賬戶的累計申購金額超過100萬元,本基金管理人將有權拒絕。
永贏基金2月21日也公告稱,為保障基金平穩運作,根據《永贏迅利中高等級短債債券型證券投資基金基金合同》的有關規定,將機構投資者通過代銷機構提交的永贏迅利中高等級短債債券型證券投資基金的申購、轉換轉入申請金額上限調至5000萬元。
招商鑫悅中短債基金在2月份更是兩次下調大額申購上限,2月8日將2萬元的大額申購上限下調至3000元,2 月 11 日又進一步下調至1000元。
面對短債基金火熱的售賣行情,一名債券基金經理給出了警示,債券作為短債基金的主要倉位,具有隨市場而發生價格波動的風險,雖然債券到期時都會還本付息,但在到期前都是有價格波動的,有時價格高于票面,有時比票面低,因此短債基金利率上也是有價格波動的,故無腦買入是有可能發生虧損的。
他直接表示:“但短債基金管理難度其實很大,因為投資者風險承受度很低,對回撤控制要求極高,收益要高于貨幣基金其實挺難的,而且還是開放式基金,需要隨時面臨投資者贖回風險。所以我感覺,短債基金不適合長期持有。”
Choice數據顯示,自2021年1月1日以來,截至4月12日收盤,市面中共有15只短債基金的回撤幅度高于2%。
優美利投資總經理賀金龍同樣認為投資者對于短債基金的波動性有一定要求。
在風險和機遇并存的情況下,短債基金經理究竟該如何設置相關交易策略呢?
陳鐘聞表示,需要嚴格控制信用風險,避免因為個券臨近到期卻發生違約或評級下調帶來的損失;二是控制杠桿水平,避免因為過于激進的套息策略承擔資金面波動的風險;三是能夠靈活交易,對貨幣政策和資金面有較好的把握,能夠抓住收益率曲線短端波動帶來的機會。
鄭青表示,首先需要控制投資債券和組合的久期,可以防止利率波動帶來的凈值波動;其次,保持較高的杠桿,在預計繼續寬松的貨幣環境下,資金利率較低,杠桿可以提升組合的收益;最后嚴控信用風險。
林程昆表示,短債基金因久期短且要保證流動性,因而通常采用票息策略為主,增厚策略為輔助。增厚策略包括信用利差策略、信用挖掘策略、久期擇時策略、高久期策略、杠桿擇時策略、高杠桿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