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3月末,股市已經沒有千億主動權益類的基金經理了。
2022年一季報近期相繼披露,人們驚訝地發現,伴隨著股市的跌跌不休,多數頭部基金經理的管理規模較前期急劇下滑。
以“公募一哥”張坤和“公募一姐”葛蘭為例,兩位頂流基金經理今年一季度末的管理規模同時跌破千億關口。
此外,還有許多管理規模超過500億元的基金經理,也在一季度規模出現大幅縮水的情況。
明星基金經理規模紛紛縮水
今年一季報顯示,張坤的管理規模較前一季度縮水超過170億元,葛蘭的管理規模縮水141億元,均跌破千億關口。
數據顯示,從一些明星基金經理所管理的產品份額來看,申贖規模變化并不大,還有不少產品被基金投資者“越跌越買”,規模的縮水主要還是凈值下跌導致的。
整體來看,主動權益基金產品在一季度并未出現大規模贖回的情況。
通聯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3月31日,公募市場總份額規模達22.9萬億份。其中,主動權益基金總份額約4.6萬億份,總份額較上季度小幅增長,增加279億份,但占公募基金市場總份額比率略有下降,下降0.78個百分點。
震蕩下跌市中,部分穩健性基金產品受到了投資者的追捧。
東方證券研究所數據顯示,單只基金來看,2022一季度規模增加最多的10只基金季度資產凈值增加共計372億元,其中規模增長超50億元的產品有2只,均為張翼飛、李君管理的固收+產品,規模分別增加51.76億元和51.03億元。
另外,鵬華招華一年持有A、廣發招享A和交銀恒益A也均為固收+類產品,一季度規模分別增加35.36億元、28.71億元和27.34億元。股票倉位較高的主動權益基金產品中規模增長最多的產品為中庚價值領航,增加43.14億元,另外銀華鑫盛靈活A、長信金利趨勢A、中泰星元價值優選A和華安國企改革,規模分別增加38.37億元、35.85億元、30.28億元和29.72億元。
大佬的“心理按摩”
規模縮水、凈值下滑之際,張坤在一季報的策略分析部分寫了1400多字,為投資者做起了“心理按摩”。
他表示:“在經歷了上百萬年的自然選擇后,我們的大腦形成了最有利于生存的特點,但其中某些特性卻是對投資不利的。”
他分析道,當股票下跌時,可能需要一些時間和克制力讓自己冷靜下來,然后問自己幾個問題:我的恐懼是來自于股價下跌,還是來自于基本面發生了負面變化?最初的投資理由不存在了嗎?股價更低了,作為長期的凈買入者,我不應該更高興才對嗎?要判斷某個事物的真偽,最可靠的方法是證明其錯誤性(證偽)。
最后張坤總結道:“股票價格就像天氣,永遠都在變化且捉摸不定、難以把握,而企業價值就像氣候,始終在緩慢而有規律的變化。就長期而言,真正決定一個地區環境的還是氣候。”
葛蘭在季報中總結道,2022年一季度疫情的持續反復、全球資本市場流動性預期以及國內宏觀環境等復雜的變化,市場情緒敏感度相對放大,對整個板塊造成一定擾動。
“回歸基本面,行業總體仍保持了較強的韌性,疫情對于部分行業造成了一定的擾動,但中長期來看,我們認為優秀的公司仍將會從波動中重新恢復到增長的趨勢中。”葛蘭在季報中說道。
不少明星基金經理認為,目前就是市場底部。
廣發基金劉格菘表示:“隨著一季度金融委會議的召開,市場出現了明顯的底部特征。從中長期的角度看,我們對未來的資本市場并不悲觀。”他認為,從性價比角度看,經過一季度的調整,很多行業的估值水平回到了2018年底的位置,判斷市場從二季度開始或將迎來結構性行情。
“短期我們認為3000點為市場階段性底部。”中郵基金國曉雯表示,對于成長股,只要標的的業績不大幅下修,年底會有顯著的絕對收益。
景順長城基金經理楊銳文表示,自當基金經理以來,經歷過2015-2016年的三輪異常波動,經受過2018年的從頭跌到尾,以及幾乎每年都會經歷的近20%幅度的市場回撤,“每次到那種跌到市場自我懷疑的時候,這個市場就見底了。”
從倉位來看,大部分權益基金經理并未隨著市場大跌而大幅減倉,表現出足夠的“淡定”。
興證金工團隊研究數據顯示,與2017年1月1日以來的歷史倉位對比,目前(截至4月22日)基金倉位處于中等位置。從簡單平均倉位來看,普通股票型與偏股混合型基金整體倉位處于歷史由低至高的42.30%分位,其中,普通股票型基金倉位處于歷史由低至高的30.30%分位,偏股混合型基金倉位處于歷史由低至高的44.90%分位。
從具體調倉動作來看,公募基金所持有的前100只重倉股加入了不少“新面孔”。
Choice數據顯示,雖然今年一季度公募基金第一、第二大重倉股依然是貴州茅臺和寧德時代,最新持倉市值分別為1612億元和1467億元,較上期分別減少193億元和72億元。
整體來看,截至2022年一季度末,公募基金重倉股“新面孔”較往常多,足有20只股票新進“前100”。
其中中環股份為新進前100個股中排名最高的,本期末排在第49位,公募機構持股市值達132億元,持股占總股本的比例較上期增加85.39%。
而中國核電為“前100”中排名上升最多的個股,從上期的第265位上升到本期的第71位,排名上升194位。此外,中國神華、快手-W也較上期排名上升超過百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