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億定增終止兩個多月后,新三板掛牌券商粵開證券(830899.NQ)重啟該事項,但募資額大幅縮水。
據粵開證券日前發布的股票定向發行說明書,公司擬發行股份數量30.3億股,擬募集資金50億元,逾半數募資款擬投向以兩融為主的信用業務以及自營業務。
該定增方案較此前版本有大幅修改。早在去年4月,粵開證券發布定增方案,擬發行股數約83.33億股,擬募集資金150億元。
非頭部券商推百億級別融資計劃,一度引發市場關注。但今年5月,粵開證券發布終止公告,百億定增落空。
近年,經歷易主、更名的粵開證券,持續謀求A股上市、壯大資本實力。但與此同時,受勝通債案影響,粵開證券接罰單、評級下滑。此次的定增補血能否成行?公司“5年躋身行業準頭部”的愿景能否順利實現?
百億定增一波三折
據粵開證券7月29日發布的股票定向發行說明書,公司擬發行股份數量30.3億股,擬發行價格區間為1.65元~1.93元/股,擬募集資金50億元。
募集資金有六大用途,其中,擬投入金額最多的是擴大以融資融券業務為主的信用交易業務(16.5億)、增加對自營業務的投入(13.5億),其余資金將用于償還債務及補充營運資金、增加對資管業務的投入等。
公司稱,此次股票定向發行是為更好地滿足公司戰略發展和業務增長的需要,支持公司業務規劃和發展,進一步補充公司的資本金,優化公司財務結構,提升公司核心競爭力和抵御風險的能力,為公司實現“一流精品特色券商”的戰略定位夯實基礎。
這份定增方案,較此前版本有大幅度修改——發行股份數量、價格區間均下調,募資總額大幅縮水。
粵開證券啟動定增,要追溯到去年4月。公司2021年4月15日發布公告稱,擬發行股數約83.33億股,擬發行價格區間為1.8~2元/股,擬募集資金150億元。
彼時,150億募集資金有四大投向,投資與交易類業務是大頭,公司擬投入資金60億,其余資金投向信用交易業務(40億)、償還次級債及其他債務(40億)、資管業務(10億)。
當年7月,公司股票定向發行申請獲全國股轉公司審查通過。但兩個月后,粵開證券因在勝通集團債券承銷業務中未勤勉盡責,被證監會立案調查。
受此事件影響,證監會于2021年10月決定中止對粵開證券公開發行股份申請的審查。今年4月初,審查恢復。
百億定增計劃的推進一波三折,僅一個月后,粵開證券為定增按下終止鍵。今年5月19日,粵開證券稱,因市場融資環境發生較大變化,結合公司實際情況、市場環境等多方面因素考慮,公司擬對融資方案進行調整和優化,決定終止本次股票定向發行。
對此,粵開證券有關人士表示,公司將以優化后的定增方案取代原有方案重新申報,爭取盡早實現增資目標,為成功上市做好鋪墊。
在2021年年報中,粵開證券寫到,公司始終將定增工作列為公司的首要任務。目前正積極推動定增工作重啟,推進定增審核工作,盡早實現公司本輪增資目標。
勝通債事件余波未平
粵開證券原名聯訊證券,前身是成立于1988年的惠州證券。2014年8月,聯訊證券在新三板掛牌。
作為一家中小券商,粵開證券的資產規模、盈利能力等居行業中下游。據中國證券業協會統計,截至去年年底,粵開證券總資產194.58億,排名第70位;凈資產50.1億,排名第78位。
盈利表現上,近三年粵開證券營收逐年攀升,凈利潤維持在億元水平。
2019年至2021年,該公司營業收入8.33億元、9.49億元和12.04億元,凈利潤分別為1.14元、1.53億元和1.06億元。
今年上半年,市場波動,券商業績承壓,粵開證券凈利潤大降逾八成。上述時段內,公司實現營業收入4.11億元,同比下降19.61%;歸母凈利潤0.19億元,同比下降85.91%。
2019年至今,粵開證券經歷了易主、更名,控股方公開表示堅定推進公司IPO戰略。
2019年3月,廣州開發區金融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簡稱“廣州開發區金控”)收購聯訊證券47.24%的股份,一舉成為其控股股東和實控人。當年年底,公司更名為粵開證券。廣州開發區金控董事長兼粵開證券董事長嚴亦斌曾公開表示,公司堅定推進上市,努力實現資本擴張。
“下一步,粵開證券將通過增資補充資本金,同時計劃開啟上市申報,公司計劃3年內躋身行業‘腰部’,5年內邁進行業‘準頭部’。”粵開證券稱。
不過,近年,遺留風險的化解仍是粵開證券的重要任務,因勝通債舊案,公司于去年底領罰。
證監會披露的2021年資本市場20起典型違法案例中,就有勝通集團信息披露違法違規案。勝通集團連續5年財務造假,累計虛增利潤119億元,涉案的四家中介機構相繼被罰,分別是大公國際、粵開證券、國海證券、中天運會計師事務所。
去年12月20日,證監會對粵開證券及三名相關責任人出具行政處罰決定書,經查,粵開證券(原聯訊證券)擔任勝通集團發行公司債主承銷商時,出具的承銷文件存在虛假記載,盡調過程中未勤勉盡責,被責令改正,合計罰沒720萬元;三名責任人被給予警告,分別處以罰款。
雖然處罰落地,粵開證券仍受該事件影響訴訟纏身。
據公司年內披露的涉訴進展公告,洛肯國際投資管理(北京)有限公司訴稱,其管理的“洛肯國際安泰一期私募投資基金”持有17魯勝01債券到期無法兌付,向青島市中級人民法院起訴包括公司在內的債券發行中介機構和發行人高級管理人員等,要求粵開證券等被告就債券發行人的虛假陳述行為承擔其合計約1.08億元損失的連帶責任。
此外,“勝通債”事件已經影響了粵開證券的當期業績。年報顯示,2021年,公司營業外支出高達2.07億元,同比增加1683.87%。粵開證券表示,這主要是因為民事訴訟預計的損失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