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材料涉及先進玻璃材料、先進陶瓷材料、纖維及復合材料等專業領域,是我國新一代國防軍工、信息技術、航空航天等領域的關鍵基礎原材料,支撐著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
加快壯大新材料產業是保障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的現實需要,也是形成經濟增長新引擎新動能的重要抓手。
10月15日,新材料上市公司星源材質率先公布三季度報,公司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20.93億元,同比增加59.19%,歸屬凈利潤5.88億元,同比增加176.89%,業績表現強勁。
事實上,不僅如此,近段時間以來,深市多家新材料上市公司披露業績預告,從預告的情況來看,其盈利大幅增長,尤其是鋰電產業鏈公司成績亮眼。
增速明顯
光威復材是國內碳纖維行業第一家A股上市公司,也是我國最早實施碳纖維國產化事業的企業。根據其三季度業績預告顯示:前三季度其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為7.5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21.36%。
國內動力電池電解液廠商第一梯隊的新宙邦前三季度其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預計為13.89億元- 14.76億元,比上年同期上升60%-70%。
新宙邦在業績預告中表示,受益于新能源汽車行業繼續保持較好的發展態勢,公司電池化學品銷量以及銷售額同比大幅增長;公司有機氟化學品市場需求旺盛,訂單持續增加;新投產項目產能釋放順利,進一步帶動公司出貨量增加,確保公司經營業績穩步提升。 中偉股份業績預告顯示:其第三季度歸屬凈利潤在4-4.5億元之間,單季度利潤相較上年同期上升44.20%至62.22%,公司預計2022年前三季度實現歸屬凈利潤為10.6-11.1億元,比上年同期上升38.51%至 45.05%。
中偉股份表示,報告期內,受益于新能源行業終端需求高增,產業鏈供需有效增強。2022年1-9月,公司三元前驅體和四氧化三鈷合計銷售量超過16萬噸。報告期內,公司產能持續釋放,產品市場占有率提高,疊加產品、客戶結構持續優化,產業一體化比例逐步提高,共同推動公司盈利能力提升。
德方納米前三季度業績預告顯示:2022年1-9月,其預計實現歸屬凈利潤17.5-18.5億元,同比增長616.86%-657.83%。
德方納米表示,報告期內,新能源汽車市場和儲能市場保持高增長態勢。公司緊抓市場發展
機遇,不斷提升綜合競爭實力,受益于下游需求增長及公司新增產能的釋放,公司產品的產銷量同比大幅提升,盈利能力和盈利規模同比實現較大增長。
如今,德方納米年產11萬噸新型磷酸鹽系正極材料生產基地項目已于2022年9月進入試生產,磷酸錳鐵鋰產品有望進一步增厚公司利潤;補鋰劑產業化項目進展順利,預計將于2023年第一季度釋放,有望獲得超額收益。
另外,中鋼天源預計前三季度盈利2.78億元–3.09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80%-100%,在公告中,中鋼天源表示,其磁性材料產業整體業績提升,特別是四氧化三錳產品盈利水平大幅提升。
橫店東磁預計前三季度盈利11.87億元至12.37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34.09%至39.73%。
產業處于高速發展期
天風證券研報指出,全球新材料產業已形成三級競爭格局:第一梯隊包括美國、日本、歐洲等;第二梯隊包括韓國、俄羅斯、中國,新材料產業正處于高速發展期;第三梯隊包括巴西、印度。
全球看,新材料行業的壟斷加劇,高端材料技術壁壘明顯,當前我國新材料公司與海外巨頭相比,普遍體量較小,業務結構模式相對專注,某一產品領域的突破就有可能帶來估值的快速消化,相應的,短期的經營波動也會很大程度影響增速絕對值。
天風證券認為,我國的“新材料”發展不是短期的熱點,而是整個高端制造業發展帶來的趨勢,是一個完善而必要的培育體系的建立,是上中下游互利共生的良性循環。
事實上,自2012年以來,各部門相繼出臺新材料產業發展規劃和執導意見,從多領域重點支持。
深交所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已有110家新材料企業在創業板上市,總市值超1萬億元,覆蓋了鋰電池新材料、碳纖維、先進半導體材料、金屬靶材、稀土功能材料等多個細分領域。
統計顯示,2019年至2021年,創業板新材料企業平均營業收入增長率分別為11.71%、13.86%、39.76%,期間復合年增長率為18.20%。2021年,板塊內企業實現整體營業收入2247.57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