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晚間,國產醫療設備龍頭聯影醫療(688271.SH)發布上市后首份財報。
今年前三季度,聯影醫療實現實現營業收入58.59億元,同比增長25.55%;實現歸母凈利潤8.99億元,同比增長16.62%。其中2022年第三季度,公司單季度主營收入16.87億元,同比上升6.66%;單季度歸母凈利潤1.25億元,同比增長1.35%;單季度扣非凈利潤3225.45萬元。
對于業績增長,聯影醫療表示,由于公司不斷加強內部管理、持續提升經營效率,國內業務穩步增長,同時海外市場和售后服務收入保持高速增長,2022年前三季度實現了業績的穩定增長。
公開信息顯示,聯影醫療是中國大型醫療設備產品管線最豐富的公司,系國內高端醫學影像行業頭部企業,主要聚焦于高端醫學影像產品、放射治療產品及生命科學儀器的研發、生產和服務。公司產品線的主要核心部件均通過自研自產,在國內MR、CT、PET/CT、PET/MR及DR領域的地位相對領先,并已向市場推出超過 80 款產品。前三季度,聯影醫療合計投入研發10.05億元,同比增長27.47%
今年8月22日,聯影醫療登陸科創板,首發價格109.88元,實際募資金額為109.88億元。截至最新收盤日,公司股價報收于191元/股,總市值1574億元。
公開資料顯示,2020年全球醫療器械市場規模突破4400億美元,我國已成為繼美國后全球第二大醫療市場、市場規模超過1026億美元。預計2030年全球醫療器械市場規模將超過8000億美元,中國市場預期將達2373億美元,復合增長率達11%,遠超全球增速6.3%。
市場空間在前,醫療設備被認為是醫療新基建的重要分支,目前,我國國產醫療設備產品仍主要集中于中低端市場,而具有較高銷售價格和技術壁壘的高端醫療設備國產化率仍然處于較低水平。主要細分領域國產產品仍處成長期,如MRI、彩超等高端醫療設備國產市場份額普遍低于30%。
高端醫療設備因為高技術壁壘、長研發周期、繁復產業鏈,市場長久以來被老牌進口廠商GE、西門子、飛利浦壟斷。伴隨聯影醫療上市科創板,國產醫療設備的關鍵核心設備的自主可控與進口替代再次引起市場高度關注。
值得注意的是,自9月7日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以來,隨著財政貼息貸款更新醫療設備政策落地執行,各地醫院開啟設備更新采購潮。相關數據顯示,已有23個省份啟動貸款投放,合同總金額超過536億元。中信證券則預計將有2000億元以上的貼息貸款額度被用于醫療衛生領域,醫療設備需求有望快速釋放。
開源證券表示,“十四五”期間,醫療新基建為醫療衛生服務體系關注焦點,早在 2021年7月,國家發改委、國家衛健委等部委共同編制了《“十四五”優質高效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實施方案》強調,加快構建強大的公共衛生體系,推動優質醫療資源擴容和區域均衡布局,提高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務與保障能力。此次引入財政貼息貸款支持醫療設備更新改造將成為醫療新基建進一步推進的重要一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