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經濟行業市場前景怎樣?調研數據顯示,98.5%的受訪者在近半年有熬過夜行為,其中67.2%的人是主動熬夜;43.4%的受訪者表示熬夜頻率在每周1-3次。隨著居民健康意識提升,中國大健康產業迎來發展機遇。以保健品為例,近年來其市場規模快速增長,預計2027年將達4237億元。艾媒咨詢分析師認為,由于生活與工作壓力、手機和過量信息干擾等各種因素,居民睡眠問題突出,“一邊養生、一邊熬夜”成為普遍性現象,給睡眠經濟帶來新的商機。
睡眠經濟雖然起步較晚,但近年來行業發展進入快速期,2016-2022年間,中國睡眠經濟整體市場規模已從2616.3億元增長至4562.1億元。隨著睡眠產品市場滲透率不斷提高,產品類型不斷增多,中國睡眠經濟市場規模將繼續保持增長趨勢,2027年將達6586.8億元。
中國《2021年運動與睡眠白皮書》顯示:中國有超過3億人存在睡眠障礙,而在1990年以后出生的年輕群體中,睡眠障礙問題尤為明顯。中國社科院等機構今年發布的《中國睡眠研究報告2022》顯示:2021年中國人每天平均睡眠時長為7.06小時,64.75%的被調查者每天實際睡眠時長不足8小時,超過8小時的被調查者僅占7.97%。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睡眠經濟行業市場深度分析
在健康中國2030的戰略背景下,隨著睡眠健康服務需求的進一步釋放,睡眠產業正在進入快速發展期。
據中研普華產業院研究報告《2022-2027年中國睡眠經濟行業市場深度調研及投資戰略規劃研究報告》分析
過去10年間,中國人睡得越來越晚、起得越來越晚,同時睡覺時間也越來越少。10年來,中國人睡眠平均時長從2012年的8.5小時縮減到2021年的7.06小時,入睡時間晚了兩個多小時,起床時間也晚了37分鐘,睡覺時長減少近1.5小時。
數據顯示,2013-2022年,累計新增69238家睡眠相關產品的企業。艾媒咨詢分析師認為,現代人睡眠問題頻發,催生龐大的睡眠經濟,創業者紛至沓來,在經歷前兩年的行業高速發展后,近兩年來新增企業數量有所降低,入局者和創業者更為冷靜,這將有利于市場的長久發展。
從2022年睡眠行業的發展動向就可以知曉,睡眠產業發展潛力巨大,寢具品牌方興未艾。
國人飽受睡眠問題影響,相關產品市場愈發廣闊,現存睡眠產品遠遠不能滿足國內需求,更多更新的助眠產品或服務仍在不斷孵化當中。
現代社會生活節奏快,工作強度大,年輕人成為睡眠問題高發人群,睡眠經濟消費主體呈現年輕化趨勢。伴隨著消費升級,消費者對睡眠產品從追求“經濟實用型”向高品質、智能化發展。
2022年,在睡眠經濟大爆發的背景下,家居企業也開始尋找機會切入賽道。不論是喜臨門、慕思等從傳統寢具領域起步的頭部品牌,還是顧家、索菲亞等“拐彎”進入的行業龍頭,均在睡眠經濟的新空間內嶄露頭角。因此,2023年,將有更多家居建材企業進入到健康睡眠、定制睡眠、智慧睡眠等賽道,睡眠產業也將從單品時代逐漸進入到一站式軟體家居時代!
總體來講當前睡眠經濟仍為概念狀態,行業發展較為分散。未來隨著年輕一代生活、工作壓力不斷加大,將會進一步促進睡眠經濟行業發展,產品向多元化趨勢發展,從傳統床具紡織品拓展到睡眠保健品和助眠APP領域,入局者數量增加也將推動市場競爭加劇。
此外,該分析師還提到,隨著助眠產品的專業性和科技性提高,線上線下有機結合的新零售輕店模式,能夠提供完整的產品體驗,也是未來重要發展方向之一。
除各種類助眠產品之外,睡眠經濟也催生了新服務。較為典型的是哄睡服務,比如“哄睡師”。
放眼中國,睡眠市場也逐步形成了一塊大蛋糕。相關產品不僅包括床上用品和可以促進睡眠的各種醫藥保健產品、器械、食品、圖書音像制品等,就連手機軟件都來湊“睡眠經濟”的熱鬧。有統計稱,目前中國睡眠市場的容量高達千億元,市場潛力巨大。
《中國睡眠研究報告(2022)》顯示,3億多中國人遭遇睡眠障礙,2016年至2020年,中國睡眠經濟市場的總規模從2616億元人民幣增至3778億元人民幣,增幅高達44%,并有望2030年超過1萬億元人民幣。
未來“睡眠經濟”市場規模前景分析
隨著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健康意識的覺醒,睡眠經濟已經逐漸成為中國乃至全球的一個新“藍海”。
預計到2030年,中國“睡眠經濟”的市場規模將超過1萬億元人民幣。
“睡眠經濟”興起,折射出國人對健康養生和生活品質的重視,追求“嬰兒般的睡眠”成為不少人的消費動機。很多人不惜為此花重金為助眠產品埋單,如動輒上萬元的床墊,以及價格不菲的空氣凈化器等;各色相關產品琳瑯滿目,蒸汽眼罩、耳塞、睡眠枕、睡眠監測手環、靜音門、氛圍照明、香薰、懶人沙發、兒童床墊等睡眠周邊產品成為許多家庭的標配。
睡眠消費市場廣闊,但要實現其持續穩健增長,最終要靠過硬的產品與周到的服務。當前,我國睡眠消費領域還面臨創新型產品少、質量標準不統一、產品實際效果存疑等情況,一些產品存在功效浮夸、概念忽悠、技術欺詐等問題,給行業健康發展帶來負面影響。
“睡眠經濟與其他經濟不同,應向更加專業和精準的方向發力。”北京師范大學政府管理研究院副院長、產業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宋向清建議,從長遠發展來看,應該更多發展大健康產業,并將一些治療服務轉變為預防服務,同時要借助人工智能等方式,針對不同失眠群體開發出更為精準化、精細化的服務。此外,還需要相關部門加強監管,推動行業標準化、品牌化、連鎖化發展,改變市場目前的混亂態勢。
解決這些突出問題,需要加快睡眠產業體系升級。以智慧睡眠為重點方向,以細分市場為落點,加大研發投入力度,形成先進成熟、安全可靠的產品技術包,構建完整的中高端產品線及品牌服務矩陣,滿足不同職業、年齡段、收入水平人群的健康睡眠需求,改善提升消費者的個性化、場景化睡眠體驗。
未來,欲了解更多關于睡眠經濟行業的市場數據及未來行業投資前景,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產業院研究報告《2022-2027年中國睡眠經濟行業市場深度調研及投資戰略規劃研究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