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唯一抗蛇毒血清供應商賽倫生物董事長被留置并立案調查,引發市場極大關注,其股價兩日跌幅超11%。或許是耐不住股價陰跌,有股民直接在股吧高呼:“猛蛇出洞吧”。
7月30日,上海賽倫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發布公告稱,公司實際控制人之一、董事長、法定代表人范志和因涉嫌職務犯罪被實施留置并立案調查。但對于具體的原因,賽倫生物并未在公告透露。
針對董事長被留置立案調查一事,賽倫生物董秘辦工作人員8月1日接受“V觀財報”采訪時表示,“對公司經營管理不會產生重大影響,公司的董事長職務已交由總經理代為履行,相關的日常經營情況已經交給了高管團隊。”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據賽倫生物披露,由董事、總經理范鐵炯代為履行公司董事長及法定代表人職責,以及代為履行公司董事會相關委員會成員的職責。
公開資料顯示,范志和生于1960年3月,現年63歲,自1999年起擔任賽倫生物前身賽倫有限董事長,并于2015年起擔任賽倫生物董事長。范志和與范鐵炯為父子關系。
董事長什么情況下會被留置?
北京盈科律師事務所合伙人張琦接受“V觀財報”(微信號:VG-View)采訪時表示,被監察機關留置的情況通常會涉及嚴重違法犯罪行為,比如貪污、受賄等。通常而言,監察機關留置行為是在初步查實涉嫌違法犯罪事實后采取的強制措施。
某種程度上,賽倫生物范志和被留置可以從官方整治醫藥腐敗的動作上窺見端倪。
7月28日,紀檢監察機關配合開展全國醫藥領域腐敗問題集中整治工作動員部署視頻會議召開。會議指出,深入開展醫藥行業全領域、全鏈條、全覆蓋的系統治理。加大執紀執法力度,緊盯領導干部和關鍵崗位人員,堅持受賄行賄一起查,集中力量查處一批醫藥領域腐敗案件,形成聲勢震懾。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截圖
抗蛇毒血清產品毛利超80%
公開資料顯示,上海賽倫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9年11月9日,2022年3月登陸科創板。賽倫生物擁有國內治療蛇傷的唯一特效藥抗蛇毒血清系列產品,被稱“蛇毒克星”。其抗蛇毒血清為國內獨家生產及銷售,屬于獨創獨有。尚無任何國外藥企進入國內該市場領域。
換句話說,在國內,一旦被毒蛇咬傷,需要注射抗蛇毒血清的話,只能選擇賽倫生物旗下產品。
而業績方面賽倫生物表現并不樂觀。
2022年,賽倫生物營業收入僅1.74億元,同比下滑16.52%;歸母凈利潤6413.58萬元,同比下滑16.14%。扣非凈利潤約為4469萬元,下滑35.71%。賽倫生物營收的下降原因為受到外部環境的影響,凈利潤下降系營業收入減少,以及銷售費用和管理費用增加所致。公司主力產品毛利率進一步下降,兩款主力產品馬破傷風免疫球蛋白(營收3418萬)和抗蛇毒血清(營收1.4億)的毛利率分別為71.46%、86.78%,同比下降約3個百分點。
2023年一季度賽倫生物未有好轉,營收、凈利雙降,凈利潤301.51萬元,較上年同期下降23.86%。另有報道稱,自2021年11月開始的10個月內,有三位副總經理連續離職。
賽倫生物在年報中表示,因公司產品主要應用于在戶外和野外作業或活動中受傷的患者人群,報告期內受外部環境影響,社會經濟活動減少、建設建筑工程停滯、居民外出活動減少等,產品市場受到直接影響。
的確,一般情況下,一般人在常規環境下被蛇咬的概率不是很大,也是其產品使用的局限性。
二級市場上,賽倫生物長期處于破發狀態,上市首日創下股價高點59.09元。7月31日,賽倫生物股價大幅低開,收跌11.53%,報收19.18元/股。8月1日,賽倫生物繼續下跌,跌幅2.14%,報18.72元/股。
在股東數量上,賽倫生物上市當日的股東約2.8萬名,而截至2023年一季度末,股東人數下降至8017名。
“V觀財報”注意到,有股民直接在股吧高呼:“猛蛇出洞吧”。
股吧截圖
家族控股隱憂
股權治理方面,賽倫生物也暴露出隱患。
截至今年一季度,賽倫生物的大股東為趙愛仙,其持股比例為34.05%,第二大股東為上海置源投資,持股比例為22.18%。此外,上海賽派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持股1.85%,為公司第四大股東。
從去年科創板IPO上市之前的股權架構來看,有家族控股之特征。當時,趙愛仙占股45.40%,為控股股東;范志和、范鐵炯通過“置源投資”間接持股比例為29.57%;此外,范鐵炯作為“賽派投資”的唯一執行事務合伙人,間接持股3.70%。
1960年出生的范志和與1962年出生的趙愛仙為夫妻關系,范志和、范鐵炯為父子關系,趙愛仙與范鐵炯為母子關系,且三人已簽訂《一致行動人協議》,直接及間接控制賽倫生物發行前78.67%的股份,為公司實際控制人。即便科創板上市后,股權有所稀釋,但目前其家族仍控股公司逾58%股權。
董事長被留置對公司影響多大?是否會涉及股權紛爭?
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教授鄭志剛在接受“V觀財報”采訪時表示,賽倫生物董事長被留置,未來是否會涉及股權紛爭還有待觀察,但從本次事件來看,很多上市公司往往把個人行為和公司行為綁定在一起,這樣其實會對公司產生較大影響。“對于上市公司而言,應當盡可能做到所有權和經營權有效分離,這對股東個人行為和公司長遠發展都有好處。”鄭志剛說道。
張琦律師指出,董事長被監察機關留置會對上市公司產生一定的影響,并有可能導致治理問題的出現。
具體影響從三方面來看:行政管理方面,如果董事長被留置,可能會導致公司決策延遲或者出現決策不穩定的情況;資源調配方面,董事長被留置可能導致公司的資金鏈斷裂、資金流動受限,從而影響公司正常經營;內外部合作關系方面,董事長通常是公司與外界進行各種合作的重要代表,被留置可能影響公司與外部各方的關系,進而影響公司的業務合作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