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將滿八年之際,上海奧浦邁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奧浦邁”)要沖擊A股資本市場。據上交所官網最新消息顯示,奧浦邁科創板IPO已獲得受理,公司擬募資5.03億元。招股書顯示,奧浦邁是一家專門從事細胞培養產品與服務的高新技術企業,若能闖關成功,公司也將成為細胞培養基第一股。縱觀奧浦邁招股書,報告期內公司大客戶變動頻繁,其中穩居兩年的第一大客戶中國醫藥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醫藥集團”)在今年前三季度也退居第二大客戶,取而代之的是陌生“面孔”中山康方生物醫藥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康方生物”)。另外,報告期內,奧浦邁實控人肖志華、賀蕓芬夫婦還有在公司大客戶或大客戶關聯方處任職的情況。
前五大客戶變動大
2018-2020年以及2021年前三季度,奧浦邁大客戶變動較大。
招股書顯示,2018年,奧浦邁前五大客戶分別為DiNonAInc、醫藥集團、東曜藥業有限公司、HarbourBioMedTherapeuticsLimited、上海岸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到2019年,東曜藥業有限公司、HarbourBioMedTherapeuticsLimited在奧浦邁前五大客戶名單中消失,取而代之的是長春金賽藥業有限責任公司、重慶智翔金泰生物制藥有限公司,并且當年原前五大客戶也進行了洗牌,醫藥集團成第一大客戶。
相較2019年,2020年奧浦邁前五大客戶名單再度生變,DiNonAInc、重慶智翔金泰生物制藥有限公司消失,廣州愛思邁生物醫藥科技有限公司、蘇州近岸蛋白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進入,不過第一大客戶仍為醫藥集團。
在今年前三季度,奧浦邁前五大客戶名單中又出現兩個新“面孔”,即康方生物、北京免疫方舟醫藥科技有限公司,其中康方生物更是取代醫藥集團,直接成為公司第一大客戶。
數據顯示,2021年前三季度,奧浦邁前五大客戶分別是康方生物、醫藥集團、長春金賽藥業有限責任公司、北京免疫方舟醫藥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岸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向其銷售收入分別約為1882.31萬元、1664.92萬元、1288.57萬元、1174.5萬元、593.55萬元,銷售占比分別為12.45%、11.01%、8.52%、7.77%、3.93%。
投融資專家許小恒對記者表示,大客戶變動頻繁是監管層重點關注情況,大客戶不穩定可能會對公司持續盈利能力等產生影響。不過,對于公司大客戶變動較大的原因,奧浦邁也解釋稱,公司產品種類、規格較多,客戶數量眾多、集中度較低。
實控人曾在大客戶關聯方任職
值得一提的是,奧浦邁實控人夫婦曾在公司大客戶或大客戶關聯方處任職。
股權關系顯示,截至招股說明書簽署日,肖志華直接持有奧浦邁32.54%股份,通過其他企業間接控制公司9.44%股份,合計控制公司41.98%股份。與此同時,肖志華還擔任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核心技術人員,其配偶賀蕓芬擔任公司的董事兼副總經理、核心技術人員,在公司經營管理中起核心作用。
根據履歷,2018年,奧浦邁實際控制人肖志華于醫藥集團旗下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責任公司擔任技術顧問,任職至2018年末結束。而在2018-2020年以及2021年前三季度,醫藥集團均系奧浦邁前五大客戶。
此外,2017年5月-2020年8月,奧浦邁實際控制人賀蕓芬曾于北京免疫方舟醫藥科技有限公司擔任董事,任職至2020年8月結束。
2021年前三季度,北京免疫方舟醫藥科技有限公司系奧浦邁的第四大客戶。針對相關問題,記者向奧浦邁證券事務部發去采訪函,對方表示“關于采訪問題,可以關注公司招股書及后續資料更新”。
獨立經濟學家王赤坤對記者表示,關聯交易容易引發市場對公司是否存在其他利益關系的質疑,這方面問題也是企業需要說明的重點,但不會是審核中的必要障礙。
沖擊細胞培養基第一股
目前A股市場尚無以細胞培養基研發生產及銷售為主的上市公司,若IPO成功,奧浦邁有望成為細胞培養基第一股。
據了解,奧浦邁細胞培養產品和服務分為培養基銷售和CDMO(主要為制藥企業及生物技術公司提供臨床新藥工藝開發和制備,以及已上市藥物規模化生產服務的機構)服務兩類,主要面向生物制品企業及科研院所等,一方面向客戶提供藥物開發和科學研究所需的培養基產品;另一方面,為藥物研發企業提供在細胞株構建、工藝開發、分析服務及定制開發、中試生產及臨床I&II期的CDMO技術服務。
數據顯示,2018-2020年以及2021年前三季度,奧浦邁培養基業務產生營收分別約為1970.6萬元、2602.06萬元、5336.99萬元、9477.04萬元,占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分別為58.23%、44.46%、42.71%、62.69%。奧浦邁培養基產品主要包括CHO培養基和293培養基。
CDMO業務產生營收分別約為1413.78萬元、3250.05萬元、7160.06萬元、5640.53萬元,占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分別為41.77%、55.54%、57.29%、37.31%。
不難看出,奧浦邁目前超六成營收來自細胞培養基業務,而對于該部分業務,奧浦邁的競爭對手以國外大型科技公司為主,目前國內尚無以細胞培養基研發生產及銷售為主營業務的上市公司,這也意味著若能闖關成功,奧浦邁有望成為細胞培養基第一股。
財務數據顯示,報告期內,奧浦邁實現營業收入分別約為3384.38萬元、5852.11萬元、1.25億元、1.51億元;對應實現歸屬凈利潤分別約為-4248.03萬元、-1226.54萬元、1168.46萬元、4616.98萬元。
需要指出的是,自2019年以來,奧浦邁研發投入占比下降明顯,2019、2020年以及2021年前三季度,公司研發投入占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40.05%、18.05%、9.72%。(記者馬換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