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丨陳潔,實習生劉洋佳迪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近日發布的2021年鄭州市人口發展報告顯示,老齡化正在持續加深。與2020年“七人普”相比,2021年鄭州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上升0.13個百分點,增加3萬人。
并非只有鄭州出現這一現象,目前國內幾乎所有城市,基本都出現65歲以上人口占比持續提升的局面。
根據《2021年重慶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2021年,重慶常住人口中65周歲以上人口占比17.75%。這明顯高于2020年的數據,根據人口普查公報(2020年均使用人口普查數據),重慶2020年65周歲以上人口占比17.08%。
“老齡化持續加深是當前和未來一段時間內,我國人口轉變的必然趨勢。因為隨著生育率下降,經濟社會發展水平持續提升,人均壽命延長,老年人口在各地區總人口中的比例將不斷增大。”江南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彭青云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
中國社會科學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副研究員楊舸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一般來說,我國老齡化呈現倒置的局面,農村由于年輕人口大量流出,老齡化程度相對較高,城市由于人口流入,老得相對慢一些。確實有一些大城市,目前處于人口流入較多的階段,由于外來人口流入減緩了老齡化的程度。
人口流入減緩老齡化速度
目前,只有部分城市發布了2021年人口老齡化的數據。但從已經有的數據來看,大城市人口老齡化加深已經難以避免。
除鄭州和重慶之外,2021年,南京60歲及以上人口182.46萬人,占總人口的19.36%;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136.57萬人,占總人口的14.49%。相比于“七人普”的數據,0-14歲人口和15-59歲人口的比重分別下降0.16和0.22個百分點,60歲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0.38個百分點,65歲以上人口比重上升0.79個百分點。
杭州的數據顯示,60歲及以上的人口為211.1萬人,占總人口的17.3%,比上年上升0.4個百分點。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為151.3萬人,占總人口的12.4%,比上年上升0.7個百分點。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城市中,部分人口老齡化程度超過全國平均水平,比如重慶。2021年,我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占總人口的18.9%,65歲以上老年人口占14.2%。
為什么?這與人口流入息息相關,比如杭州這座頗為吸引外來人口的城市,老齡化程度相對不高,而重慶此前長期是人口流出地。
楊舸指出,一些大城市由于人口流入不太明顯,老齡化程度較深,比如上海就是我國老齡化程度相對嚴重的地方。數據顯示,2020年,上海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為16.28%。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重慶出現了農民工回流的情況。2021年,重慶農民工總量756.3萬人,比上年增長2.7%。其中,外出農民工513.6萬人,下降1.7%;本地農民工242.7萬人,增長13.4%。
楊舸表示,年輕人口對于城市來說非常重要,因為年輕人既可以促進當地產業發展,又可以減緩公共服務壓力。所以目前大城市希望通過吸納更多年輕人,來減緩老齡化的趨勢。所謂的“搶人”也基于這個背景,目前城市在人口的競爭上更為激烈。
“城市需要用恰當的人才政策,包括產業政策來吸引人口流入。哪怕像北京、上海這類落戶政策相對嚴格的城市,目前也逐步意識到人口老齡化的問題,所以一線城市也在想辦法留住本地的大學畢業生,還有吸引更多外來的年輕人。”楊舸表示。
城市如何應對老齡化?
在老齡化程度加深的背景下,養老負擔也在加重。
鄭州人口發展報告指出,2021年老年人口撫養比為12.59%,比2020年上升0.12個百分點。由于受生育觀念和育兒負擔不斷加重等因素影響,預計未來幾年全市可能還繼續會出現新生人口下降和老年人口增加,對全市常住人口年齡結構的影響還將持續,致使今后幾年少兒人口撫養比持續微降,老年人口撫養比持續上升。
2021年安徽人口發展情況報告顯示,2021年全省60歲及以上人口為1146.2萬人,占常住人口18.75%,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為943.8萬人,占15.44%。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增加27.8萬人,比重上升0.43個百分點。
由于65歲及以上人口已經是非勞動年齡人口,各地養老負擔加重難以避免。
楊舸指出,目前我國應對老齡化加深趨勢,可以參考日本、韓國經驗,二者都經歷過快速的人口結構轉變。不同的是,我們的人口結構轉變可能更快,因為目前生育率下降迅速。因此,我國老齡化比西方國家要快得多,不管是經濟發展模式、社會保障體系、公共服務設施等各方面,都需要調整以應對老齡化的挑戰。
彭青云表示,目前還是低齡老年人口占主導,未來老年人口中的高齡化趨勢會更顯著。“關于養老負擔分擔的問題,以前傳統的農業社會,中國人養老主要靠家庭力量。現在,即使福利水平高、社保體系健全的現代化國家,養老也很難完全依靠國家,譬如日本。”
彭青云指出,國家應該做好特困、五保、三無老人,以及經濟特別困難、重癥失能老人的養老兜底工作,設計好養老服務市場的政策法規,規范好養老服務主體的市場運營,提供多樣化的養老服務,滿足多樣性的養老服務需求。
對于城市來說,一方面需要改善養老環境,另一方面需要吸引更多年輕人,以緩解不可避免的年齡結構老齡化問題。
“此前,很多城市認為自身需要更多人才,因此會把學歷職稱作為入戶門檻,定得相對高一些。后來。一些城市慢慢發現不光是人才的問題,如果要改善整個人口結構,就需要引入更多年輕人口。因此,目前人才儲備和勞動力儲備,都是城市重點的政策方向。無論是人才政策、戶籍政策、公共服務配套等,都是大城市必須考慮規劃的方向,吸引年輕人在當地成家立業。”楊舸指出。
楊舸表示,大城市的發展,不是只靠某一個或幾個重點行業發展,而是整個產業體系都要建設好,這需要大批的勞動力。因此,城市出臺的政策措施應有利于勞動力的流動,比如說保障性住房,很多城市也把外來勞動力逐步加入到這個體系中。
彭青云認為,大城市改善人口結構,主要的措施包括引進年輕人才,通過稅收、房地產等落戶政策吸引年輕安家落戶。其次,通過各種生育政策和生育配套服務,提高二孩、三孩的生育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