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國公司在瑞士GDR斬獲不斷。
7月21日周四,國軒高科發布公告稱,公司于近日獲得瑞士交易所監管局關于公司申請發行全球存托憑證(GDR),并在瑞士證券交易所上市的附條件批準,瑞士交易所監管局同意公司的GDR在滿足慣例性條件及瑞士證券交易所修訂后的GDR相關規則生效后在瑞士證券交易所上市。
22日周五,科達制造公告,公司于2022年7月22日獲得瑞士證券交易所監管局關于公司發行GDR,并在瑞士證券交易所上市的招股說明書的批準。
【資料圖】
科達制造以每張14.43至14.58美元的價格出售1200萬份GDR。在該范圍的頂部,科達將從此次發行中籌集多達1.75億美元。
同一日,杉杉股份發布公告,公司發行GDR并在瑞士證券交易所上市的招股說明書獲得瑞士證券交易所監管局招股書辦公室批準。本次擬發行的每份GDR代表5股公司A股股票,擬募集資金的總額約為2億美元至4億美元。
中國今年擴大了在歐洲的跨境上市計劃,以吸引更多外資進入其市場。該工具允許在一個交易所上市的公司在另一個交易所提供存托憑證。今年2月,中國證監會表示,將把現有的滬倫通擴大到瑞士、德國和深圳的公司。
從既往情況來看,成功案例集中在倫交所。自2019年華泰證券打通滬倫通下GDR上市渠道后,中國太保等3家公司相繼成功,均選擇倫交所。對比來看,今年瑞交所成為境外GDR上市主要目的地。
瑞交所CEO迪塞爾霍夫日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對于希望在瑞士市場融資的中國企業,瑞交所建立了一個專門的GDR上市和交易部門,這將有助于提高這些證券的流動性。
“滬瑞通”要來了?
相較于往年,今年選擇境外GDR發行上市的企業數量明顯增多。
除了之前提到的三家公司,包括三一重工、樂普醫療、明陽智能、方大炭素、格林美、健康元、欣旺達等在內的多家公司都先后發布公告表示,擬發行GDR赴境外上市。
通過梳理發現,截至目前總共12家擬境外發行GDR上市的企業中,除明陽智能選擇倫交所、欣旺達選擇倫交所或瑞交所外,其余10家均選擇在瑞交所上市。
另外,相比之前的滬倫通僅局限于上交所的企業,今年來計劃發行GDR的12家企業中有多家來自深交所;再一個,與在倫交所發行GDR的A股公司均為國企不同的是,上述12家企業均為民營企業。
為啥今年來發行GDR明顯增多?
券商分析認為,主要是因為2022年2月,中國證監會正式發布《境內外證券市場互聯互通存托憑證業務監管規定》,優化了滬倫通存托憑證機制,同時將德國和瑞士納入境內外證券交易所互聯互通存托憑證業務適用范圍。
那企業發行GDR有何意義?
對于資本市場來說,廣發證券認為,發行GDR對我國資本市場改革發展具有深遠的積極意義:
一是彰顯資本市場改革信心,《境內外證券交易所互聯互通存托憑證業務監管規定》將認可范圍從英國拓展至瑞士、德國就是比較好的說明;二是傳遞重要市場信號,目前政策內涵并不是打壓限制中國企業境外上市,而是彌補監管空白,而且GDR突破也有利于加快推動CDR試點;三是資本市場雙向開放有利于提升中國優勢企業長期全球競爭力,推動民營經濟活力與中國制造品牌力。
對于公司來說,華鑫證券認為,GDR的發行代表著境外投資者對中國企業的認可,GDR是外資流入A股“新渠道”,另外相比定增等募資方式,還有幾個方面的改善:
1)股權稀釋會減少(GDR發行價格不低于定價基準日20日均價的90%,而定增為80%,同等融資規模下新股發行數減少)。
2)拓寬融資渠道:通過發行GDR,可以募集境外資金。
3)改善股東結構:通過與瑞士資本市場的直接,可以吸引海外的長期投資者,改善公司的股東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