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了一下,到了“十五五”批發能上1000億的,我估計可能就是我們重藥集團。”重慶醫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袁泉,在日前2022國際大健康產業(重慶)博覽會暨第七屆雙品匯期間透露。
重藥集團是國內頭部序列的醫藥批發企業,在醫藥業界的看法里,如果是說廣藥、南京醫藥通過大的并購、大的重組有可能沖刺到3000億體量規模,那么重藥集團不用并購,“從現在開始我們上1000億是沒有問題?!痹f。
(相關資料圖)
重藥集團在十三五末,2020年體量達到500億,布局26個省。
中國醫藥商業協會內部有這樣一個說法,如果一個企業的規模以批發為主的,大于500億布局20個省以上,可以認為是全國性的公司。
因此,袁泉認為,重藥集團在十三五末剛剛翻過這個坎,在位于全國醫藥分銷企業第一陣營和第二陣營之間。
重藥集團希望,在“十五五”的時候和第一陣營的與狼共舞,不要被第一陣營鯨吞。
從國內醫藥分銷企業來看,國家層面鼓勵總體規模能成長到5000億的集團企業達到1到3家,上1000億規模的能有5家到10家。
目前,國藥控股已經突破5000億規模,上藥和華潤也已雙雙突破2000億,九州通總體規模也超過1000億。重藥集團去年是625億,排在中國醫藥商業行業第五位。
2018年時,中國醫藥商業協會的專家分析認為,國內1.3萬家醫藥公司當中可簡單粗暴的分為三個陣營,第一陣營是前四家,國藥、華潤、九州通、上海醫藥;第二陣營是華東醫藥、安徽華源、重藥集團等等;第三陣營就是整合第一陣營、第二陣營,或者是說第三陣營有些會加入到第一、第二陣營當中的一分子,或者說被淘汰出局??傊?,到了“十五五”以后就沒有第三陣營,只有第一陣營來整合第二陣營。
殘酷的市場競爭里,只有不斷壯大自身,才能有希望更久遠的屹立行業。
回看重藥集團,實際控制人是重慶國資委,歷史較長,1950年成立,至今已有72年。
重藥集團旗下全資子公司重慶和平藥房連鎖股份有限公司是其全資子公司,成立的時間更長,為1945年,也就是說兒子的年齡比老子還要大,而這也是資本的力量。
重藥集團在去年進入中國上市企業500強第234位。
重藥集團是服務整個醫藥產業鏈的一家以流通為主的企業,事實上重藥集團也做一些投資藥品上市和醫療器械的工業化業務。
目前來講,重藥集團是全國三家經營麻醉藥品和第一類精神藥品的全國性批發企業之一,也是在整個中國西部最大的一家醫藥類企業。
袁泉認為,對于分銷企業來說,參與未來競爭,那規模一定要大,網絡一定要大,企業一定要打造一個大本營的核心優勢。
因為,只有在規模足夠大,網絡足夠大的基礎之上,企業本身才有可能做一些高質量的發展,做一些提檔升級,或者轉型方面的創新服務。
在袁泉的認識里,如果沒有足夠大的規模,談什么高質量發展都沒有意義。沒有足夠大的網絡去承受規模的競爭,終將會被淘汰出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