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近十天來,監管層連續開出千萬級罰單。8月5日,深圳銀保監局對中國銀行深圳分行及相關責任人連發13張罰單,處以中行深圳分行1130萬元罰款;7月28日,工商銀行上海分行也領到了一張1310萬元的罰單,被罰理由包括“理財資金違規用于支付土地款,用途管理嚴重違反審慎經營規則”等10項。
據券商中國統計,今年銀保監會對國有銀行處罰通告中,絕大多數機構的違法違規均與信貸業務有關,相關罰單超189張,占比近六成。具體來看,信貸業務的違規包括信貸管理嚴重失職、貸前調查不盡職、違規發放貸款或貸款資金被挪用等,特別是貸款資金違規流向房地產領域或股市等。
據《證券時報》報道,年內銀保監系統對六大國有銀行的處罰金額累計已超過1.7億元。今年以來,國有銀行被罰額度最高的為工商銀行,約4980.69萬元。另外,員工行為管理不到位的違規現象也普遍存在。例如,有的國有大行員工違規幫客戶辦理冒名信用卡,利用信用卡進行違規套現;辦理保險等代銷業務時虛假陳述產品進行銷售,夸大收益、隱瞞保險合同的重要情況,風險揭示不充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