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2日,中國鋁業、中國石油、中國石化、中國人壽、上海石化發布公告,擬將美國存托股份從紐交所退市。
(資料圖)
“我們注意到了有關情況。”證監會有關部門負責人12日就此答記者問時表示,上市和退市都屬于資本市場常態。根據相關企業公告信息,這些企業在美國上市以來嚴格遵守美國資本市場規則和監管要求,作出退市選擇是出于自身商業考慮。這些企業都在多地上市,在美上市的證券占比很小,目前的退市計劃不影響企業繼續利用境內外資本市場融資發展。
“中國證監會尊重企業根據自身實際情況、按照境外上市地規則作出的決定。我們將與境外有關監管機構保持溝通,共同維護企業和投資者合法權益。”上述負責人說。
美國存托股份在外發行量較小
專家指出,上述幾家中國企業在美上市的證券占比很小。
以中國人壽為例,中國人壽在紐約和香港兩地上市后,發行74.4億股H股,同時在美國發行與H股掛鉤的美國存托憑證(American Depository Receipt,以下簡稱ADR),該憑證投資者可以通過存托銀行自由轉換成H股。2007年1月9日,中國人壽回歸A股,在上海證券交易所發行15億A股。目前中國人壽的總股本中,A股股東持股比例為73.67% (其中,國壽集團公司持股68.37%,其他A股股東持股5.3%),H股股東持股比例為26.33%。
為降低準入門檻,刺激市場交易,提高ADR的活躍度,中國人壽先后進行了兩次ADR分拆。從近年股價來看,該公司ADR的股價表現較為平穩。
市場人士介紹,由于國際金融環境逐漸開放以及電子化股票交易技術迅猛發展,國際投資者逐漸青睞于直接購買港股以減少交易成本,導致ADR市場的整體交易量呈逐年下降趨勢。
目前,中國人壽ADR在外發行量較小。截至2022年6月30日,中國人壽ADR在外發行量為2935萬份,已從上市之初占H股流通股總量的17%下降至1.97%;ADR總市值為2.5億美元,占中國人壽總市值僅為0.23%。
從中國人壽的公告可以看出,中國人壽決定從紐交所退市主要考慮了兩方面的因素:一方面,中國人壽在紐交所掛牌交易的美國存托股的交易量與本公司H股全球交易量相比有限;另一方面,維持美國存托股在紐交所上市、維持美國存托股和其所對應的H股在美國證交會注冊以及公司遵循美國證券法律法規所規定的定期報告要求及相關義務所涉及的行政成本較高。
從美退市影響有限
從美退市將會對中國人壽及其投資者和消費客群產生何種影響?
專家指出,退市不會改變中國人壽境外上市主體地位。當前中國人壽總股本中,A股和H股股東持股比例分別為73.67%和26.33%。中國人壽境外上市主要通過H股體現。如該公司終止ADR項目并將ADR轉換H股,對其境外上市主體地位沒有實質影響,對其通過境外上市接觸國際投資人、進行外幣融資、置身國際資本市場并產生影響力等活動的影響亦十分有限,對其A股、H股和總股本均無影響。
同時,ADR投資者和中國人壽財務方面受退市影響有限。
根據ADR市場的慣例做法,上市公司有權終止ADR項目。項目終止后,投資者在一定期限內,可以將ADR轉為H股繼續持有該公司的股票;如投資者未采取行動,過了此期限后,存托銀行可強制取消這些ADR并轉回H股,并委派券商將H股出售,將所得款項分派給未進行轉換的ADR投資者。因中國人壽從美國退市不涉及ADR的回購,直接財務影響較小,同時對ADR投資者的影響也有限。
中國人壽已經成為一家具備國際化治理水平的現代企業。上市近二十年以來,在嚴監管環境下,中國人壽積極主動加強內部管治,建立了國際一流的公司治理、信息披露和內控審計等內部管理體系。中國人壽表示,從紐交所退市后,該公司作為上市發行人,將繼續嚴格遵守在香港聯交所和上海證券交易所相關規則以及其它適用法律法規項下的公司治理要求、信息報告義務及其他義務。
“中國人壽在美ADR的存量和交易量較低且行政負擔和成本較大,選擇在美退市對該公司的境內外上市地位、可持續發展能力、財務融資等方面的影響有限,更不會影響到該公司客戶群體的消費權益。”專家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