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底開始集中建倉,僅用15個交易日便完成“旋風”舉牌。一位來自福建的神秘自然人,將近年來經營乏善可陳、整體股價表現不佳的“零食第一股”來伊份再次置于聚光燈下。
(資料圖片)
8月21日晚,來伊份發布公告稱,自然人汪小明通過個人賬戶在上交所集中交易系統買入來伊份公司股票1768.86萬股,占公司總股本5.26%,完成首次舉牌。
從公開資料來看,汪小明近年在資本市場鮮露行蹤。除了對來伊份投資,近10年前還曾進入安琪酵母和華工科技的前十大流通股東。
時隔多年重出江湖,將復出“首秀”選定為來伊份的汪小明,后續有何打算?
神秘自然人砸重金舉牌
來伊份8月21日晚發布一則權益變動提示性公告,根據交易價格區間粗略測算,汪小明此次舉牌來伊份耗資逾2億元。
早在去年三季度,汪小明便開始建倉來伊份。來伊份2021年三季報披露,汪小明踩著“門檻線”進入前十大流通股東名單,持股比例為0.58%,隨后在2021年年報前十大流通股東名單中消失。
今年一季度,汪小明再次出手,但從彼時買入數量來看,尚屬試探性建倉。來伊份2022年一季報顯示,汪小明以238.16萬股、0.71%的持股比例位列第七大流通股東。
不過,就在汪小明上榜約兩個月后,該238.16萬股被其悉數清倉。
圖片來源:公司公告
沉寂兩個月后,汪小明又開始大舉買入。從交易細節看,自今年7月底開始,汪小明明顯加快建倉步伐。截至8月19日,其持股比例達到5.26%。
汪小明表示,此番舉牌是基于對上市公司投資價值的判斷及前景的預測,通過二級市場增持上市公司的股份,資金來源為自有資金,且不排除在未來12個月內增持或減持的可能。
耗資上億元,資金來源均為自有,“不差錢”的汪小明何許人也?據披露,汪小明目前住所位于福建省泉州市安溪縣。
圖片來源:公司公告
記者發現,福州清華投資有限公司與汪小明關聯度較大。公開信息顯示,汪小明在該投資公司擔任執行董事一職,持股比例為30%。此外,汪小明一共在12家公司擔任股東。
福州清華投資有限公司目前共對外投資三家公司,分別是湖北宣恩洞坪水電有限責任公司、來鳳縣納吉灘水電開發有限責任公司、福建安溪云中山旅游開發有限責任公司,其中第一家公司背后隱現湖北能源、葛洲壩集團等身影。
或涉嫌違規舉牌
需要指出的是,在告知上市公司時,汪小明持股比例已明顯超過5%的舉牌紅線,存在違規嫌疑。
公告顯示,自7月21日至8月19日期間,汪小明僅用了15個交易日便完成舉牌。另據披露,在本次權益變動前,其持股比例為4.02%。根據公告披露的增持細節,汪小明系在8月18日大舉攬入200余萬股后,持股比例達到4.02%。8月19日,汪小明再度大額買入400余萬股,持股比例隨之增至5.26%。
圖片來源:公司公告
按照相關規定,通過證券交易所的證券交易,投資者持有或者通過協議、其他安排與他人共同持有一個上市公司已發行的股份達到5%時,應當在該事實發生之日起三日內,向中國證監會、證券交易所作出書面報告,通知該上市公司,并予公告;在上述期限內,不得再行買賣該上市公司的股票。
有投行人士表示,投資者在增持比例達到5%時未及時“剎車”并作相應的信息披露,根據相關規則,這可能有違規舉牌之嫌。
控股股東頻頻減持
一邊是舉牌方來勢洶洶,一邊則是控股股東頻現大額減持。
自2019年以來,來伊份控股股東愛屋企管多次披露減持計劃。
圖片來源:Wind
2019年10月底,來伊份發布減持公告,愛屋企管及其一致行動人計劃以集中競價的交易方式減持公司股份總數不超過680.89萬股,即不超過公司總股本的2%;愛屋企管及其一致行動人計劃以大宗交易的交易方式減持公司股份總數不超過1361.78萬股,即不超過公司總股本的4%。
不過,前述減持計劃并未實施。公告顯示,基于對公司未來發展的信心和對公司股票長期投資價值的認同,愛屋企管及其一致行動人在減持計劃區間內未實施減持。
但減持仍在繼續。根據2021年10月的減持結果公告,始于當年4月的減持計劃已經完成:愛屋企管累計減持1001.06萬股,減持比例2.9723%,減持總金額為1.4億元。
今年2月,來伊份再度發布公告稱,愛屋企管擬通過包括但不限于集中競價交易、大宗交易等方式減持其持有的公司股份合計不超過1010.39萬股,即不超過公司總股本的3%。減持最新進展顯示,目前減持期過半,愛屋企管尚未實施減持。
據披露,愛屋企管為來伊份實控人施永雷持股80%、郁瑞芬持股20%的有限責任公司。截至2022年6月8日,愛屋企管的持股比例為55.38%。
主業承壓轉型迫切
財務數據顯示,較為依賴線下渠道的來伊份近年來業績表現不佳。
2018年至2021年,公司凈利潤起伏較大。從扣非后凈利潤來看,公司同期的數字分別為-4652.51萬元、-3295.98萬元、-1.05億元、-6549.61萬元。
在此背景下,來伊份正在加快渠道轉型升級。今年一季度,公司業績有所好轉,當期實現凈利潤9252.85萬元,同比增長15.24%;扣非凈利潤8609.19萬元,同比增長16.95%。
在今年5月份的業績說明會上,公司特別提到了外賣業務的表現。據透露,2021年公司外賣業務體量突破6000萬元,同比增長224%,同時公司積極與餓了么、美團等第三方外賣平臺緊密合作,三方平臺業務體量突破1.7億元,增長率實現200%。
B端業務方面,公司稱2021年B端加盟和經銷業務持續發力,銷售規模同比增長90%,已與長三角等數百家經銷渠道商建立深度合作。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底,公司加盟門店1294家(占門店總數比例接近4成),同比增加659家。
此外,公司還稱,近年來迅速切入內容電商及社區團購等新賽道,同時吸引大量年輕人,以直播、短視頻等方式進行帶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