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加利福尼亞的農場到歐洲和中國的水道,北半球的嚴重干旱正在進一步擾亂供應鏈,推高食品和能源價格,給本已承壓的全球貿易體系予以重創。
幾天前,中國氣象局國家氣候中心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當前我國高溫熱浪事件的綜合強度、影響范圍和持續時間,從今年6月13日開始至今的區域性高溫事件綜合強度已達到1961年有完整氣象觀測記錄以來最強。
根據水利部的數據,長江沿線的水位已降至有記錄以來的最低水平。
(相關資料圖)
歐美地區也不好過,持續的高溫干旱已令北半球多地的河流以及湖泊的水位大幅下降,許多河流的河床都裸露在外。
在美國,農業預報員預計農民將損失超過 40%的棉花作物,在歐洲,由于炎熱和干燥的條件,西班牙橄欖油的收成預計將下降三分之一。
內憂外患的德國,一方面交通要道萊茵河降水量驟降,同時重要電力來源天然氣供應受限,被外國經濟學家稱為“世界上受傷最嚴重的國家”。
根據多方數據呈現,對于世界大型經濟體來說,今夏的干旱正在損害發電、農業、制造業和旅游業等行業,也加劇了俄烏沖突導致的能源短缺和糧食供應壓力問題。
01
先來看看全球干旱有多嚴重?
在美國最大的農業產業所在地,加利福尼亞州內華達山脈,當地官員表示由于水資源短缺,今年該地區 60 萬英畝農田中約有三分之一未種植。
加利福尼亞州的門多西諾湖在干旱期間扼殺了城市和農場的供水。
(照片:大衛保羅莫里斯/彭博新聞)
科羅拉多河水位大幅下降,以至于美國墾務局于 8 月 16 日宣布連續二年缺水,導致亞利桑那州、內華達州和墨西哥連續二年強制停水。
一輛拖拉機在加利福尼亞州麥加附近不斷縮小的索爾頓海附近作業。(照片:馬里奧多摩/蓋蒂圖片社)
亞利桑那州尤馬縣是生菜、嬰兒蔬菜和其他蔬菜的主要生產國,當地四個灌溉區的總法律顧問韋德諾布爾說,農民預計其每年 34 億美元的產業將受到10% 的打擊。
美國大陸地區干旱監測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領導的一項研究顯示,美國西部始于 20 年前的干旱現在似乎是 1200 年來最嚴重的一次。在美國預計農民將損失超40%的棉花作物,在歐洲,西班牙橄欖油的收成預計將下降三分之一。
02
在幾十年來最嚴重的氣候干旱下,歐洲的主要河流正在萎縮。
盧瓦爾河、波河和萊茵河等的重要水道已經有部分區域變成了涓涓細流,“更痛心的是,持續的干旱也揭示了我們在貿易、能源和運輸方面對它們的依賴程度。”EuroNews(歐洲新聞)在報道中寫道。
萊茵河的蒸發尤其令人擔憂。發源于瑞士阿爾卑斯山的萊茵河,劃定了大部分法德邊界,界定了德國萊茵蘭,并在到達北海之前 進入荷蘭,萊茵河是歐洲的重要組成部分。
歐洲的干旱再次使捷克和德國的一些河流出現了“饑餓的石頭”。這些石頭被用來標記極低的水位,預示著饑荒。上圖易北河石頭上的文字寫于1616年,寫著:“如果你看到我,就該哭了。”
8 月 9 日,在德國賓根,運輸船駛過部分干涸的萊茵河河床。(路透社圖)
除了威脅德國的航運路線外,其目前的低水平還給支流分支的船主帶來了問題,例如荷蘭的瓦爾河。
8 月 7 日,荷蘭奈梅亨,船屋停泊在瓦爾河干涸的河道上。(路透社圖)
瑞士阿爾卑斯山河流源頭的降雪和下游降雨減少,降低了荷蘭萊茵河三角洲的水流量。
專家上周證實,泰晤士河的源頭首次干涸,從格洛斯特郡的原始起點向下游移動了 5 英里左右。
8 月 10 日,格洛斯特郡肯布爾泰晤士河源頭附近的堰和干涸的河床。(路透社圖)
8月9日,匈牙利布達佩斯,人們站在瑪格麗特島的南端,該島從多瑙河的低水位中升起。(美聯社圖)
使用歐盟最多核能的法國最近也在羅納河和加龍河上遇到了熱水。高溫迫使法國降低了幾個核反應堆的產量,“因為冷卻它們的河水太熱了”。
8 月 6 日,西班牙比利亞爾塔德洛斯蒙蒂斯,Cijara 水庫發生嚴重干旱,綿羊沿著瓜迪亞納河干涸的河床吃草。
官方數據顯示,西班牙水庫在 8 月初的平均容量僅為 40%,遠低于 60% 左右的十年平均水平。持續的干旱和熱浪使去年 7 月成為西班牙自 1961 年有記錄以來最熱的月份。
歐盟委員會聯合研究中心氣候科學家安德里亞·托雷蒂表示,影響西班牙、葡萄牙、法國和意大利的干旱又可能成為500年來最嚴重的一次。
03
歐洲的幾條主要水道變窄,讓依賴船舶運輸的德國工廠和發電廠感到頭疼,并使經濟放緩的可能性越來越大。據凱投宏觀稱,通過內陸水路運輸貨物在德國比在許多其他西歐國家更為重要。
原本計劃“退回燒煤時代”的德國政府目前無計可施,作為俄羅斯天然氣的歐洲最大消費國,在天然氣供應受限后,它計劃燃燒煤炭取代天然氣來發電,但萊茵河的低水位正在阻礙煤炭運輸。
同樣作為重要的貿易動脈的意大利波河等河流都均處于歷史低位。今年 8 月初,德國大部分地區的降雨量降至 11 英寸,此前平均降雨量約為 16 英寸,迫使當地制造商削減出貨量,外媒稱德國制造商聚集在上游的出口“正在咆哮”。
同時,河流水位下降也減少了整個非洲大陸的水力發電,又影響了歐洲天然氣的另一個關鍵替代來源。
“一切對德國的傷害比其他任何地方都大,”倫敦凱投宏觀首席歐洲經濟學家安德魯肯寧漢說。
04
歐洲氣候科學家表示,今年的旱季部分是由于“拉尼娜現象”,這是一種太平洋東部較冷水的周期性模式,將大氣急流向北推,使歐洲、美國和亞洲部分地區的降雨減少。
全球變暖也加劇了拉尼娜現象的嚴重性。美國氣候科學家伊斯拉·辛普森說,溫暖的大氣會從陸地吸收更多的水分,增加干旱的風險。
根據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最近發布的一份咨詢報告,拉尼娜現象通常持續 9 到 12 個月,這次預計至少會持續到 2023 年 2 月。
但氣候問題,正在逐年加劇。聯合國數據顯示,由于土地退化和氣候變化,自 2000 年以來,全球干旱次數已經增加了 29%。
最新的聯合國氣候科學報告稱,全球變暖增加了整個地中海地區發生干旱的風險。穆迪投資者服務公司表示,長期干旱和熱浪對旅游、制造業和農業等行業的影響可能會長期拖累南歐各國政府的信用評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