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3日,據Tech星球報道,每日優鮮旗下便利購業務已經被收購,收購方為深圳每日便利科技有限公司。對此,《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向每日優鮮方面求證,截至記者發稿,對方暫無回應。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每日優鮮內部將業務分為前置倉、零售云以及菜場業務三大模塊。其中前置倉板塊包含了“便利購”與“每日一淘”兩條業務線。
7月28日,每日優鮮宣布大裁員、關閉極速達業務之時,每日優鮮沒有宣布便利購業務何去何從。
據此次報道稱,每日優鮮便利購業務最終作價3000萬被收購。而每日優鮮便利購還有1.4萬臺設備,在運營的有8000臺左右。按照收購價算下來,相當于每臺設備價值2142元。
啟信寶信息顯示,此次被曝出手的深圳每日便利科技有限公司于2022年6月29日成立,法定代表人為王安永,注冊資本為100萬元人民幣。
海豚社創始人李成東微信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表示,如果是真實收購,對員工、供應商都是最大的利好,因為“如果倒閉,那就什么都沒有了,甚至自己鋪的網點還要清除——被收購是每日優鮮便利購最好的結局。”
“從資產價值來說,這筆收購對收購方肯定是劃算的,而對每日優鮮來說,能有錢給供應商,保證業務運行,員工有工作不至于失業。”李成東說。
每日優鮮內部將業務分為前置倉、零售云以及菜場業務三大模塊 圖片來源:Icphoto
但百聯咨詢創始人莊帥認為,這次收購不是正常的業務或者戰略收購,新公司的成立主要目的是為了緩和上市公司的還款壓力。
這一猜想被側面證實。《每日經濟新聞》記者8月23日最新獲悉,在“每日優鮮債務催收群”里,有供應商表示,自己昨天(8月22日)拿到了此前拖欠的100多萬元的貨款。另有供應商曬出截圖,顯示8月15日已經拿到被拖欠的貨款。
對此,《每日經濟新聞》向每日優鮮方面求證還款進度,對方稱“目前公司在盡力解決,至于進度,目前還不清楚。”此前,據記者了解,群內供貨商多數被欠款3~7個多月,多數欠款在40萬~100萬元。欠款群中目前人數達到微信群人數上限(500人)。
誰在抄底?
此前《中國企業家》報道稱,在宣布前置倉業務關閉之后,每日優鮮創始人徐正一直跟投資人接觸,尋找新的融資和買家。
啟信寶數據顯示,此次收購每日優鮮便利購的王安永是一位連續創業者。在王安永關聯公司中,最早是2013年成立、由其持股72%的深圳微信創科技有限公司。主要銷售的產品為打印機、照片打印廣告機等,看起來與生鮮不沾邊。
2017年3月9日,王安永的公司“友朋Yo!point”成立。據其官網介紹,“友朋”公司在國內市場上為超過1300家售貨機運營商提供產品和服務,同時為中糧可樂、中國可口可樂、百事可樂、娃哈哈、統一、元氣森林、天貓、京東、美宜佳、華潤萬家、大潤發、來伊份、樂純、絕味鴨脖、華住集團、洲際集團等品牌提供產品和服務。
深圳每日便利科技公司于6月底成立之后,這個8月,王安永個人動作頻頻。
啟信寶顯示,8月1日、8月2日,深圳即時零售倉貿易科技有限公司、深圳閃電倉科技有限公司先后成立。王安永擔任兩家公司的受益所有人,并擔任兩家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執行董事及總經理,兩家公司的注冊資本均為50萬人民幣。
8月5日,北京每日便利科技有限公司成立,公司由深圳每日便利科技有限公司100%持股;8日,王安永任該公司監事。
8月19日,王安永成為山東聯合通路供應鏈科技有限公司的受益所有人,該公司于8月16日成立,深圳前海友朋管理有限公司是其大股東,持股比例為70%。而后者也是王安永持股的公司。
無論是“閃電倉”,還是“零售倉”,新公司看起來要做的都與即時零售有關。
但有業內人士認為,這筆收購很有可能會在運營幾年之后再賣掉,賺個差價,畢竟這筆收購的價格“非常之低”。
李成東卻認為,這種可能性不大,“因為便利購類似業務其實還是存在蠻大風險,如果沒有運營好,也不大可能有第三方高價接手。”
這筆資產的后續運營不會簡單。久謙中臺的專家紀要顯示,每日優鮮便利購目前只存在于一線城市,成本較高,需本地團隊維修。在推行時,每日優鮮便利購面臨的最大困難是貨損,如果顧客購買后未及時關閉柜門,商品便會被偷,據久謙信息,一開始,貨損率甚至達到了50%。
李成東認為,雖然運營不易,但花3000萬收購這塊資產,不太可能是拿錢打水漂玩。“收購方大概率希望持有并運營這個資產”。
而莊帥的觀點恰好相反,認為收購方大概率不會繼續運營便利購的具體業務,而每日優鮮此舉“是為了緩解供應商的還款壓力,為上市公司爭取時間”。
每日優鮮還剩多少“家底”?
2017年,每日優鮮便利購誕生,主要覆蓋寫字樓等場景。每日優鮮希望借力便利購覆蓋用戶全場景,與到家業務形成雙向的戰略協同效應。
該項業務隨后幾年間市場表現較為沉寂。據每日優鮮2021年Q2財報數據,當季每日優鮮其他收入為4040萬元,同比增長23.6%,這一增長主要得益于其便利購業務產品銷售額的增加。
進入2022年,便利購業務開始發力。1月,每日優鮮便利購宣布全資收購北京在樓下科技有限公司。在樓下主要布點在小區、醫院等人群較為密集的地方,銷售包括乳水飲料、速食鹵味、面包零食等在內的多種商品。收購完成后,每日優鮮便利購的遍布的場景更多,其點位也達到了近1萬個。
而便利購業務中,或許最有價值的不是點位,而是每日優鮮的AI零售網絡。《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AI零售網絡部署在每日一淘與便利購初期便開始布局思考,那是在2015年。
久謙中臺專家紀要顯示,目前每日優鮮AI技術使用于前置倉、零售云以及線上商城三個業務中。
在業務環節,AI零售網絡包括倉儲、物流及營銷三個部分,在倉儲部分的應用主要為預測補貨與產品,商品購入時會標注儲存條件;在物流方面該系統也有所應用;在營銷方面,AI零售網絡可以為對消費者畫像,并進行精準推送。
徐正作為數學系的學霸,其一直打磨的模式或許才是每日優鮮眼下最值錢的資產。
除了便利購業務,每日優鮮還有智慧菜場和零售云兩大業務。這些相對于前置倉業務更“年輕”的業務,目前被每日優鮮寄予厚望。
新的業務開拓總會有些困難。
久謙中臺專家紀要顯示,每日優鮮的智慧菜場早期走了較多彎路,造成虧損。目前,每日優鮮正在運營的菜場為100+個,營收小于5億元,主要營收點為租金,利潤為負。目前智慧菜場的狀況有所改善,預計能夠盈利。
零售云業務也被投入更多精力。據報告,零售云多在三四線城市為商超提供生態化服務,目前已運行5年。沒有進入一線城市服務的原因在于競爭較大。
在三四線城市運行中,零售云業務也面臨了線上平臺的部署與運營較復雜、商超意愿不夠強烈等麻煩。零售云按照提成收費。按計劃,未來每日優鮮可能成立新公司,單獨提供零售云服務。
截至記者23日發稿,每日優鮮在美股的股價為0.1300美元,總市值為3060.87萬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