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基金報記者 南深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8月30日晚,陷入債務危機的正邦科技半年報姍姍來遲。因此前已經預告過要巨虧,比起業績市場更關心的是這家來自江西的養豬大戶凈資產會不會為負,也就是“資不抵債”。
非常幸運的是,盡管上半年巨虧42億元,正邦科技凈資產依然還剩下7438萬元,勉強守住了“紅線”。
就在一個多月前,正邦科技被曝沒錢買飼料導致合作農戶斷料,一度甚至釀成“豬吃豬”的驚人慘劇,而中國基金報曾報道需提防凈資產持續下降出現資不抵債的可能,如今隨著中報發布石頭總算落地。
但正邦科技依然不敢大意,近期正在抓緊處置一批已經資不抵債的子公司股權,繼續為“保凈”努力。
巨虧后凈資產僅剩零頭
平均每頭豬只賣1014元
根據這份中報,報告期內正邦科技實現營業總收入100.78億元,同比下降62.23%,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42.86億元,虧損額比去年同期擴大兩倍。2021年全年正邦科技已經虧損188億元,這樣自去年以來其虧損額達到230億元。
非常幸運的是,公司終究沒有出現市場擔心的“資不抵債”。最新中報顯示其凈資產還有7000多萬元,但同比下降了96%,與一年半前的凈資產數232.5億元相比幾乎僅剩一個小數點零頭。
中報顯示,今年上半年公司的收入貢獻主要來自飼料和養殖,其中飼料業務收入同比下滑41.57%,養殖業務同比下滑達到了72.31%。
值得一提的是,隨著豬價二季度有所反彈,同在8月30日晚公告半年報的養豬大戶牧原股份營業收入環比已經大幅回升42%,8月19日公布半年報的溫氏股份也環比增長了16%,但正邦科技的營收依然環比下滑44%。
從此前公告及半年報披露的數據來看,公司的商品豬出欄重量越來越小,今年1月頭均還有210斤左右,到了6月份已只有151斤,7月份則已進一步下降到142斤。上半年累計來看,公司共銷售生豬共計484.52萬頭,累計銷售收入49.12億元,也就是平均一頭豬僅賣得一千元出頭(1014元)。
停止新建產能
全面縮減現有產能
今年上半年,正邦科技終止了部分區域的新建產能,合計共22個募集資金投資項目被砍掉,以挽救岌岌可危的現金流。
2022年6月6日,公司召開公司2022年第一次債券持有人會議及2022年第三次臨時股東大會,審議通過了《關于部分募集資金投資項目終止并將結余募集資金永久補充流動資金的議案》,將公司2019年公開發行可轉換公司債券8個募集資金投資項目、2020年非公開發行股票14個募集資金投資項目予以終止,并將該募投項目節余資金36.18億元(含利息收入扣除手續費后的凈額)永久補充流動資金。
而對現有產能,公司也在加速縮減。
首先,公司存貨從今年初的73.29億元壓降到49.4億元,公司稱主要系受生豬行情影響,公司縮減產能所致。而“生產性生物資產”從23.96億元壓降到16.3億元,“生產性生物資產”的構成主要就是種豬,包括公豬、母豬,也有占比極小的種鴨。
公司也進行了一定幅度的裁員,從而節省了一部分費用。其中,銷售費用從2.04億降低至1.24億元,同比下降了39%;管理費用則同比下降了27.83%,從24億元來到17.33億元。
持續出售資產
剝離資不抵債子公司
今年上半年,公司不得不通過出售資產回籠資金。
今年2月28日公司公告出售8家飼料控股子公司股權,對價20億-25億元,公司籍此可獲得11-19億元的投資收益,目前已經收到5億元股權轉讓款。
進入下半年,公司加快了出售資產的速度。
7月2日公司公告,擬與控股股東正邦集團簽署《股權轉讓協議》,公司擬以每家標的公司股權轉讓價1元,總計10元向正邦集團轉讓成都正邦養殖、唐山正邦生態農牧、六安正邦養殖、江蘇正邦牧業、肇東正邦養殖、筠連正邦養殖、洛陽正邦養殖、遼寧盤錦正邦養殖、虞城正邦養殖、湖北紅麻正邦養殖共計10家全資子公司49%股權。
本次交易完成后,公司持有上述10家標的公司的股權將由100%下降至51%,上述公司仍為公司合并報表范圍內的控股子公司。交易同時約定,未來三年內正邦科技及其下屬子公司有權利以成交價1元對本次轉讓的股份進行回購。
不難發現,1元對價的關聯交易主要為了甩債務包袱以及保凈資產,上述10家子公司均已經是資不抵債。
8月21日公司再度公告,與控股股東正邦集團簽署《股權轉讓協議》,擬以轉讓價1元向正邦集團轉讓江西正農通100%股權。公告顯示,江西正農通總資產25.88億元,總負債26.99億元,凈資產-1.11億元,同樣已經資不抵債。
8月30日晚,在披露半年報的同時公司再公告,擬將廣安正邦旗下位于四川省廣安市的岳池同興育肥豬場資產(含土地及地上建筑物、構筑物、設備設施等)轉讓給江西增鑫科技,交易價格為3805.96萬元,用于償還公司與增鑫科技的債務往來。增鑫科技也是公司控股股東正邦集團的參股公司,此次交易構成關聯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