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兩年,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再度“破7”。
9月16日早上9:35,在岸人民幣兌美元跌破7.0關口,報7.0057,創逾2年新低。昨日,離岸人民幣兌美元自2020年7月以來首次跌破7.0關口。截至11:00,離岸人民幣報7.0264,在岸人民幣報7.0057。
事實上,早在9月5日,央行就宣布自9月15日起,下調金融機構外匯存款準備金率2個百分點,即外匯存款準備金率由現行8%下調至6%。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對于本輪人民幣走低的原因,時代財經采訪多位專家表示,人民幣貶值與美元指數暴漲有關,特別是本周二晚公布的美國通脹數據,加劇了美元攀升。在外匯存款準備金率調整的當天,人民幣貶值壓力得到釋放。
“人民幣破7并不可怕,這有助于釋放國內經濟和市場的壓力,不過也意味著全球市場的動蕩會加劇。”東吳證券宏觀研究分析師邵翔在9月15日晚發布的研報中指出。
同日,中國企業資本聯盟副理事長、IPG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柏文喜對時代財經指出,人民幣破7會讓換匯成本上升,加速資金外流,進口商品與服務的成本上升。
“對于與普通人海外消費、留學、旅游等影響較大,對國內物價而言會有輸入性通脹壓力,就外貿而言有利于促進出口抑制進口。”柏文喜說道。
在A股市場方面,9月16日,上證指數高開低走,午盤,上證指數3169.14,跌0.96%;創業板指跌1.32%,失守2400點。券商領跌,煤炭、燃氣、石油、鋰礦、基建板塊跌幅靠前;半導體、軟件、數字貨幣、網絡安全題材活躍。
“人民幣破7對于A股市場屬于利空,但是直接影響未必會如預期那么大。”柏文喜指出,利好出口和外向性占比較高的紡織服裝、輕工、消費電子板塊,而利空涉及進口較多的航空、出境旅游、國際教育、海購以及涉及大宗商品等行業與板塊。
美國通脹高企,美元指數攀升引發人民幣貶值
本輪人民幣貶值自從8月15日開始,財經作家、澳洲資深注冊會計師謝宗博曾對時代財經指出,人民幣貶值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美聯儲加息縮表導致美元指數大幅上升,刷新20年新高,從而導致大部分非美貨幣紛紛貶值,人民幣作為主要貨幣也難免受到影響。
“大量游資鑒于美聯儲加息而回流美國,推動美元升值。”就美元指數的走強,華東理工大學商學院宏觀經濟教研室主任沈凌對時代財經分析,即便美聯儲9月份再加0.75厘,還是趕不上美國通脹率,因此美國迄今為止的實際利率是負的。
在沈凌看來,美元升值基于以下兩個邏輯:一是,美國的高通脹是短暫的,如果不久后通脹率開始下降,那么現在的加息就提供了一個抄底的機會;二是,其他經濟體的通脹率會更加高,那么資金回流美國市場也是有利可圖的。
對于昨天離岸人民幣破7的原因,沈凌注意到,主要受到美國貨幣政策外溢的影響。
當地時間13日,美國勞工部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美國8月消費者價格指數(CPI)環比上漲0.1%,同比上漲8.3%,高于市場預期的8.1%。剔除波動較大的食品和能源價格后,核心CPI環比上漲0.6%,同比上漲6.3%。
海投全球創始人兼CEO王金龍在央視新聞中指出:“市場本周初基本上預計美聯儲在9月加息75個基點,甚至小概率會只加息50個基點。但在8月CPI數據發布之后,整體轉向,市場已經預期有1/3的可能會加息100個基點。”
王金龍稱,利率快速上漲會加劇企業和個人的資金成本,進一步壓縮利潤空間,導致美國經濟基本失去了“軟著陸”的希望,所以市場反應劇烈,去風險的集體意識再次抬頭。市場整體拋售資產,持有現金,不僅是股市,包括美國國債、黃金和石油等資產全線下跌,而美元指數在高位上繼續攀升。
據wind數據,9月15日,衡量美元兌一籃子六種貨幣匯率的美元指數上漲0.9%,至109.75點,再次試圖挑戰110重要關卡。自9月初來,該指數始終無法長期站上該點位。
當前人民幣匯率調整需要擔心嗎?9月4日,國內知名匯率專家、中銀證券全球首席經濟學家管濤發布公號文章指出,最近這波匯率調整的市場沖擊或小于4、5月份,可以平常心看待人民幣匯率的寬幅震蕩行情。
管濤分析原因有四:一是匯率波動性提高往往會伴隨著外匯市場交投趨于活躍,但這一次外匯成交放量沒有上次明顯。二是人民幣急跌過程中均伴隨著貶值預期上升,但這次市場預期的穩定性比上次增強。三是當前人民幣匯率回調主要是離岸市場驅動,反映為CNH相對CNY持續在偏貶值方向,急跌期間差價進一步擴大,但這次境內外匯率差價較上次趨于收斂。四是兩次人民幣急跌均伴隨著股市調整,但這次陸股通項下由上次累計凈賣出轉為累計凈買入。
出口企業是否能偷著樂?
毋庸置疑,本幣貶值有助于出口企業增加出口收入,提高競爭力和盈利水平。破7對出口企業的利好是不是真實惠?
商務部研究院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在接受時代財經采訪時指出,出口企業靠人民幣匯率貶值增加了收入,但如果使用過多的進口原材料、零部件,很可能也會因為人民幣匯率貶值而增加支出。
“人民幣匯率貶值所帶來的收益增量還存在再分配問題。”白明稱,上游原材料、零部件廠家是否會讓出口企業漲價?海外客戶會否借機要求優惠?問題是出口企業的定價話語權到底有多大?因此最核心的還是,企業要提升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白明稱,對于中國的出口企業來說,面對人民幣匯率破7,既不可過于慌張,也不能盲目竊喜,還是要從提升自身國際市場競爭力出發,找到最適合自身的應對策略。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據中新社國是直通車報道,如果進口結算用的是歐元、日元、英鎊,其實最近的成本是在降低的,因為人民幣相對這些貨幣其實是在升值。
針對企業在跨境經營中面臨的匯率波動風險,據《中國貿易報》9月13日報道,中國銀行相關負責人表示,企業可采取三種方式進行管理,首先是收支平衡對沖,進出口兼營企業,既有收匯又有付匯,可以在收支兩邊做到匯率風險的自然對沖。他表示,“打個比方來說,我們進出口企業既要進口支付美元,又要出口收入美元,這樣的話一付一支就將大部分美元頭寸自然對沖了,需要處理的僅僅是收支抵扣后凈額的美元匯率敞口,這樣通過自然平衡之后企業的匯率風險敞口就小了很多。”
其次便是“匯率風險中性”理念,應用外匯衍生品對沖匯率風險敞口,合理應用外匯遠掉期、期權等工具提前鎖定遠期匯率,規避匯率波動風險。
三則是通過跨境人民幣結算,“企業可以和貿易方協商,在合同中約定人民幣進行結算支付,以達到規避匯率風險的最佳效果”。
在人民幣貶值引發資金外流的問題上,國是直通車稱,盡管會引發部分外流,但這些資金一般都是有短期投資目的甚至帶著投機心態的資金,現在來看,中國外匯市場運行正常,跨境資金流動也是有序的。
在上周末外匯局副局長鄭薇表示,當前,中國跨境資金流動總體穩定,境內外匯供求保持基本平衡。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并繼續吸引直接投資和以中長期資產配置為目的的資金流入。
【相關閱讀】
人民幣匯率破“7”了!有哪些影響?十問十答
時隔2年多離岸人民幣匯率再“破7”,但對非美貨幣仍顯強勢
9月16日,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報6.9305,下調204點
在岸人民幣兌美元跌破7.0關口,現報7.0057,為2020年7月以來首次
人民幣“破7”,誰是背后推手?一文速覽前因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