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國家組織骨科脊柱類耗材集中帶量采購將在上海接受企業遞交申報材料并現場開標。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晚間,國家組織高值醫用耗材聯合采購辦公室官宣國家組織骨科脊柱類耗材集中帶量采購(簡稱“脊柱類耗材集采”)擬中選結果。從公布的擬中選名單來看,國產醫療器械企業威高骨科、大博醫療、三友醫療、邁瑞醫療等均在中標之列。
按照此前聯采辦設置的規定,降價60%,成為了中選的托底標準。只要肯降價60%以上,相關產品基本就能入圍。脊柱類耗材是第三個被納入國家級集采的高值耗材,相較于前兩次高值耗材集采此次的降價幅度更為溫和。
二級市場方面,集采結果公布當日骨科脊柱股紛紛出現大漲,A股市場中的威高骨科、三友醫療收盤漲幅超過10%,大博醫療股價收報10%漲停。另外,春立醫療和凱利泰漲幅均超過4%。
降價60%成為托底價格,降幅低于以往的高值耗材集采
根據國家醫保局消息,此次集采的產品是多個部件組合成的系統,可用于像頸椎、腰椎疾病,脊柱壓縮性骨折、椎間盤突出等疾病患者治療所需,可以滿足95%的脊柱類手術所需。根據手術類型、手術部位、入路方式等,分為14個產品系統類別,29個競價單元,872套系統。
全國6426家醫療機構填報采購需求達到120.84萬套,集采產品共涉及173家申報企業,包括外資龍頭強生、美敦力,國產頭部企業威高骨科、三友醫療、北京富樂、天津正天、大博醫療等企業。從公布的擬中選名單來看,威高骨科、大博醫療、三友醫療、邁瑞醫療等國產醫療器械企業均在中標之列。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集采是高值醫用耗材集采首次在上海開標,脊柱類耗材是第三個被納入國家級集采的高值耗材,也是骨科領域的第二次國家集采。
根據此次聯采辦設置的兩道“復活規則”,對于需求量最大、部件最齊全的A組企業,如果淘汰了,但實際報價低于B組同類產品的最高中選價,也能中選。此外,如果企業的報價比聯采辦設定的最高限價的降價60%以上,也能中選。
也就是說,降價60%,成為了中選的托底標準。只要肯降價60%以上,相關產品基本就能入圍。
按照此次公布的擬中標結果,不少品類最低降價幅度為60%,以頸椎前路釘板固定融合系統產品類別為例,最高有效申報價格為11360元,A類企業中,武漢邁瑞科技有限公司報價最高為4543元,降幅約為60%。
有市場人士指出,本次集采規則制定較為溫和,價格降幅低于以往的高值耗材集采。
2020年11月,作為首次國家高值醫用耗材集采,冠脈支架均價價格均價從1.3萬元左右下降至700元左右,平均降價93%。與2019年相比,相同企業的相同產品平均降價93%,國內產品平均降價92%,進口產品平均降價95%,按意向采購量計算,預計節約109億元。
2021年9月,國家醫療保障局組織開展人工關節集中帶量采購中,人工關節產品價格從平均3萬元降到1萬塊以內,降幅達到80%以上。其中,髖關節平均價格從3.5萬元下降至大約7000元,平均降價80%;膝關節平均價格從3.2萬元下降至大約5000元,均價降幅超過84%;髖關節和膝關節產品整體降價幅度達到82%。
CIC灼識咨詢總監劉立鶴向藍鯨財經記者指出,從此前冠脈支架,人工關節的國采降價幅度來看,骨科整體降價幅度相較冠脈支架更為溫和。
不過,劉立鶴也表示,參照安徽于2021年7月的脊柱類耗材第二輪降價情況看,仍然可能有70%左右的降幅。目前大約有140家企業參與脊柱類耗材集采,競爭還是較為激烈的。
此前,安徽省試點了脊柱耗材的地方集采。首次是在2019年7月,經降價,參與競標的國產骨科脊柱類材料平均降價55.9%,進口品類平均降價40.5%,總體平均降價53.4%,單個組件最大降幅95%。
2021年7月,安徽省再次針對骨科植入(脊柱)類耗材開展第二輪帶量采購,中選價格在第一輪基礎上再度降價,最高降幅達到了82.88%,平均降幅54.6%。
國家組織高值醫用耗材聯合采購辦公室主任、天津市醫療保障局副局長、張鐵軍在接受央視采訪時指出,脊柱類的高值醫用耗材整體的費用占全部高值醫用耗材的15%以上。我們堅持一品一策的措施,將市場所有的產品交由醫療機構進行選擇,由醫療機構根據產品的系統,根據競價單元分別報量,使報量和企業的提供能夠緊密對接,這樣的話臨床的需求能夠得到最大化滿足。
或向頭部企業傾斜
根據相關數據綜合估計,2018年我國骨科耗材市場規模約為190億元,2020年達到約 300 億元。其中,關節類和脊柱類耗材市場分別約為 86 億元/76 億元,國產化水平在 35%-40%左右。
骨科耗材外資品牌主要以強生、美敦力、史賽克等合計市場占比估計超過 60%;內資企業整體約 40%,國內代表企業威高、愛康醫療、大博醫療等,收入增速高于行業,市場集中度有提升趨勢。
從文件來看,此次集采分為ABC三類競價單元,其中部件齊全且能供應全國所有地區的企業,按醫療機構意向采購量從多到少依次排序,取該系統類別累計意向采購量前85%所涵蓋的企業進入A競價單元,其余主要部件齊全的企業進入B競價單元;前6項產品系統類別具備釘塞棒(板)但缺少其他任意主要部件的企業進入C競價單元。
國金證券研報指出,競價單元分組方式取決于醫療機構的意向采購量和產品部件的齊全度,過去市場份額較高、產品部件齊全的龍頭公司有望進入A組獲得更大優勢。
財通證券研報也指出,“主要部件齊全且能供應全國所有地區”這一條件相對嚴苛,脊柱企業中或超過一半企業達不到相應要求,對于產品線齊全且覆蓋率高的龍頭企業更有優勢。
劉立鶴指出,本次脊柱類耗材集采對比人工關節集采增加了一個競價單元,對于主要部件齊全且能供給全國的企業來說有較大的優勢,不僅優先進入競價,并且還擁有一次“復活”機會。雖然有140多家企業參與脊柱類耗材集采,但是能夠同時覆蓋所有產品系統的企業數量較少,集采結果有向頭部公司傾斜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