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季度土地市場成交仍延續低迷態勢。
(資料圖)
克而瑞數據顯示,今年第三季度全國經營性土地成交建筑面積為3億平方米,同比下降30%;土地總成交金額為1.1萬億元,同比下降9.5%;同比降幅較二季度分別收窄了16.2和40.9個百分點。
“由于銷售端未見實質性恢復,導致房企拿地信心偏弱,收縮拿地、暫緩拿地成為房企經營的主要策略。”克而瑞分析師表示,不過多個重點城市在三季度調整了土拍規則,并進一步提升土地出讓的質量和數量,全國土地市場成交同比降幅較二季度有所趨緩。
在溢價率方面,三季度只有杭州等少數城市土拍出現了較高熱度,大多數城市土拍較為平淡,底價成交較多。
據克而瑞統計,前三季度成交土地的整體溢價率為4.3%,較去年同期下降10.2個百分點;土地流拍率則維持在20%以下的水平。
前三季度在謹慎投資的策略下,房企在三四線城市投資全面萎縮,僅有核心一二線城市以及部分熱點三四線城市的優質地塊能夠吸引房企參拍。
克而瑞數據顯示,截至今年9月末,百強房企拿地投資84%集中于22個核心城市。其中,百強房企在一線城市的投資占比達到39%,較8月末提升1個百分點;二線城市投資占比則穩定在49%;三四線城市投資占比減少1個百分點,降至12%,主要以佛山、東莞、金華、溫州等強三線為主。
在城市層面,土地市場熱度較高的城市包括上海、合肥、杭州,其中合肥的成交建面和溢價率均為前三季度集中供地城市中最高,上海則是土地成交總額最高,而杭州成為2022年前三季度成交建面與金額的雙榜眼。
“熱點城市的核心區域仍舊是房企補倉調結構的重點,在三四線市場下行、需求退潮之下,房企在核心城市的拿地集中度將持續走高。”中指院分析師稱。
從拿地企業的類型看,前三季度房企投資呈現央國企及地方平臺公司占主導、民企持續“隱身”的格局。
據克而瑞統計,1-9月拿地金額TOP100房企中,城投、平臺類公司數量占比49%,民企、國企各占24%和27%。從金額占比來看,民企僅占到21%,而國央企則超過60%。
此外,2022年暫停投資房企超過30家,單9月就有超過七成50強房企無投資。而拿地表現相對積極的仍是保利、華潤置地、招商、越秀等央國企,三季度月均拿地金額均較上半年增長超過100%,其中華潤置地三季度拿地近480億元,民企僅有濱江、龍湖、偉星等拿地相對積極。
為刺激市場回暖、維穩土地市場,部分集中供地城市進一步放松土拍政策,以提振房企拿地積極性。
例如南京第三輪出讓的46宗地塊全部不設毛坯房銷售限價;合肥提出銀行保函代替競買保證金;而長沙則宣布調整地塊推介方式,今后不再按年度批次推介土地,更改為年度常態化持續更新推介。
“雖然地方多次放寬土拍政策、供應優質宅地以降低房企拿地壓力,但由于新房銷售整體仍處在筑底期,房企資金壓力未得到緩解,民營房企拿地意愿仍較為有限。”上述克而瑞分析師稱。
其進一步表示,預計四季度房企拿地規模將進一步回落,整體地市信心恢復仍需依靠新房銷售端回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