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度初,滬指在3000點以下“一日游”后,開啟了超強反彈模式,今日市場近4000股上漲,滬指收出日線五連陽。在近五日的反彈中,醫藥生物板塊、信創概念氣勢如虹,農林牧漁、教育、專用設備、軍工等板塊也開啟連續修復模式。
(資料圖)
圖:近5日Wind行業板塊漲跌幅
圖:東財行業板塊連漲天數
滬指迅猛反彈以來走出亮眼行情的板塊,背后都有相應的邏輯或者利好消息支撐。信創板塊受國產化預期的提振,未來產業推進節奏有望加快。生物醫藥行業持續走強除了因板塊做空動能衰竭外,行業面的利好消息近期不斷。今日上午國家發改委副主任趙辰昕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我國能源裝備、石化裝備、礦山機械、工程機械、數控機床、工業機器人等重點項目訂單都在大幅增長,受此影響,工業母機概念顯著走強。
以上板塊具有另一個共性:在市場2022年以來的調整中,估值已充分回調。在經歷10月首周的指數反彈后,機構表示從行業端來看,多數行業處在估值底部,18個申萬一級行業估值分位數低于30%。以近期大規模反彈的醫藥生物板塊為例,三季度末時,板塊估值已處于近5年歷史分位點0.39%。
同期中證計算機板塊PE估值為38倍,也處于近五年5.0%分位數以下。
華西證券上周末發布的的估值周報顯示,從PE(TTM)看,有色金屬、醫藥生物、電子等行業當前PE處于歷史較低分位,食品飲料、汽車等行業PE處于歷史較高分位。從PB(LF)看,銀行、非銀金融、傳媒等行業當前PB處于歷史較低分位,煤炭、食品飲料等PB處于歷史較高分位。
東北證券總結近十年A股分行業估值分位圖如下:
安信證券認為,在8-9月的下跌之后,當前A股整體估值水平已經回落至較低水平,從股債性價比來看,當前全A隱含風險溢價仍處于歷史極值水平。誠然,低估值并非代表板塊必定將迎來估值修復,時值三季報密集披露階段,機構表示政策、業績、估值三因素共振是判斷當下行業景氣度的標準。但低估值板塊自帶“護城河”,相對具備更高的景氣修復預期。
除了估值之外,還有哪些底部指標值得關注?
光大證券表示,從各類反映市場底部特征的指標來看,目前接近市場底部特征的指標主要有估值、股債性價比、融資交易占比、換手率、成交額占流通市值的比例,而目前新成立偏股型基金份額(MA20)目前仍高于歷史底部位置的水平,破凈率則低于市場處于底部時的水平。但整體來看,市場目前處于底部區域,配置性價比較高。
但其同時提示,在當前的位置市場可能還會經歷一段時間的磨底過程,預計在第四季度內市場將迎來中期拐點。未來的上漲可能不是一蹴而就的,市場從底部反彈的短期內,成長風格更占優,建議把握布局窗口期。考慮到今年經濟壓力較大,因此消費與大盤板塊的業績相對更為穩定,其相對景氣度會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