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以來保持低迷的日本通脹終于起來了,日本CPI自1991年以來首次突破3%!
【資料圖】
周五,日本內務部統計數據顯示,日本9月CPI(剔除增稅影響)同比升幅達到3%,符合經濟學家預期,高于前值2.8%,為1991年以來首次,不包括2014年時任首相安倍晉三宣布上調銷售稅,當時的通脹率曾突破3%。
剔除波動較大的生鮮食品、但包括能源在內的核心CPI指數也同比上漲3%,同樣符合預期,并高于8月2.8%的漲幅。
剔除生鮮食品和能源成本后,日本9月CPI同比上漲1.8%,為2015年以來的最高水平。
能源仍然是通脹上升的最大驅動因素,而加工食品和家庭耐用品價格上漲令通脹進一步加速。
然而,經濟學家表示,通脹上升目前仍不太可能推動日本央行開始退出寬松貨幣政策。
即使通脹蔓延到能源之外,日本央行行長黑田東彥仍可能表示,退出貨幣寬松政策之前需要看到更為強勁薪資漲幅。
據媒體此前報道,日本央行可能將截至2023年3月的財年的通脹預期上調至2.5%以上,盡管如此,黑田東彥仍預計下一財年之后的物價增速將降至2%以下。
彭博經濟學家Yuki Masujima表示:
展望未來,預計核心通脹率將在第四季度達到3.1%的峰值,然后在明年一季度降至2.8%。
日元走弱可能會增加進口成本,而10月11日開始實施的全國性旅游補貼可能會令核心通脹下降0.25個百分點。
此外,日本央行“一意孤行”,固守YCC政策,進一步擴大了日本與其全球同行之間的政策差距。
周四,受美日利差持續擴大影響,美元兌日元匯率跌破150關口,創1990年以來新低。在日元跌破備受關注的150關口后,市場正高度關注財務省是否再次會出手干預市場。
日本首席貨幣官員菅直人對此表示:
過度的外匯波動正變得更加難以忍受,干預的資源是無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