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證券:市場底部將二次確認,帶來右側更好買點
博弈型外資持續流出疊加內資調倉,誘發A股短期情緒化交易集中釋放,隨著國內基本面和政策預期日益明朗,美聯儲11月預計如期加息和美國中期選舉落地,人民幣快速貶值壓力的頂點已過,夯實市場中期修復基礎,本輪市場底部將二次確認,帶來右側更好買點。
一方面,博弈型外資集中流出導致外資重倉股超跌,同時內資調倉提速,內外資交易割裂與風格大小分化明顯,加劇了A股情緒化交易的釋放,但北向資金流出已開始放緩,隨著市場成交與波動同步放大,市場的底部將二次確認。另一方面,國內三季度宏觀數據發布和A股三季報披露收官明確基本面預期,美聯儲11月加息預計于下周如期落地,美國中期選舉結束將階段性改善外部環境,人民幣快速貶值壓力的頂點已過,隨著政策預期進一步明確,各類擾動因素將繼續緩解,夯實A股中期全面修復的基礎。A股短期情緒化交易集中釋放帶來月度級別行情的更好買點,建議繼續堅持均衡配置,圍繞明年有估值切換空間和政策確定性強的品種展開。
【資料圖】
海通證券:市場處在大的底部區域,TMT相關的數字經濟潛力大
我們將估值、基金持倉占比的歷史分位均低于20%的行業定義為“雙低”行業。歷史數據顯示,消費和制造類行業特征最明顯,雙低后半年上漲概率近七成。市場處在大的底部區域,目前雙低行業中,TMT相關的數字經濟潛力大;另外,重視高景氣的新能源。
中信建投證券:當前市場已經處于歷史低位,不宜過度悲觀
近日市場低位震蕩回調,經濟基本面預期依然偏弱,增量資金持續不足增加了市場的脆弱性,而近期一批龍頭公司三季報業績低預期,以及外資、公募機構集中調倉換股則進一步放大了市場的波動。
展望后市,該機構認為當前的磨底仍將繼續。首先,當前市場已經處于歷史低位,A股隱含風險溢價已經明顯超過近8年以來90%分位的水平,處于近年來最高位置,這意味著當前A股權益資產中長期配置性價比極高,進一步下跌空間有限,不宜過度悲觀。另一方面,受到前述基本面偏弱,增量資金不足等因素的影響,疊加可能的外部因素風險,投資者應保持合理預期,耐心磨底。最后,基本面組合偏弱背景下,需要持續關注流動性預期和風險偏好的變化,尤其是美債利率的下行,很可能是未來一個潛在積極因素。
國泰君安證券:股票投資能見度并不高,仍需步步為營
盈利預期下修、無風險利率上升,風險偏好下降,股票投資能見度并不高,仍需要步步為營,枕戈待旦。交易策略加大靈活性,關注自主可控與能源安全兩條主線。
面對不確定的環境投資者仍需要保持“枕戈待旦,不急于抄底”:第一,當前的托底政策更多的集中于公共部門,這意味著政策溢出效應偏弱,貨幣乘數難以有效提振,加上地產疲弱和嚴格防控,企業盈利預期面臨下修;第二,即使貨幣利率非常低,人民幣存款增速卻持續上升,這表明投資者極度厭惡風險以及追逐確定性的資產,股票市場的無風險利率并未隨著債券利率下行反而是上升的,風險偏好下降。因此,盡管股票估值處在較低的水平,在預期層面缺乏改善的邊際,短期市場仍會面臨一定的挑戰。但是,經濟預期模糊,結構性產業政策卻相對清晰,當下股票策略更適合圍繞政策與產業主題打游擊戰與運動戰。
行業與投資主題:枕戈待旦,圍繞內需“找機會”。下一階段投資重點在于政策供給與盈利增長的確定性:1)自主可控與轉型升級:軍工/通信/計算機(信創)/高端裝備(工業設備、能源設備等)/醫療器械;2)新材料:鋼鐵、有色、化工等。3)能源安全與糧食安全:煤炭/石油石化/種業。
中金公司:中期市場機遇大于風險
當前時點來看,我們認為雖然內外部不確定性仍在,短期投資者悲觀預期的調整可能需要更多積極催化因素,但是考慮當前資產價格已經計入了相對悲觀的預期,市場部分估值和情緒指標已經處于歷史較為極端位置,對后續市場環境不必過于悲觀。
后續市場轉機可能需要關注主要矛盾緩解及更多潛在的催化劑,即前期的政策發力向實體經濟傳導能否更加順暢,尤是國內的房地產和消費等領域的政策支持對于主要矛盾的改善成效仍能否體現、海外緊縮和地緣風險的影響出現明顯緩解等。中期來看,中國內需潛力大、當前政策約束相對少、改革與挖潛空間足,如果政策及時適度發力,從6-12個月的角度看市場機遇大于風險。
配置建議:政策支持領域可能仍有相對表現,成長板塊注重結構機會。我們建議在配置上仍以低估值、與宏觀關聯度不高或景氣程度尚可且有政策支持的領域為主。成長板塊當前整體預期不算低、倉位依然相對重,系統性配置機會可能還需要觀察,自下而上把握結構性機會,戰略性風格切換至成長的契機需要關注海外通脹及中國穩增長等方面的進展。三季報業績接近尾聲,關注業績可能超預期的細分領域。
興業證券:市場處于高性價比的底部區間,關注三條修復主線
當前市場已處于高性價比的底部區間。1)從估值來看,截至10月28日,上證綜指11.38倍的PE估值已逼近今年4月最低時的11.21倍,創業板指36.89倍的估值更再創年內新低。2)風險溢價上,從歷史來看上證綜指股權風險溢價只在幾輪大熊市的底部突破過3年滾動平均+2倍標準差,且此后市場都無一例外迎來顯著修復甚至開啟牛市。而當前上證綜指股權風險溢價已再次來到這一水平。3)此外,從機構倉位來看,以私募為代表的絕對收益機構在經歷8月以來的大幅降倉后,倉位已再次來到歷史低位。因此,我們認為當海外風險因素逐漸緩和、國內市場主線更加清晰,市場有望逐步迎來修復。
結構上,重點關注“信軍醫”、“新半軍”、“新基建”三條修復主線。1)“信軍醫”:近期“信軍醫”迎來政策密集催化,同時估值和擁擠度仍處于歷史低位,且業績層面“信軍醫”內部包括信創、云計算、航空裝備、創新藥等眾多細分行業明年景氣有望改善。因此,綜合景氣、估值、擁擠度、資金和政策等多個維度來看,“信軍醫”短期仍有進一步上行的動力,中期有望持續受益于預期改善下的基金倉位回補和估值修復,且長期來看符合國家對于“加強科技創新領域自主可控”、“維護國家安全”和“健全公共衛生體系”的發展需要,當前位置的配置價值已經凸顯。2)“新半軍”:擁擠度仍處于中低水平,近期主力資金出現凈流入拐點,多路資金加倉。并且根據我們獨家構建的分析師預期修正強度這一領先指標,當前仍處于上行趨勢中,指向修復并未結束。3)“新基建”:未來數年在數字經濟發展的趨勢下,整個中國的信息科技將會從基礎軟件、基礎硬件、行業應用軟件以及對制造業進行升級改造等多領域迎來科技崛起的浪潮。后續圍繞新基建、數字產業化以及為傳統產業賦能的工業互聯網、智慧城市、智慧農業、智能交通等都大有可為。
華安證券:市場預計仍將處于弱勢波動態勢
展望11月,市場預計仍將處于弱勢波動態勢,但將好于10月,若出現海外風險抑制減弱或國內信心提振的明確信號,市場有望出現反彈機會。一方面,風險偏好層面上,外部風險制約仍未穩定下來,內部政策更多以落地見效為主,整體風險偏好提振有待契機;二方面,出口轉弱、房地產仍然拖累經濟、汽車消費動能減弱等,經濟增長仍然面臨壓力;三方面,經濟壓力下,貨幣政策不會轉向,但從年底的經濟運行現實看,降準降息概率在下降,11月萬億MLF大概率等額甚至小幅縮量續作。
配置上建議立足中長期邏輯把握確定性以維持均衡配置:其一是短期具備強催化劑的安全主題概念以及布局新能源賽道的中長期優勢行情;其二是關注部分具備長邏輯的消費類設備更新改善以及生豬養殖鏈條;其三是把握油運及傳統能源等高景氣確定性。
浙商證券:把握反彈窗口,戰略重視科創板的配置意義
短期而言,結合情緒面、資金面和盈利面,我們認為市場進入反彈窗口。中期而言,市場迎來戰略性底部,新成長個股展開有序上漲,戰略重視科創板的配置意義。
雖然市場迎來戰略性底部,但展望2023年我們認為市場將呈現明顯分化,底部區域的結構選擇更為重要。主導風格切換的核心變量是產業,其特征是一旦切換將持續數年。當前以強鏈補鏈、能源革命、智能經濟為代表的硬科技崛起,將為中小企業帶來盈利增長點,繼而帶來小盤股的趨勢性風格優勢。
我們對新成長的產業線索梳理有:其一,強鏈補鏈,涵蓋半導體設備零部件、電子耗材(硅片/光刻膠)、設計(模擬)等、專精特新等;其二,能源革命,涵蓋儲能、光伏新技術、風電等;其三,智能經濟,涵蓋汽車智能化(激光雷達、域控制等),和工業智能化(機器人、工業軟件、高端機床等);其四,其他有AR/VR、電子特氣、培育鉆石、鋰電池新技術、星鏈等。
華西證券:A股步入深度價值,以時間換取空間
A股步入深度價值,以時間換取空間。當前市場已計入較多悲觀預期,從估值、機構倉位、風險溢價等維度來看,處于底部區間概率較大。當前位置不宜過度悲觀,后續A股有望以時間換空間,需觀察國內外積極因素的催化。海外方面,關注11月美聯儲議息會議落地后市場預期走向;國內方面,持續關注本土疫情形勢、防疫政策的優化、穩增長政策的持續見效等。
行業配置上,1)新能源板塊細分高景氣度領域,如“儲能、風、光”等;2)“國家安全”相關領域,如“信創、軍工、半導體等”;3)受益于“因城施策”政策持續放松的地產等。
西部證券:大級別底部或漸行漸近
從海外市場來看,大類資產正在逐步為衰退定價,我們維持11月全球流動性預期的拐點有望出現這一判斷。三季報披露接近尾聲,業績底有望逐步夯實。布局估值切換行情的窗口正在打開。經濟與市場政策逐步推進,大級別底部或已經漸行漸近。
隨著三季報披露期臨近,醫藥、家電、食品飲料行業的估值切換行情正在進入左側布局期。隨著未來政策的逐步推進,能源和信息安全密切相關的農業、半導體、信創和軍工行業仍然值得關注。此外,關注有望受益于“歐洲替代”的維生素、化肥農藥、鈦白粉,制造業中細分行業的投資機會,以及虛擬現實,游戲,數字貨幣等主題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