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網財經訊 11月1日,由鳳凰衛視、世界自然基金會(瑞士)北京代表處(WWF)主辦,落基山研究所(RMI)、北京市企業家環保基金會(SEE基金會)、大道應對氣候變化促進中心(C Team)聯合主辦的“零碳使命國際氣候峰會2022”在北京召開,鳳凰網財經進行全程報道。本屆峰會以“綠色發展,碳路中國”為主題,盛邀近70位政商學界頂級嘉賓,共商低碳轉型與應對氣候變化,推進切實有效的有關行動。
中國公司治理50人論壇學術委員會執行主任兼秘書長高明華與鳳凰網財經頻道總監張濤
(相關資料圖)
峰會期間,鳳凰網財經和中國公司治理50人論壇(CCG50)聯合發布了《中國非金融業上市公司質量/ESG指數-前100》,和《中國上市公司質量指數報告》、《中國上市公司質量/ESG指數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兩份報告。鳳凰網財經頻道總監張濤與中國公司治理50人論壇學術委員會執行主任兼秘書長高明華共同出席發布儀式。
發布儀式上,高明華表示,ESG的公司治理是有國際標準的,但人們對ESG的理解有很大差異,政府官員偏重于從宏觀上理解,企業偏重于從微觀上理解。本次發布的《報告》是在剔除了上市不足一年和退市的公司之后,對所有上市公司,做微觀上的評價。他表示,“這份《報告》是中國可以看到的,對全部A股上市公司進行ESG評價的第一部《報告》,是全樣本的。”
那么,公司質量/ESG該如何評價?
對此,高明華在發布儀式的演講中作了解釋。他表示,指標體系主要有四個基本原則:科學、可得、可比、可持續。“比如環境保護,起初設計了5個維度(環境保護目標、環境保護績效、環境保護投入和產出、環境保護法律責任,環境保護信息披露)23個具體指標,但由于不符合可得、可比的原則,只選擇了7個指標。”
本次榜單評選最終選擇績效和價值作為公司的經濟責任,創新作為公司的創新責任,加上企業的社會責任,包括對其他利益相關者的責任,合規責任和信息披露等等,總計130個指標,構成完整的指標體系。
對于不同行業之間的差別,高明華表示,社會責任和環境保護的可比性不強,特別是金融業不同于非金融業。因此,此次指數排名把金融業和非金融業分開排序。
據《報告》顯示,相比2020年,2021年非金融業上市公司質量/ESG指數有所下降,主要源于社會責任分項指數下降較多。
高明華演講PPT截圖
2020年和2021年,非金融業國有控股公司質量/ESG指數都高于非國有控股公司。相比2020年,2021年非金融業兩類所有制公司質量/ESG指數都出現下降,其中非國有控股公司下降幅度大于國有控股公司。據《報告》分析,這與非國有控股公司社會責任下降幅度(尤其是經濟責任)更大有關。
高明華演講PPT截圖
2021年,公司質量/ESG指數最高的是中央企業(或監管機構)最終控制的公司,最低的是集體企業控制的公司。相比2020年,2021年非金融業六類實際控制人上市公司質量/ESG指數全部下降,境外企業實際控制的上市公司下降幅度最大,下降3.50分。
高明華演講PPT截圖
2021年,公司質量/ESG指數位居前三位的是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采礦業,以及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相比2020年,排在最后三位的是綜合、教育,以及文化、體育和娛樂業。相比2020年,2021年非金融業17個行業上市公司質量/ESG指數都出現下降。下降幅度最大的行業是教育(P),下降5.79分,《報告》分析,這與雙減政策有密切關系。
高明華演講PPT截圖
2020年和2021年,公司質量/ESG指數最高的都是東部,最低的都是東北。相比2020年,2021年非金融業四個地區上市公司質量/ESG指數全部下降,下降幅度相差不大。下降幅度最大的地區是東北,下降2.68分;下降幅度最小的地區是東部,下降2.13分。
高明華演講PPT截圖
2021年,公司質量/ESG指數排名前三的是北京、上海和安徽;后三位是遼寧、吉林和青海。相比2020年,2021年非金融業各省公司質量/ESG指數全部下降,下降幅度最大的省份是青海,下降4.66分。
高明華演講PPT截圖
2021年,公司質量/ESG指數最高的是滬市科創板,最低的是深市主板。相比2020年,2021年非金融業四個板塊上市公司質量/ESG指數全部下降。深市主板公司下降幅度最大,下降3.17分。
高明華演講PPT截圖
具體來看,中國非金融業上市公司質量/ESG指數前100名分別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