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網財經訊 11月2日,由鳳凰衛視、世界自然基金會(瑞士)北京代表處(WWF)主辦,落基山研究所(RMI)、北京市企業家環?;饡?SEE基金會)、大道應對氣候變化促進中心(C Team)聯合主辦的“零碳使命國際氣候峰會2022”在北京召開,鳳凰網財經進行全程報道。本屆峰會以“綠色發展,碳路中國”為主題,盛邀近70位政商學界頂級嘉賓,共商低碳轉型與應對氣候變化,推進切實有效的有關行動。
歐陽成 碳阻跡技術總監
【資料圖】
碳阻跡技術總監歐陽成在峰會上發表主題為“中國建材行業碳排放狀況及綠名單表現”的演講。
歐陽成指出,2020年,中國建材行業碳排放為26.6億噸,其中鋼鐵是中國排放最大的工業,但在建筑中水泥才是建材行業最大的細分行業,2020年建材行業水泥的排放為12.3億噸,鋼鐵為10.16億噸,水泥和鋼鐵二者之和占到中國建材總排放的84.4%,所以鋼鐵和水泥行業的減排是我們建材行業減排的重中之重。
歐陽成表示,中國推進建筑材料行業的最新舉措有以下六個方面:
1.調整優化產業產品結構,將碳減排密切相關的能耗、環境排放、資源綜合利用等相關約束性指標納入行業發展目標,堅決淘汰落后產能,推動建筑材料行業輕量化、低碳化轉型;
2.加大清潔能源使用比例;
3.加強低碳技術研發,優化生產工藝,研發出新型的低碳混凝土技術、低碳水泥等低碳建材新產品,發揮建筑材料行業的廢棄物消納優勢,著力推廣危險廢物的處理技術,推廣碳普及封存和利用的碳匯技術,積極推進碳綜合,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建立企業能源管理體系;
4.推進有條件的地區和產業率先達峰,水泥作為碳排放的重點產業可以率先實現碳達峰,在廣東、江蘇、山東等地的水泥企業也可因地制宜,制定企業的碳達峰計劃,率先實現二氧化碳強度和總量的要求;
5.做好建筑行業進入碳市場的準備工作,逐步完善建筑材料各產業碳排放現有的評價工作,進一步擴展與建材行業各主要碳排放標準的研發與制定;
6.再生利用是建材行業整體減碳的關鍵環節。在鋼鐵方面,每回收1噸鋼可以減少2.5噸二氧化碳和770千克的煤,每噸廢鋼生產出來的產品消耗的能量也就是短流程煉鋼是長流程煉鋼能量的1/3。在混凝土方面,有一種特殊的產品叫做再生土料,可以有效減少原材料使用相關的溫室氣體排放,再生土料比純混凝土輕10%-15%,意味著每立方米的重量更少,對應的排放也會更低。在玻璃方面,回收1噸廢玻璃可以節約720公斤,少用純堿250公斤,節約煤炭10噸、節電400度。在鋰方面,節省10噸以上的水,同時可以有效減少固體廢料、廢液和廢渣的處理,具有明顯的減排優勢,每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0億噸。
以下為歐陽成演講全文:
歐陽成:很高興受邀參加本次峰會,我分享的主題是“中國建材行業碳排放狀況及綠名單表現”,本次分享主要基于我們在2020年和2021年的研究,需要說明的是,目前仍有部分工作沒有完成,接下來我會從三個方向向大家做一個分享:2021年的研究成果總結、2022年的現有研究結論、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中國建材行業碳排放狀況和綠名單表現主要機構是SEE基金會綠鏈行動,也就是中國房地產行業綠色供應鏈行動,2020年在匯豐銀行的支持下,綠鏈行動正式推出綠名單行動五年計劃、綠鏈行動與房地產企業及其上游供應商為主體,實行綠色采購。截至目前,已有106家房地產企業以及上百萬家供應商企業加入綠鏈行動,我們也推出了1個綠名單通則和10個綠名單導則,研究機構是碳阻跡。碳阻跡是全球領先的碳管理軟件咨詢服務提供商,專業為企業提供碳管理的咨詢、培訓、軟件、碳綜合的管理和服務。我們奉行“沒有量化就沒有管理”的商業哲學,讓每個產品都有碳足跡為使命。截至2020年,我們為客戶累計減少排放2億噸,引導8億人踐行低碳行為、生活改變,助力中國“30·60”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實現。
說一說全球建筑和建材行業碳排放的現狀:據有關資料顯示,2022年中國建筑部門的排放占全球能源碳排放的37%,也就是117億噸,其中建材行業相關的排放占全球能源排放的10%。
說一說我國的排放表現:2020年,我國建材行業碳排放為26.6億噸,其中鋼鐵算是我國排放最大的工業,但在建筑中水泥才是建材行業最大的細分行業,2020年建材行業水泥的排放為12.3億噸,鋼鐵為10.16億噸,水泥和鋼鐵二者之和占到中國建材總排放的84.4%,所以鋼鐵和水泥行業的減排是我們建材行業減排的重中之重。
我們也梳理一下建材行業的整體減碳路徑。我國推進建筑材料行業的最新舉措有以下六個方面:
調整優化產業產品結構,將碳減排密切相關的能耗、環境排放、資源綜合利用等相關約束性指標納入行業發展目標,堅決淘汰落后產能,推動建筑材料行業輕量化、低碳化轉型;
加大清潔能源使用比例;
加強低碳技術研發,優化生產工藝,研發出新型的低碳混凝土技術、低碳水泥等低碳建材新產品,發揮建筑材料行業的廢棄物消納優勢,著力推廣危險廢物的處理技術,推廣碳普及封存和利用的碳匯技術,積極推進碳綜合,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建立企業能源管理體系;
推進有條件的地區和產業率先達峰,水泥作為碳排放的重點產業可以率先實現碳達峰,在廣東、江蘇、山東等地的水泥企業也可因地制宜,制定企業的碳達峰計劃,率先實現二氧化碳強度和總量的要求;
做好建筑行業進入碳市場的準備工作,逐步完善建筑材料各產業碳排放現有的評價工作,進一步擴展與建材行業各主要碳排放標準的研發與制定;
再生利用是建材行業整體減碳的關鍵環節。在鋼鐵方面,每回收1噸鋼可以減少2.5噸二氧化碳和770千克的煤,每噸廢鋼生產出來的產品消耗的能量也就是短流程煉鋼是長流程煉鋼能量的1/3。在混凝土方面,有一種特殊的產品叫做再生土料,可以有效減少原材料使用相關的溫室氣體排放,再生土料比純混凝土輕10%-15%,意味著每立方米的重量更少,對應的排放也會更低。在玻璃方面,回收1噸廢玻璃可以節約720公斤,少用純堿250公斤,節約煤炭10噸、節電400度。在鋰方面,節省10噸以上的水,同時可以有效減少固體廢料、廢液和廢渣的處理,具有明顯的減排優勢,每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0億噸。
碳足跡封存利用是建材行業乃至全球未來減排必不可少的部分,我們發現在建材領域,化學吸收、固體吸附、混凝土固碳等碳足跡封存技術都在研發中,其中混凝土固碳目前已經可以實現商業化,化學吸收和鈣循環技術2025年前后也能實現商業化。
我們實地調研的綠名單企業評估減碳和減排影響力,以德隆鋼鐵為例,2020年中國鋼鐵排放為2.75噸二氧化碳/噸粗鋼,德隆鋼鐵碳排放為1.3噸二氧化碳/噸粗鋼,相對平均水平可以減少0.465噸二氧化碳,2020年德隆鋼鐵共計減排170萬噸。德隆鋼鐵在減排的優秀表現離不開其自身在低碳領域的努力,自身運用科技手段使用智能化、數字化的能源管控中心,大力推進節電技術,全年可節電1億度,充分利用富余煤氣發電,自發電率達到65%以上,工業廢水、生活污水全部回收利用,節能減排、余熱供暖、發展循環經濟,德隆鋼鐵僅外購廢鋼一項可以減排20.1萬噸二氧化碳。
另一家綠名單企業澳美鋁業同樣在減排上表現優秀,中國鋁材加工的排放是0.09噸二氧化碳/噸鋁,澳美鋁業則為0.345噸二氧化碳/噸鋁,相比平均水平減排0.60噸二氧化碳/噸鋁。2020年,澳美鋁業共計減排89000噸二氧化碳,母公司公開承諾將在2050年實現碳中和,公布了一系列行動計劃,自身也設計了能源管理委員會,逐步更新老舊設備可光伏等可再生能源項目。
我們通過代表型企業單位的產出碳減排量評估整個綠名單企業的減排量,最終得到2020年綠名單企業共計減排431.13萬噸二氧化碳。
下面說一說2022年現有的研究結論。
碳阻跡對鋁合金、土料、空氣源熱泵等7個綠名單品類31家企業進行了訪談調研,詳細了解企業的碳排放現狀、減排措施和綠鏈行動對企業的影響。我們選取行業中具有代表性、數據基礎好的企業進行詳細的數據收集,依據國內外有關標準和行業指南,確定核算邊界,識別相應的排放源,對典型企業進行范圍一和范圍二,并且包含范圍三部分原料排放,進行統一的核算與分析,采用國家行業標準、行業研究報告、企業數據等相應的方法和數據來源,通過計算典型企業減碳表現,分析綠名單同一品類企業2021年度相對行業平均水平的減碳量,最后通過行業先進碳排放水平以及借鑒先進數據,分析綠名單企業的整體減排潛力。
現階段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
我們分析了綠名單企業的減排量和減排潛力,具體而言:鋁合金領域,綠名單企業減排量9.63萬噸,但仍有292.38萬噸的減排潛力。在能源領域,綠名單企業的減排量是1.12萬噸,占原有12.4萬噸的減排潛力。在石材領域,綠名單企業減排量1.67萬噸,占原有1.11萬噸的減排潛力。在土料方面,綠名單企業的減排量有3.34萬噸,減排潛力為32.94萬噸。在空氣源熱泵方面,綠名單企業減排量0.88萬噸。整體來看,綠名單企業通過原料優化、清潔能源使用、能源效率提升等手段,相對于行業水平產生了明顯的減排效果,同時大多數企業的排放水平與國際領先水平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具有30%以上的減排潛力,尤其是對鋁合金行業而言,使用再生鋁產生的減排量約為企業自身排放的四倍。
最后說一說我們后續的主要工作,集中在以下兩個方面:減碳路徑的規劃通過對選取的典型企業的減碳路徑進行詳細的分析,評估其工藝改進、設備升級、可再生能源等技術手段,提出對企業、行業實操性較強、有落地性的減碳建議,綠鏈行動在建筑行業中的減排分析。我們結合單體建筑中各建材用量,評估綠名單品類減排量對單體建筑的減排效果和減排潛力,通過進一步的論證和闡述,分析其所帶來的減排量對全國建筑建材行業減排目標的構建力度。
以上就是我的分享,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