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鐘灝
(相關資料圖)
?來源:米筐投資(ID:mikuangtouzi)
昨天美國公布了10月的CPI數據,同比7.7%,比之前的幾個月明顯放緩。
連起來看,美國通脹指標已經構筑完成了見頂下降趨勢:
這個數據一公布,美股隨即來了一波暴漲,納斯達克當天暴漲7%。
我大a股也在第二天高開高走,大漲2%。
因為通脹降下來了,大家就會預期美聯儲加息會放緩,這對資產價格構成利好。
好巧不巧,我在五天前剛發文《美元加息的第一波沖擊即將結束》,講的就是美元加息或放水會在全球造成資金潮汐現象,而現在隨著通脹走低和經濟衰退信號顯現,美聯儲隨后放緩加息節奏幾乎是必然的——
因此,原來由于過度緊縮的預期形成對資產價格的壓制,將會出現一波反彈。
但,這僅是第一波沖擊的結束。
后面還有第二波。
像股市這樣高流動性的資產,會及時反應貨幣政策的變動。而像樓市這樣流動性很差的資產,就會把這種中短期波動抹平了——
拉長時間看,美國樓市將進入一輪漫長的下行周期。
1
我們觀察美國經濟的溫度和狀態,房地產是不能忽略的一個因素。
很多人以為美國的高科技產業強,經濟不依賴房地產了,所以就不需要去推高房價來拉動經濟。
這是對經濟自組織模式缺乏足夠的理解,才會有的想法。
以為什么產業都是由一個“高高在上的力量”來拉動,這是錯的。
這本質上仍然是一種陰謀論思維。
最近我剛好也在課程當中講了陰謀論思維的成因和破解之道,相信看過的朋友都能理解。
不管是產業的興衰還是資產價格的起伏,起決定性力量的都是億萬個個體組成的自發秩序,而不是由某個超然的力量。
房地產市場也是如此。
并不是依賴它它才強,而是:
它是對經濟前景和貨幣環境這兩個因素的疊加反應。
房地產的本質是生產力的載體;
房價的本質是地均產值(當然,還要加上對未來二三十年地均產值的預期)。
所以越是產業強勁,經濟強勁,房地產也就越強勁。
反之同樣成立。
只有門外漢才會認為房地產繁榮會影響實體經濟和科技創新。好像房地產衰敗了,實體經濟才能好,科技創新才能蓬勃發展一樣。
2
我在三個月前發文《美國樓市,離崩不遠了》,判斷美國這一輪房價就要見頂了,即將進入下跌周期:
成交量銳減,房價卻還在上漲,這是量價背離。
隨著量價背離愈發明顯,而加息收水(在物價下來之前)的子彈仍然在飛,那么房價頂部就一定會到來。
但沒想到來得這么快,本來認為明年上半年才會見頂,結果現在就見頂了。
美國有一家抵押貸款數據供應商,叫Black Knight(黑暗騎士),專門分析房地產貸款金融相關的數據。
11月7號,它發了一份報告,這份報告顯示:
整個美國房地產市值在第三季度下降了1.3萬億美元;抵押住房的凈值從今年五月的峰值下降了將近1.5萬億美元。
在過去的四個月里,資不抵債的房主數量增加了27.5萬戶。
這家數據還是比較可信的,也初步驗證了我的推斷。
要知道,現在美國的房貸利率已經飆升到7%以上了,已經遠遠超過中國。
這在發達國家是十分罕見的——一般的規律是,經濟越發達,利率就越低。
而升到7%的這個過程,就是在今年短短的十個月之內完成的。所以這樣劇烈的加息進程壓制房產價格是再正常不過了。
我們要明白:
這次美元的加息進程可能會持續較長的時間。
我們說第一波沖擊結束,只是說在明年上半年會有一段緩和期。
后面還會有第二波甚至第三波。
在這個較長的加息進程當中,只有出現某種程度的緊急事件或者危機的時候,美聯儲才會再次充當最后貸款人的角色——即便是這樣,我們也可以參考2008年金融危機之后,美國qe也沒有把房價推上來,美國房價從2006年的高位一直跌到2012年。
這一輪上漲,決定性因素是美國的財政補貼,把大量貨幣撒給居民,在居民端形成購買力,把房價給推了上去。但這種特殊情形短時間內不會重現。
基于這個判斷,我們可以推測未來美國房地產將大概率進入一個長周期的下跌。
這次下跌可能會媲美2006~2012年間的跌幅。這將是二戰以來的第二次大周期下跌。
3
曾經美國人和我們一樣,在1946~2006年之間,一直信奉房價總會上漲。
這長達60年的上漲周期,足以把人們的思維固化成一種信仰。說起房價下跌,那簡直不可思議。
直到2006年~2012年間美國房價下跌了27%,這種信仰才遭遇到挑戰。
這就是線性外推會犯的錯誤:
當事情長時間朝著一個方向發展,我們就會以為未來它也一直會朝著這個方向發展。
或許,我們以為的“一直朝著某一個方向發展”,僅僅是我們的視野不夠開闊,只看到了更長周期中的一小段。
現在,大邏輯確認發生了轉折,接下來的冬天可能會很長,但也會有階段性艷陽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