債市連續兩日下跌!
11月14日,債市大跌,截至當日收盤,10年期國債活躍券220019收益率單日上行10BP至2.84%。11月15日收盤,10年期國債期貨收跌0.03%。
(資料圖)
11月14日,近80%的純債基金收益為負。記者當日從銀行理財人士處獲悉,臨近年底,銀行理財產品贖回壓力較大,機構快速降低倉位和久期,或進一步放大債市波動。
11月15日,為對沖稅期高峰等因素的影響,維護銀行體系流動性合理充裕,央行縮量續做8500億元MLF,同時11月以來已通過PSL、科技創新再貸款等手段投放中長期流動性3200億元,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
業內人士認為,近期債市下跌,跟基本面關系不大,債市調整的時間跨度或在半年左右,短期進入熊市概率較低,調整幅度或弱于2020年。
純債基金普跌
11月14日,Wind數據顯示,3002只純債基金(不同份額未合并)中,2354只純債基金當日收益為負,占比達78.41%。多只純債基金單日凈值跌幅逼近1%。
記者從平安理財方面獲悉,就這輪債市調整而言,相較于長期產品,短期固收類理財產品受到的影響更大。“理財產品凈值化后,產品的凈值無可避免將受到市場影響。”平安理財表示。
純債基金和固收類銀行理財為何突然受到如此影響?
11月14日,利率債收益率大幅上行,創下今年以來債券市場最大單日跌幅,也是10年期國債收益率在今年第一次大幅突破MLF利率。
中信證券固定收益團隊11月15日發布觀點稱,11月14日10年期國債到期收益率較前一交易日上行10bps至2.84%,短債利率上行幅度更大,導致情緒集中釋放,債市出現的大跌的原因有三:第一,央行、銀保監會出臺具有標志意義的房地產政策;第二,市場對于資金面的擔憂有所加劇;第三,疫情防控政策的調整帶來的復蘇交易。
“這種級別的下跌,跟基本面關系不大。”機構人士認為,14日債市波動,其中既有預期層面的變化,也有情緒層面的宣泄,同時還夾雜著交易層面的搶跑和負債層面的收縮。主要來自市場對于中期維度的預期出現明顯變化,疊加周末兩天的醞釀后,空頭情緒的集中宣泄。
8月份以來,不少債基開啟震蕩下行的態勢。Wind數據顯示,自8月1日以來,截至11月14日,8只債基(不同份額未合并)凈值跌超15%,52只債基凈值跌超10%,1427只債基錄得負收益。
機構人士表示,9月份開始市場出現較為明顯的“對利好鈍化,對利空敏感”的特征,同時資金利率持續向政策利率回歸。
銀行理財贖回壓力或加大
業內人士表示,隨著銀行理財產品中開放式產品的占比明顯提升,本次債市調整所引發的客戶贖回壓力或進一步加劇。
根據《中國銀行業理財市場報告(2022年上半年)》披露的數據,截至6月末,開放式理財產品累計募集資金占理財產品募集總金額的95.56%,同比增加1.66個百分點;存續余額占全部理財產品存續余額的83.33%,較2021年同期增加4.59個百分點。分析人士指出,與固定期限理財產品相比,開放式理財產品的贖回更加高頻和便利,在凈值波動較大時,開放式產品的客戶贖回行為很可能會加劇。
債市短期大幅轉熊概率較低
對于接下來債市的走向,某基金經理對記者表示:“目前市場仍處于波動比較大的階段,短期建議‘現金為王’。但債市短期大幅進入熊市的基礎概率較低。”
他表示,從目前的基本面和市場行情來看,債券收益率還有上行的空間,債券市場的波動短期來看還會持續一段時間。
機構人士認為,接下來債市未必會持續出現類似于11月14日的大跌,據歷史數據統計,一年維度內出現類似下跌的次數不超過3次,11月15日MLF續作是觀察央行態度比較重要的機會。若央行釋放寬松信號,市場不必恐慌,反而應該思考調整后的投資機會。
11月15日,央行縮量續做8500億元MLF。建設銀行金融市場部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11月MLF投放量低于預期,但疊加PSL等工具的中長期投放達到11700億元,高于本月MLF到期量。從操作結構看,央行意在維持中長期流動性基本穩定的基礎上,以7天期逆回購放量緩解近期資金面的緊張程度。短期來看,本月非繳稅大月,央行公開市場操作投放加量將有助于資金利率企穩,本周資金利率上行幅度或低于歷史同期。中長期來看,央行寬信用的政策目標較為明確,或對債券收益率存在一定負面影響。
如何看待債市調整的時間跨度和幅度?
中信證券固收團隊表示,從基本面、國內外政策變化以及市場預期的分歧來看,債市很難一次調整到位,調整的時間跨度或在半年左右,明年年中央行進行貨幣寬松的阻力或相對較小,屆時債市的調整也可能告一段落。幅度上看,這一輪的調整可能弱于2020年,3%左右可能是10年國債收益率的重要支撐關口。